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枫:真正的典型人物是时代的新人物

石一枫:真正的典型人物是时代的新人物
2017年10月16日 05:35 南方都市报
石一枫:真正的典型人物是时代的新人物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7年10月16日        版次:GB06    作者:黄茜

    石一枫

    南都讯 记者黄茜 实习生 薛秦骞 发自北京 北京青年小说家石一枫的长篇小说《特别能战斗》今年出版。小说的女主人公苗秀华,是一个糅合了“广场舞大妈”和“朝阳群众”两种特质的角色。她有广场舞大妈的精力充沛,也有朝阳群众的嫉恶如仇,她在“管儿厂”一心揭发奢侈腐败,在自家小区奇招尽出,和不良物业斗智斗勇。人们说:“这个苗秀华呀,她之所以惹不得,只靠着一个本事,就是特别能战斗。”

    石一枫让“中国大妈”登入文学堂奥,成为典型时代的典型人物。在处处圆融、人人犬儒的市场经济时代,这种耿直、“各色”、认死理儿,尤其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苗秀华的斗争有正义、有热情、有公心。小说里,她行动带风,说话惊炸鼓响,讲究战略战术,血色丰满的“战斗性”,在“大妈”身上得到了复活。

    石一枫,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长篇小说《红旗下的果儿》和小说集《世间已无陈金芳》等。他抱持古典的小说观念,以塑造人物为写作的第一要义。他崇奉鲁迅、老舍一代人开启的新文学传统,笃信文学对社会的介入和影响。和苗秀华的极端性格相比,石一枫更看重她身上体现的时代的错位和矛盾。他说,对于苗秀华,“人们或许是敬佩的,或许是怀疑的,或许是唏嘘里面带着几分同情的,但如果碰巧能够通过她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作出一点儿思索,那么这个人物从文学上也许就是值得尊敬的了。”

    访谈

    老一辈的战斗人格是革命赋予的

    南都:为什么要写《特别能战斗》这样一个故事?

    石一枫:我觉得写小说有一个标准,就是应该能够反映社会矛盾,反映时代变化。像苗秀华这种性格的人,社会矛盾和时代变化在她身上会体现得特别强烈。

    南都:小说前半部分写的是国营的半导体“管儿厂”,后面又写房地产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矛盾,前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跨度?

    石一枫:“管儿厂”的故事大概发生在90年代末、20世纪初,保持着社会主义工厂的气氛。小区里的事情起码是在奥运会之后了。我们中国上了点儿年纪的人,大多都经历过两种气氛、两种环境的变迁。有一种人,他的生活还存有过去的烙印,突然进入了市场的逻辑,他会有些不适应。面对不适应,有的人会调整,有的人会把过去的行为习气带过来,如果过去战斗,现在也要战斗。

    南都:苗秀华这样的人格我们现在的社会里还存在吗?它是否属于一种比较珍贵的品质?

    石一枫:年纪大的人可能还有,后来的人不一定了。70、80后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犬儒主义,特知道眉眼高低、利害轻重,考虑事情门儿清,该低头时就低头,该装孙子就装孙子。原来老说80后叛逆,我觉得这是虚伪的说法,80后就会在自个儿家和爹妈叛逆,碰到领导、老板,他们怂着呢,可会做人了。我觉得今天的中国年轻人缺乏的就是战斗人格,而老一辈的战斗人格是中国革命赋予他们的。

    仅就斗争精神和战斗人格来讲,这类品质也是今天大多数人没有的,成了稀缺品质。像小说里的苗秀华,人家起码看不顺眼就敢说,觉得自己对就敢坚持。人面对生活有很多考量的维度,是非、利害、美丑,但现在的人往往只会考虑利害,不会考虑是非。苗秀华不同,是非这个坎儿她就老迈不过去。现在的很多人却是利害问题想通了,有没有是非无所谓。年轻人总说大妈这样那样,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大妈比年轻人更像年轻人,更有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在寻常生活里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新鲜感

    南都:写小说的时候,塑造人物是你的核心考虑吗?

    石一枫: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情节是为人物服务的。这是经典的小说写作方法,是教科书一样的写作,只不过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写了。选择什么样的写法,主要还是看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想对生活进行反思,让读者和作者一起通过小说琢磨生活,那么我觉得塑造人物的手法比很多后来流行过的写作方法更有效。

    南都:也就是说你要写的是典型时代的典型人物。苗秀华这样的人物形象以前很少出现在文学作品里。

    石一枫:真正的典型人物都是时代的新人物。我觉得苗秀华就是时代的新人物。这种大妈,在美国没有,在英国找不到,过去的中国也没有,只有今天的中国才有这样的大妈。她们虽然岁数大,但是时代意义是全新的。

    这种大妈的典型性、戏剧性本质上来源于两个时代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是隔阂。这两个时代之间的矛盾也会折射到每一个人的身上,通过书写小人物、尤其是在跨越这两个时代的小人物,应该能够表现出来。

    南都:小说里写到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纷争,这是我们在社会新闻里能读到的故事,处理这样的题材是否有难度,因为它离现实生活太近?

