文化科技融合将成新增长极

文化科技融合将成新增长极
2017年10月15日 00:51 北京晨报

文化科技融合将成新增长极

  资料图: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 新华社发

  北京市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昨日举行。市文资办主任赵磊称,本市拟出台《北京市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围绕三个文化带建设,加强现代科技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作用。市委常委、副市长、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阴和俊也透露,符合条件文化企业,将享受中关村科技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

  新文件

  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科技应用

  市文资办主任赵磊在昨天的现场推进会上称,本市拟出台《北京市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建设西城“设计之都”核心区,持续扩大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设计红星奖影响,打造首都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认定标准,每年认定一批市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同时建立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本市还将注重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科技应用,围绕三个文化带建设,加强现代科技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作用。

  奖励市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意见》提出,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每年认定一批市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统筹利用好政府财政资金及土地出让政策,集中支持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重大项目,探索以协议方式出让或者租赁文化科技用地。

  本市拟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文化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文化科技交易平台和文化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支持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海外发展

  《意见》提出,推动文化“走出去”。通过奖励、贴息等间接方式,支持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海外发展,发挥市文投集团、中关村发展集团等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赵磊称,未来《意见》发布后,市文资办将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对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示范基地、领军人才等给予支持。

  新政策

  文化企业符合条件 将享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

  “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享受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在昨天的现场推进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阴和俊要求加大对本市文化领域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库。他指出,目前本市科技企业和文化企业尚缺乏对接渠道,存在文化科技“两张皮”现象。北京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仅占19%。    

  在谈到文化与科技融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时,阴和俊说,本市科技企业、文化企业缺乏沟通对接的渠道,文化企业对先进技术不太了解,科技企业对文化企业的技术需求不大关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文化科技两张皮’现象。”文化企业创新能力不是很强,本市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仅有3000多家,占比为19%,绝大多数分布在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领域,文化企业普遍重视设计创意等投入,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存在不足。    

  阴和俊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支撑,围绕文化产业、创意创作、设计制作、展示传播等关键环节,突破制约文化创意发展的核心技术瓶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创制工作,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聚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旅游体育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此外,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机交互、全息成像等技术的应用。    

  阴和俊要求,要加大对文化领域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做好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科技部门要配合文化部门建立工作机制,深入重点文化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准确把握政策要求,支持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指标达标的企业都能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要配合文化部门建立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库,加强入库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尽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要引导文化企业享受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享受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推动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等科技金融新模式和新服务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阴和俊还要求,推进京津冀三地在文化领域的科技合作,贯彻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把文化纳入三地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推进文化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共同组织实施文化领域的科研项目。

  新变化

  文化科技融合逐步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杜飞进昨日在会上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高端人才荟萃,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经逐步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极。    

  全市近1.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文化创意企业超过3000家。截至今年5月,本市在新三板挂牌的文化创意企业共804家,其中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和互联网相关服务企业合计占比近八成,展现了本市文化科技融合的强大发展实力。 

  他表示,下一步要全力推动北京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北京正在对首都创新文化进行挖掘阐释。要加快推动自主创新,使文创企业牢固树立“文化为体、科技为用”的发展理念。在管理体制层面,要加强文化和科技部门的统筹协作。在政策研究上,要建立完善文化科技融合企业认定标准,探索建立市级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强传统文化产业科技应用和升级,大力发展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科技应用。 

  在平台建设层面,要利用好科技领域实验室、技术平台资源,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搭建公共技术研发及服务平台。在权益保障层面,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利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杜飞进称,《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要结合文化科技融合的特点,研究细化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实用、好用、管用的政策,让企业看得明白,用得顺手。

  发展现状

  ■

  海淀区:创新奖励办法 撬动社会资本200亿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介绍,近年来,海淀区大力实施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先后出台《海淀区文化与科技融合行动计划》、《海淀区文化与科技融合集聚区认定和管理办法》,创新金融、财税和文化产业落地奖励办法,统筹20亿元支持资金,撬动社会资本200亿,共同支持文化与科技重点项目,推动了区域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海淀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2531家,2016年收入6389.2亿元,同比增长12.1%,在全市占比超过四成;税收302亿、利润601亿,在全市占比均超过五成,涌现了趣拿网、好未来、优酷、知乎等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认定了清华科技园等18家文化科技园区及孵化器,形成海淀新的支柱产业和未来经济增长点。

  背景数据

  ■

  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占两成

  据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市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047家约占总数1/5。文化领域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109家,占总数34.7%。2016年,设计产业收入2459.5亿元,年均增长约10%;涉及专业院校112所,每年毕业生2万人。专业设计机构2.3万家,从业人员约25万人。全国1/5百强网络新媒体,1/4互联网出版单位位于北京。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 张璐

海淀区中关村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明星势力榜

票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