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水墨动画曾让宫崎骏、高田勋“看傻了”

我们的水墨动画曾让宫崎骏、高田勋“看傻了”
2017年12月15日 11:32 1905电影网


每年都会有一两部口碑超赞的动画片,去年是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今年是皮克斯的《寻梦环游记》,都可以说是现象级佳作。



今年的贺岁档还有一部非常特别的动画:六万多幅油画组成的《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目测也将成为爆款。


看这部动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全油画动画长片,120多位画家,耗时将近7年,手绘出超过65000帧的画面,平均每秒钟包含12幅油画——帧数越多,画面越流畅——其中就有120多幅梵高本人的油画作品。



可以说,这是一部梵高原作与梵高仿作融合而成的一部奇妙动画:颜色鲜亮,笔触如雨点一般短促密集,笔触之间形成如漩涡般的视觉效果,看上去就有动态。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以下简称“李院长”)认为,《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是将内容与形式完美融合的典范,它的出现,激励着动画创作者在主流形式之外,去探索更多创新型的表现方式,带来更多让大家耳目一新的好作品。



比如梵高著名的作品《星空》《麦田上的群鸦》《向日葵》等等。



油画发源自欧洲,这部英国和波兰共同制作的动画片延续了这门艺术传统的骄傲,表现出以梵高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的荣光。



这样的动画可谓是“民族性”十足,油画本来就是欧洲的发明,是人家的“传统艺术”,这种表现形式也运用得极为精妙,让人遐想连篇。


这种将本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融入到动画中的代表作,还有日本高田勋导演的《辉夜姬物语》。



高田勋和宫崎骏是吉卜力的两面旗帜,宫崎骏可以说是世界性的风格大师,而高田勋则是典型的东方古典派,《我的邻居山田君》、《辉夜姬物语》都用东方美术中的留白、晕染、人物白描勾线乃至佛教壁画的诸多技法,呈现出全然的东方之美。



尤其是《辉夜姬物语》,是近些年动画作品中,东方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和好莱坞动画完全不同的是:不刻意追求人物、环境、道具的细节真实,而是用浪漫抒情的写意来表达一种情绪。


比如辉夜姬奔跑这一段,堪称经典。



是不是想到了中国水墨画?寥寥几笔,意境全出。


有趣的是,高田勋曾在采访里提及,这种东方风格受到中国动画的深刻影响,具体来说,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钱家俊等导演的一系列动画片,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等。



用高田勋的话来说,他和宫崎骏当时看到这些动画“完全傻了,没想到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作品”。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高田勋和宫崎骏来中国交流,将《风之谷》的胶片作为礼物赠送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当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水墨动画并不多,但部部都是精品,除了《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还有《鹿铃》《山水情》《鹬蚌相争》《草人》《九色鹿》等等。


据李院长说,中国动画在那个时候,与国外动画艺术有许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中国的动画创作者觉得我们的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应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而不是模仿学习别国的风格,所以大家就开始寻找不同的表现材料和表现手法。



水墨画作为中国绘画里特征性最明显的一种类型,当然是首选,大家觉得如果能把水墨画的这种效果,运用到动画里头,肯定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而且,当时也有相关的国家领导人提出过具体要求,说“你们能不能把水墨画做成动画”。于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前辈们就开始尝试用水墨风格制作动画片。


有的是黑白水墨,有的是彩色水墨,角色形象大多是用简笔勾勒,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意趣之美”,简单一些勾勒就能呈现出角色的大概性格定位,这需要非常精准的笔下功夫和极高的美术素养。



李院长说,当时有许多水墨绘画的艺术家,像李可染、程十发、吴山明等人,他们为这些水墨动画作品提供了许多造型上的参照,奠定了水墨动画在整体上的风格。


传统中国水墨画讲究的是“墨分五色”,简单的黑白两色之中也能生出丰富的层次感,浓淡相宜,互相配合,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表现形式:比如留白,可以是水面,也可以是天空,只需要用墨画一只船,就能表现出那种辽阔、悠然、空灵的境界。



