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热映吸引众多老人 评论:创作总根于爱

《芳华》热映吸引众多老人 评论:创作总根于爱
2017年12月18日 11:27 中国新闻网
《芳华》热映吸引众多老人 评论:创作总根于爱
2017-12-18 11:27:44来源:钱江晚报作者:${中新记者姓名}责任编辑:高辰
2017年12月18日 11:27 来源:钱江晚报

  《芳华》热映,创作总根于爱

  影片《芳华》终于上映了,影片拍得不错,很有感染力,也有一定的深度。但是,读到有关《芳华》的报道时,这样一些事情,似乎比影片更让我感动、欣喜。

  ——“这部电影不仅吸引了平时观影的主力军,更出现了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子女买票带着父母一起去电影院”。

  ——“灯光亮起时,发现周围都是爷爷奶奶,相扶着来看这场属于他们的青春”。

  ——“中午去看《芳华》,买票的时候被一位大概七十来岁的爷爷拉住,拿出两百块钱问我能不能帮他买六张票,他不知道怎么操作”……

  这些事情甚至称不上是一件“事情”,只是转瞬即逝的一些小场景、小细节,为什么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场景小细节的感人之处,在于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交融。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太过少见,甚至是稀有。入冬前后这段时间,占据我们注意力的,常常是令人不快、痛心或害怕的事情,如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红蓝白事件,还有稍早一点的湖南沅江弑师案,这些事件屡屡考验着我们的神经的抗压能力。

  人群的对立、良知的流失,让人十分无奈。而《芳华》中的人物命运,与现实有很强的同构性。何小萍被歧视、被欺辱而最终精神失常;“活雷锋”刘锋的善良被嘲弄,正常的情感表达被误解。因此,这部影片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怀旧片,它通过回顾审视现实。影片对善良的维护,在这个价值多元、利益分化的人群之间取得了“最大公约数”;这是影片能够赢得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观众喜爱的根本原因。

  围绕着影片上映发生的种种社会反响,是剧场艺术魅力的呈现,是电影作为公共艺术的社会影响的成功实现。剧场艺术主要是指戏剧、电影等众人在同一公共空间与时间内观赏的艺术演出形式。一部影片成为一时的社会话题,就是其公共性的表现。人们观赏艺术表演,是对公共生活的一种参与;一些有影响力或话题性的剧场艺术作品,能引起更多人群的观赏兴趣,甚至为此引起讨论、争议,其实也是在吸引人们参与公共生活。剧场艺术对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个时期以来,像《芳华》那样直面现实而有力的影片并不多。电影艺术当然应该百花齐放,应该有探索艺术的先锋作品,也可以有时尚感很强的快餐式影片,但是,真正有社会良知的艺术家,不会只追求票房的成功。鲁迅说:“创作总根于爱”。这句话在《芳华》中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芳华》不是“写文工团的”,甚至不是“写部队的”;而是“写人”的,最广大意义上的“人”。善待人,善待人的善良,善待人的弱小,让人人心中芳华常在,是艺术家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芳华》值得观众为之流泪。

【编辑:高辰】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娱乐频道
>文娱新闻精选: ·舒畅节目中表演宫斗戏遭掌掴 全情投入真打真摔·七宝节目中惹怒何洁 变“情话小王子”告白 ·《明星大侦探3》高能烧脑 吴磊搜证能力强大·胡兵穿深蓝色西服现身活动 现场金句频出·《宝贝的新朋友》谢贤称有孙就不想儿子谢霆锋·七宝哭吐 何洁“冷漠”处理引网友心疼·章子怡谈大女儿:虽不是亲生 但想把所有的爱给她·宋仲基爸爸婚礼祝词逗笑宾客:儿子媳妇很会赚钱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明星势力榜

票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