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力量“烙印”在一万平米布料上

大自然的力量“烙印”在一万平米布料上
2018年05月18日 01:19 新京报

  “只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只有自然,才能造就大艺术家”,歌德在他的著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这样写道。5月18日,一件展现大自然力量的10000平米大型装置作品将铺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内。

  这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艺术家赵要的艺术项目“自然的力量:一万平米作品在北京”。这件10000平米大型装置作品历时三年完成,艺术家将长116米、宽86米的大型装置作品置于人迹罕至的自然环境,经历半年的风吹日晒后撤下并回收展示。这是作品撤回至城市后的首次展示。

  这件巨幅的大型装置作品图形来自赵要《很有想法的绘画》作品中相同的思维游戏图案。艺术家选择了用制作旗帜的、不同颜色的化纤布料拼成这幅作品。在北京一个工厂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制作后于2016年10月运抵了实施地——青海囊谦县。

  2016年11月,艺术家和150多位当地村民一起用了一天的时间,将这幅作品固定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无人区雪山上。在山对面,放置了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相机,进行自动延时摄影,拍摄这幅作品在风吹日晒下的变化。

  据赵要透露,在“自然的力量:一万平米作品在北京”展览入口处,将有一个6×4米的大屏幕播放拍摄的延时摄影作品。艺术家希望观众在看到巨幅作品之前,就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体验到这件作品是经历了怎样的大自然的锤炼。

  这块保留着诸多痕迹的大型装置作品将铺在体育场内,将覆盖住足球草坪以及一部分跑道。赵要称他们为观众设计了参观路线,希望观众能走近看这幅作品,布料的颜色在经过下雪、日晒、风吹等大自然的力量下,逐渐褪去。“有人说,那个颜色有点像马卡龙,”赵要说。

  同时,工人体育场内还将开放一部分看台,观众也可以站在看台俯瞰这幅作品,同时远处CBD的极具现代性的高层建筑与这件饱受自然洗礼的作品交相呼应。艺术家期望以此触发久居在现代化都市里的人们心中对自然精神的向往和对坚韧意志的追求。

  ■ 对话

  1

  新京报:为何选择青海囊谦县作为这个艺术项目的实施地?

  赵要:我们想要找一个实施起来方便、看上去又比较荒凉的地方。最后我们选择的这个地方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结合地带,地形非常奇特,看上去有点像在月球的感觉。

  2

  新京报:为何选择在11月开始实施?

  赵要:选择在11月,一方面是因为当地人正好农闲有时间可以帮忙,另一方面就是想让这件作品历经严寒。我们为这件作品选择了山体的阳面,在那半年时间内,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雪。往往白天太阳升起,雪开始化了,晚上又开始下了。早上还能看到雾气充盈在山间。

  3

  新京报:你的这件作品会让人想起包裹艺术、大地艺术,你怎么认为?

  赵要:我的这件作品和包裹艺术不一样,在包裹艺术中,布只是一种材料而已,我更多的是把由布料拼成的图形看成是一幅画。我也觉得这件作品比大地艺术更往前走了一步。我希望这件作品能在城市中心、商业发达的地方展出,让大家在发达的城市文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感。

  采写/新京报记者 何建为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