我们现在看这些水墨动画,简单一个动作,蕴含了极为丰富的细节,不需要台词,甚至不需要画外音旁白,通过细微的动作就可以传递给观众非常准确的信息——水墨动画里的角色,很少有表情变化,因为水墨有渲染的效果,不易表现表情的细微变动,那便使用简洁明快的动作,可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再看看高田勋的《辉夜姬物语》,确实受到中国水墨动画的深刻影响。——我们可以试想下,若是皮克斯工作室拍这个故事,画风该是如何。



中国的水墨动画曾在世界影坛上引起巨大轰动,《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在国外获奖无数:第14届洛迦诺电影节短片银帆奖、第4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儿童片奖、电影节第1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等等。


可惜,当高田勋和宫崎骏正在为这些水墨动画惊叹不已时,上美厂的领导则反复问他们日本“计件工资”的制度,因为当时国营企业改革大潮来袭,五六十年代的那种集体创作、固定薪酬的形式面临着淘汰。


两个日本导演对此非常失望,因为正是上美厂在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集体创作”,才孕育出《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经典佳作,之后一切向效率和效益看齐的思维,牢牢钳制住了动画电影的发展。



因为水墨动画完全不符合“效率”的定义:这门艺术本来就是极为耗时耗力的,光是着色就需要反复渲染四五层,简简单单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动画师巨大的心血——做一部水墨动画要花费的时间,可以做四五部普通动画片。


李院长还特别强调,所谓水墨动画,并不是说用水墨来制作的动画,实际上它是模仿水墨效果的这样一种作品。除了背景是真正的水墨画,其余部分全部都是用颜色画上去的。


为了实现水墨晕染的效果,工作人员在着色时就需要分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再去试验分多少层,分层以后的边缘如何虚化,还需要跟摄影结合,反复进行实验。胶片冲印出来后,放到屏幕上让大家看效果,然后再去调整着色的层数,调整颜色的浓淡,调整摄影的参数。所以说水墨动画的创作,是一个非常有探索性也非常繁琐的过程。



《山水情》之后,中国就进入以商业动画为主的阶段,国家投入和生产的作品减少,短片创作中断,电视剧集成为国产动画的主要形式。


其实不光是水墨、定格(包括黏土、人偶等)这样的“高级动画”制作工序繁琐,动画艺术就是多少“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因为动画制作周期一般很长,少则两年,多则五六年,投入的人力成本相当高昂,尤其是徕卡、阿德曼这样主攻定格动画的工作室,压力更甚。


定格动画比现在运用CG特效的动画,制作复杂程度要高出数倍,一秒二十四帧,每一帧都得单独拍摄,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包含了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图片(包含图片越多,动作表情越细腻),都得靠动画师一点点完成,动画制作的单位是按秒计算,一部100分钟的动画电影,要付出多少心血可想而知。



像好莱坞的动画工作室,都是以三四年为一个周期,不花这个时间,就做不出一部动画电影。


而现在的国产动画电影,半年就能出个续集,连普通的二维动画都懒得去细细做,急着去上映赚票房,更何谈需要极大耐心的水墨动画?



国产动画如今的现状,且不说有民族特色的,就连称得上“风格强烈”的都凤毛麟角。


去年的话题之作《大鱼海棠》引发了很大争议,说是“中国风”,主角名字很古典,但这些都是表面功夫,从角色设计到画面风格都是典型的日系风,我们看到宫崎骏的许多影子,只有片中作为主场景的群居楼房,原型是福建客家土楼,造型独特,给人很深的印象,可惜除了这一点,很难再接收到真正独特的元素。从风格的意义上来说,《大鱼海棠》没什么突破。



好莱坞的那种超写实精致画风,明显是如今动画的主流。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乃至莱卡、阿德曼工作室,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动画,都在追求尽善尽美的真实细节的触感,有的场景和角色甚至可以和真人电影媲美。


在这种主流的影响下,国产动画还在努力追求“写实感”,还在追求“人物动物毛发的制作技术”,没有心思再去重拾水墨风格。


而看多了这类动画,在视觉上真有些腻,回看那几部经典的水墨动画,真是令人有如沐春风沁人心脾的感觉。



这些年,国内一些动画工作室也试图重拾水墨动画的荣光,做了一些令人惊喜的短片,但真正的水墨动画电影,还任重路远,让我们一起期待。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明星势力榜

票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