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排片翻倍了你还没看吗?

《嘉年华》排片翻倍了你还没看吗?
2017年11月28日 05:42 南方都市报
《嘉年华》排片翻倍了你还没看吗?●它揭露儿童性侵案,它和《熔炉》不同●它不暴力不露骨不煽情,但不代表它没态度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7年11月28日        版次:GB02    作者:刘平安 钟锐钧

    影片放弃露骨、煽情和暴力的描写,选择探讨事件当中的社会力量(律师)和家庭的责任。

    导演文晏拿下本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南都记者 钟锐钧 摄

    11月24日,文晏执导的《嘉年华》在内地公映,影片讲述了未成年少女遭遇性侵的故事,意外与同期发生的真实社会事件产生了镜像般的勾连。在群情激愤的社会舆论影响下,原本大概只能在独立电影爱好者的小众圈子里安于一隅的《嘉年华》,获得了更广泛的大众关注。

    上映第二天,《嘉年华》传来捷报———第54届金马奖将最佳导演颁给了文晏!登台后导演难掩激动,致谢时眼泛泪光:“这个电影讲的是受侵害的儿童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它不仅是中国的故事,也是全世界正在发生的故事。”主演该片的周美君、文淇现年分别为13岁、14岁,虽然以她们的年纪还不能完全理解这部电影全部的意义,但文晏说要感谢她们“为那些没有能够发出声音的孩子发出了声音”。

    金马获奖,让这部电影的排片率翻倍。有豆瓣网友神评论:“我们不但拍出了超过《熔炉》的电影,还上演了超过《熔炉》的惨剧。”但与此同时,《嘉年华》遭到了“借势炒作”、“不如《熔炉》”的非议。

    今天我们想讨论的是:到底怎样才是国产电影《嘉年华》的理性打开方式?  

    南都记者刘平安 发自台北

    A

    舆论聚焦、影评力赞,排片翻倍

    数月前入围过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嘉年华》,在国内定一个热闹的档期上画:DC大片《正义联盟》余热未散,皮克斯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又来势汹汹,还有怀旧大IP、吴宇森执导的《追捕》,都是有大厂牌、大IP背书的片子,所以《嘉年华》的宣传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上片之初1%的低排片他们是完全有心理准备的,“其实就比如之前的《冈仁波齐》,开场的待遇也大约如是”。

    而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嘉年华》还是依靠自身过硬的口碑顽强攀升,在豆瓣上给该片评分的超过23000名网友,打出四星五星的比例就占了将近85%,豆瓣评分8.6,不少影评人也已经将该片列为“年度最佳的华语片”,口碑可以用炸裂来形容。在排片极低的情况下,《嘉年华》平均13.7%的上座率是妥妥地名列前茅。

    凑巧,在影片公映之时,一桩真实的社会事件爆发,所有人都在讨论“未成年人性侵”的话题,侧面推升了《嘉年华》的热度。根据猫眼上的数据,《嘉年华》24、25日的“想看日增指数”火速飙升,和大片《正义联盟》只相差了一个身位;而百度指数方面,《嘉年华》和《寻梦环游记》相当。

    公众号“壹娱观察”引用一位给《嘉年华》接近20%排片的影院经理的说法:“很多影城经理还是很热血的,‘幼儿园事件’后,我们也觉得必须发声,必须做点什么,因此又提高了排片。我认识的一个三线城市的影院经理,昨天就把排片顶到了20%以上。”也有影城在开画首天就给出了10%的排片。对于一部题材尖锐、不适宜高调宣传而且预算有限的片子来说,是难得的助力。

    B

    日均票房平稳,上座率尚待提高

    截至昨日下午3点,《嘉年华》公映到第四天,累计综合票房为1400万。虽然排片率从公映第一天的1.5%上升到昨天的5.2%,但场均人次的提高并不明显,几天下来维持在场均15人左右。不过,每日的分账票房约500万,这对独立的艺术电影来说,已属难得。

    可见,话题热度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票房。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主要还是《嘉年华》的主题更尖锐、更不易消化,它不像《冈仁波齐》和《二十二》那样,主题更直接。”他还强调,相比高排片占比,其实更有参考价值、更关键的数据是上座率。“其实4 .5%的排片对小体量的文艺片来说已经很厉害了,那在上座率远还没有特别高的情况下,多排片没有大意义。相反,上座率的下降反而可能会不利于其后续的持续长线放映。”

    已在多个国际知名电影节放映的《嘉年华》,可以说对票房是无欲无求的,它没有太大的成本压力,更无需依靠国内市场来回本。对于《嘉年华》而言更有意义的,显然是让更多的生活在片中语境的人,看到这部影片,并有所思考、产生一定的社会意义——— 没有人是局外人。

    公映几天下来,电影院已经在行动,给《嘉年华》更大的生存空间,让更多观众能在适合的场次找到这部片子。接下来,就得看是否能有更多的主流观众为它扎进电影院了。

    C

    不露骨不煽情,叩问权力,是它可贵处

    可就在被媒体和影迷力捧、也获得了更多场次的同时,《嘉年华》惹来了一些争议。其中一个争议在于,批评影片过于冷静,剧情“支离破碎”,仿佛在看“法治现场”,缺乏戏剧冲突和情绪宣泄口。手持拍摄的摇晃镜头,带出疏离克制的质感,被个别观众吐槽“制作低廉”。

    《嘉年华》尽管涉及未成年人性侵题材,却未选取露骨有噱头的暴力角度,相反叩问周遭人群——— 包括父母、目击者和有关部门等的反应。对于一些略有观影经验的观众而言,听见“未成年人性侵”,会立刻联想到韩国电影《熔炉》和《素媛》。但要是期待《嘉年华》像那两部韩片那样,适当煽情、“懂得满足观众情绪”,恐怕会扫兴而归。少数观众批评《嘉年华》“没有煽情、不见态度”。这位豆瓣网友说:“一个在尺度上有突破的文艺片罢了,离韩国成熟的商业化的煽情手段差了一百个《小时代》吧?”

    理解这部分观众想要宣泄愤怒、希望看到坏人被绳之以法等剧情,在无力的现实面前,谁都会想要鸡血和热血。但也许从一开始,因为抱着看一部“中国版《熔炉》”的期待没有被满足,你可能从一开始就错失了导演真正的创作意图:比起性侵案件本身,她更想探讨的是社会能给予受害者什么样的保护,而这些都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的。片中还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黑户 、权钱交易、性交易、家庭教育……未选取露骨噱头的暴力角度,恰恰是《嘉年华》最宝贵的地方。

    第二个争议的焦点在于,上映时间和现实中的社会事件重合,有人认为这是在蹭热度,甚至“碰瓷性侵”。可是,一部在热点发生前就已经拍摄完成的电影,如何能蹭未来的这一波热点呢?各位大V、影评大号在事件发生后纷纷提及《嘉年华》,号召更多人去看这部电影,这也许引起一小部分吃瓜群众的“反感”,会质疑这是否在“借势炒作”。也许最新版海报上打出“救救孩子”四个大字确实有点不妥,但论及电影,那些莫须有的猜度,不该被强行加在有胆量的、有担当的电影人身上。

    Anyway,无论评价是正面还是负面,对这部电影而言都值得高兴。这说明观众实实在在地坐下来看了《嘉年华》,他们也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

嘉年华票房豆瓣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明星势力榜

票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