    石一枫:和现实生活的远近对我来说无所谓。第一要写得像,另一个就是要有新发现,符合这两个标准就够了。对于一些每个人都很熟悉的社会现象,哪怕看起来就是个平常的事,只要我们的眼中能有新发现,它事实上就是新鲜的。相反,有些无比离奇的,天花乱坠的,一般人轻易想象不到的故事,看完之后,其实往往感觉它陈旧得要命。比如看那些雷剧,武侠剧,或者后宫戏,现实生活里都没有,女人打胎,噼里啪啦往下掉孩子,看完了会觉得它陈旧得要命,因为那些故事的观念是陈旧的,对生活的观察和体味也是陈旧的。

    我觉得小说有没有新鲜性,不在于事情是否新鲜。如果追求事的新鲜,只是在事上找点耸人听闻的东西,那作家都去写草丛里的无头女尸了。那种写作太低级了。比较理想的写作追求的新鲜感和陌生感,是在寻常的生活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面,这种东西真要能写出来,比一些看上去闻的所未闻事儿新鲜多了。

    表现真实的生活状态,是作家的主要责任

    南都:你看到生活中跳广场舞的大妈会有什么样的态度?

    石一枫:我个人还是挺随和的,日常生活里应该算没什么知识分子或者文艺青年的臭毛病。对于大妈的态度,也根据心情和具体需要而变化。比如说我自己需要安静的时候,她们在楼下吵,我当然也烦。但当她们跟我毫无关系的时候,我觉得跳跳舞、锻炼身体也挺好玩的。

    南都:我以前写过一个报道,现在社会上是有年龄歧视的,年轻人是消费主体和发声主体,大妈跳个舞,都会被指责。

    石一枫:这样的报道做得特别好,特别有道理。现在的社会就有这种问题,不光年轻人歧视岁数大的人,很多岁数大的人本身还有一种“媚少”的心态,对本该属于年轻人的东西有种近乎谄媚的态度。说话的时候要故意夹带两个二次元的词儿,故意穿人家小年轻的衣服,一切模仿年轻人、取悦年轻人,又做得特别夹生,我觉得这种人简直比苗秀华还要可怜。有这种现象,可能因为中国这几十年觉得一切新的东西就是好的,这有点儿不正常。按理说,每个岁数的人都最好是他该有的样子,老有老样,少有少样,每个年纪的人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和合适自己的心态,但咱们现在却是老人媚少,少年老成。

    南都:你以前的作品,比如《世间再无陈金芳》、《地球之眼》,写的都是外省青年的故事。一个北京的本城青年为什么爱写外省青年的这个群体?

    石一枫:这是北京这个城市决定的。北京本来是一个移民城市,你在街上往下泼一盆凉水,淋着10个人有8个外省人。我甚至觉得不存在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北京人。对于移民的熟悉程度,我也超过对老北京的熟悉程度。因为我虽然生在北京、住在北京,但是你看我平时家住在北四环,在文化单位上班,街坊邻里、朋友同事里移民要比原住民多得多。你要是想接触那些彻彻底底的原住民,恐怕想找还不好找,谁没事老往胡同里钻?钻到胡同里也会发现原住民也不住在那,他把房子都租出去了。如果我写所谓的“京味儿”小说,写北京全是一帮子原住民在那喝花茶遛鸟,这种北京我觉得是虚伪的,这种写作本身也是不现实的。100年前的北京是那样的,今天却不是。

    南都:在年轻作家里面,写外省青年在京城的奋斗史,是不是一种比较“主流”的写法?

    石一枫:一个写作的人,没有必要为了文学的创新而忽略生活本身的状况。一种生活写的人多,恰好说明了这是今天主流的生活。表现真实的、最普遍的生活状态,我觉得是作家的责任。

    南都:这部集子里的《营救麦克黄》写的是营救被拐卖的狗狗以及营救者开车撞人逃逸的故事,这个题材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源自社会新闻吗?

    石一枫:应该是在社会新闻的基础上再多想一步吧。如果小说就源自新闻,照搬新闻,那太低劣了,我觉得那不是写小说,是写法治进行时。如果小说非要表现新闻里也讲过的社会事件,那么写作的人应该沿着已有的事实再想一步,新闻背后有什么,新闻下面有什么。新闻只是我们的材料和背景,实际上写的还是人的故事。

    从青春写作转变为社会性的写作

    南都:你曾说过自己非常看重新文学的传统,能具体解释一下你看重这个传统的哪个部分吗?

    石一枫:其实就是鲁迅、茅盾、老舍那些经典作家开创的文学传统。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勾连关系,尽量通过文学影响社会。这种文学理想后来不太提了,但我觉得还是有意义的。

    南都:你写小说从开始到现在有没有什么改变?因为最开始你的语言和王朔的比较像,有那种京派的腔调。

    石一枫:从语言上说,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更强调言简意赅,表意清晰。过去还是想让自己的语言和别人不一样,现在这个事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绷着块儿追求来的风格往往都是做作的。

    南都:题材和写作方式有没有变化?

    石一枫:从《世间已无陈金芳》开始,应该算是从传统的青春写作变成社会性的写作了,更关注社会问题了。

    南都:你喜欢王朔这一类的作家?

    石一枫:王朔、老舍都喜欢,南方的陆文夫也喜欢。也喜欢王小波,但说实话不是每篇都觉得好。当然《黄金时代》确实是好,但我觉得《青铜时代》、《黑铁时代》其实有点儿生硬。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明星势力榜

票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