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女》,木、大漆,40x90x93cm,1982年。
南都讯 记者黄茜发自北京 近日,“大匠之作———田世信艺术展”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本次展览将田世信的雕塑作品分为“汉唐风韵”、“民间塑造”、“王者之尊”、“当代视线”和“尊文崇士”五个板块加以展出,同时呈现一系列相关素描、速写、油画以及手稿文献资料,缜密地梳理田世信6 0余年的艺术创作。展览持续至10月29日。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在前言里表示:“田世信的艺术历程充满着长期求索与勤奋耕耘,也透溢出改革开放的时代发展与中国雕塑艺术的关联。”
早期雕塑作品野性、直接
田世信1941年3月出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分配到贵州清镇中学教学,1978年调入贵州省艺术学校,1989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
受到边陲文化的濡染,在贵州生活的十几年,田世信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艺术语言野性、直接、犷悍。在此次展览中,《苗女》、《花桥》、《侗女》、《秋》等雕塑是田世信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范迪安说:“早在1980年代,田世信的作品一经展示,那种来自于大地、来源于生活的语言便唤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他将学院雕塑教育的传统与民间生活经历紧密结合,使作品既蕴含着学院造型的美学修养,更透溢出触及心灵的鲜活生命力。”
语言体系从“质”到“文”过渡
回北京之后,田世信创作了一系列历史题材的作品,从《老子像》、《司马迁》、《屈原》、《王阳明》等古代文人,到《谭嗣同》、《秋瑾》、《鲁迅》等近现代革命家。《论语》里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指出,这一时期的作品,代表着雕塑家的语言体系从“质”到“文”的过渡,也表明了雕塑家由“野性”到“人文”的转型的完成。
在展厅现场,一尊铸铜的《老子———刚柔之道》引来关注。雕塑中的老子露出一颗门牙,吐着舌头,似向人扮鬼脸。五年前,这尊雕像乍一亮相,就引发热议。田世信解释道,《老子——— 刚柔之道》源自一个典故:孔子向老子求教,何为刚,何为柔?老子思考片刻,龇出他的牙,吐出舌头。孔子低头不语,沉思了一会儿,作了个揖就走了。他明白了老子的意思,即柔能克刚。“我就是用这样一个挺好玩的镜头来表现老子的。”
探索多种雕塑的材质与媒介
从他创作的《汉女》和《唐女》身上,可见出田世信对传统线描造型的挖掘和吸收。而从品类繁多的青铜、泥塑、木雕、大漆作品里,则见出艺术家自觉的对于雕塑材料的探索。将大漆用于雕塑,是田世信开辟的一个崭新课题,他在大漆工艺和技术的保存与开发上投入了大量心力,并卓有成果。
田世信在央美任教多年,向京、瞿广慈、陈文令、蔡志松等皆是他的门下弟子。回顾自己60载的创作生涯,田世信笑道:“毫不谦虚地讲,我是一个很勤奋的人。这些雕塑,不管从思考上、手头上,都做了很多的努力。但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做出心里所想象的最美好的作品。”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