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画出鲍勃·迪伦的歌吗

你能画出鲍勃·迪伦的歌吗
2017年12月27日 02:19 新闻晨报

  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学生作品邀请展现场晨报记者 詹皓

  又快到各大美院招生考试季了,每逢此时,家长和考生总是满怀忐忑,问题多多。“杏林撷英”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学生作品邀请展开幕式暨论坛昨天在中华艺术宫举办,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上海美院执行院长汪大伟等,分享了新时代美院的办学理念,论坛上透露的一些信息或许能给考生及家长一些启发。

  考题让考生“哭倒”

  许多想考美院的孩子,往往从练素描开始,而社会上庞杂的考前培训班,也在全力教孩子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应试。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孩子强化素描等基本训练会不会因此抹杀天性?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昨天在论坛上表示,我们没有办法应对铺天盖地的考前培训,但我们的美术教育如果可以有一些新的导向,至少让考前培训不要只从技术角度培训学生,在基础方面可以多一点素质教育的概念。比如造型考试,以往我们考素描和图像,这是不够的,要有带命题的速写。这两年我们的命题里有这样的题目:给你一首鲍勃·迪伦的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要你把它画出来,设计学院的考题还要求考生为鲍勃·迪伦设计一款诺贝尔奖的证书。这就要求学生在短时间里打开思路,这样的考题不仅仅考量考生的应试准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检测学生的基本素养,“社会上已经把我们的考试命题称为‘央美命题’了”。

  近年来,各大美院的命题已经有了一些新变化,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程度在提升,这也让许多只重视应试训练的考生“哭倒”。比如中央美院在造型考试里让考生画出未来转基因的鱼类,建筑类考试里要求考生画出虚拟现实; 中国美院国画类考试时给出一首唐诗,要求把诗画出来,等等。可以想见,那种临时抱佛脚的美术培训班,教一些应试套路的,比如几笔画出一只苹果之类的,将越来越难以通过考试了。

  美院学生不能宅在家里

  很多家长在孩子考美院时会很焦虑,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未来到底需要怎样的美术人才,学院又如何培养呢?各大美院掌门人对此各抒己见。

  范迪安指出,在今天,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多种能力教育应该优先发展,我们强调选修课,鼓励学生跨专业创作,比如设计系学生画水墨,国画系学生创作雕塑,建筑系学生创作陶瓷、油画,让学生感觉到综合技能的重要性。另外,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去面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情怀,促进他们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和思考。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也提到,今天的学生一定要有跨学科的视野和基础,他们成立了一个交叉学科的项目,让美术学院、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系和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培养跨学科的研究生。

  上海美院执行院长汪大伟提到了“院长作业”。他说,冯远院长到任后,发现学生们很喜欢宅在家里,于是冯远院长提出,希望学生们在暑期能够走向生活,到实际生活中去采风,再回到各学科进行汇报。同学们表示,这使得他们用另一种眼光去了解周围的世界,称之为“院长作业”,现在“院长作业”已经成了上海美术学院基础教育的一个手段。

  “艺术+科学”成新趋势

  几位院长不约而同提到了当今科技发展对艺术的巨大冲击和改变,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已成了大趋势。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介绍说,艺术与科学的深度融合是当今智能时代的要求。国外已经有人在听完一场人工头脑学讲座后,和计算机教授合作,开发出了能听见的颜色,通过植入芯片后,色盲都可以识别360种颜色;还把唱片转化为视觉,办了世界上第一场色彩音乐会,通过艺术创作和科技的融合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还有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出了第一款用水滴做的人体雕塑,这些都是新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成果。

  鲁晓波说,任何技术创新都是人文创新,按照以前的知识结构,清华美院是涉及不到跟企业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服装以及“数字敦煌”这样的领域的,现在,还有清华学生独立做出了“情感搜索”引擎。“智能化时代的艺术,一定会出现新的范式,我们原来的知识结构显然是不够用的。”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明星势力榜

票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