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期待的是上海市民生活更幸福

最期待的是上海市民生活更幸福
2017年10月20日 03:37 新闻晨报
  上海市代表团昨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举行全团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 /陈正宝 刘歆
    晨报讯 昨日下午,上海市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举行全团会议,认真讨论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代表讨论结束后,韩正、应勇等代表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采访提问。
  新华社:请问韩书记,作为一座超大城市的管理者,您对上海的许多数字烂熟于心。我们很想知道,过去五年上海让您最高兴的数字是什么?最担心的数字又是什么?我们最可期待的关于上海的数字又是什么?
  韩正:作为城市管理者,特别是一座国际化超大城市的管理者,最高兴的一定是人民群众有很强的幸福感、有很高的满意度。
  对于过去五年上海各方面的发展,人民群众是满意的。这座城市的就业是充分的,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左右,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居民收入是稳步增长的,去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4万元,并还在稳步增长,过去五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已高于GDP增幅。生态环境是持续改善的,蓝天白云在上海已经成为常态。去年上海PM2.5年平均浓度降到45微克/立方米,今年预计可以进一步降到40微克/立方米左右,又将有较大幅度改善。社会保障是完善的,广大居民身体健康状况也在持续改善,现在上海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3岁,当然女性还要更高一点,这些都令我们高兴。
  我们最担心的是安全。安全面前不能有丝毫懈怠,安全永无止境。在一座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安全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最担心的问题。现在我们把消除安全隐患作为日常工作中天天要想的重点,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最为期待的,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综合实力、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中央电视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您认为未来五年上海继续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关键是什么?
  韩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又有新要求,这对于上海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全新课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是关系全局、历史性的变化。面对变化,我们应当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集中精力着力解决那些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就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改革有了新要求,就是通过改革着力解决那些不协调、不充分的主要问题,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使经济始终保持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要坚定创新发展,真正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我们还要实施好人才战略,对上海而言,人才是第一资源。此外,面对不协调、不充分的新矛盾,我们要着力补好短板。
  人民日报:上海各项改革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这是上海主动作为的,为什么会这样做?上海并非腐败高发地带,带这个头是否有压力?
  韩正:从严治党要有制度安排,关键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就是“关键少数”。在上海,“关键少数”就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了把上海的队伍建设得更好,2015年,按照中央要求结合上海实际,我们从制度上对局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进行规范,涉及2133名领导干部,实现了全覆盖。
  这项制度得到了上海广大干部的积极支持。试点开始后,我们发现,有229名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存在经商办企业行为,需要清理规范。上海的领导干部按照中央要求,以高度自觉认真执行这项制度,在半年多时间内就完成了全部清理和规范。
  规范领导干部家属经商办企业工作,目前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现在每年在这方面对干部的抽查比例超过20%,可以实现一届任期干部抽查全覆盖。同时,我们对计划提拔或正在接受考察的干部、后备干部进行全过程甄别考核。
  规范领导干部家属经商办企业工作,到目前为止开展得非常顺利。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深化这项工作。
  凤凰卫视:上海自贸区建设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您认为下一步自贸区金融改革应如何继续推进?另外,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下一步要探索自由贸易港,请问上海自由贸易港的方案具体有什么内容?
  韩正:自贸区建设,我们走了三步。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我们称之为1.0版;2015年中央批准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是2.0版;今年3月中央深改组正式批准全面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是3.0版。
  关于自由贸易港,我们正在按照中央部署,做好这方面方案。现在只是筹划阶段,最终方案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后实施。
  关于自贸区和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上海自贸区应当能够进一步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举措还要进一步深化完善。重要一条,上海金融改革和创新,一定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一条基本遵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近日上海出台新规,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参与创建全球科创中心。请问上海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资源建设科创中心,近期还将出台哪些新政策?
  应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对上海提出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这既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事关上海未来、对上海发展至关重要的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并专门召开市委全会,推出了加强科创中心建设“22条”,明确到2020年前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形成科创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
  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和科研机构。我们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33条意见,以及支持外资在沪研发中心参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的16条意见。
  科创中心建设的基础,是营造更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氛围,核心是人才。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求人才。这两年我们出台了人才新政“20条”、“30条”,但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还要适时推出有针对性地、更好的人才政策,建设人才高地,服务科创中心建设。
  中国日报:今年以来,上海在提振实体经济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上海如何定位实体经济的定位是什么,未来还会出台哪些提振实体经济的措施?
  应勇: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包括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能级“50条”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今年1至9月,上海GDP增长7%,这个数字是首次公布。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贯彻好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上海要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可持续发展。
  中天电视台:现在很多台湾年轻人到上海来就学、就业、创业,未来上海还有哪些更多的办法和优惠措施来协助他们?
  韩正: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对两岸和平发展进行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上海和台湾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合作与交流是全方位的。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上海一直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动上海与台湾各地之间的友好交流往来。今天有许多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年轻人在上海就业、学习、居住。记得有一次接待台湾代表团时,他们告诉我在上海和苏州有70万左右台胞,大部分居住在上海,我们都非常希望台胞们在上海得到更好发展。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明星势力榜

票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