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音乐,成就影视的“第二春”

原声音乐,成就影视的“第二春”
2018年07月17日 00:59 新闻晨报

  制图/潘文健晨报记者 徐 宁

  美国音乐大师亨利·曼西尼说:“好的音乐的确可以帮助一部烂的电影变得好看一点,但绝对没办法帮助一部烂电影变成一部好电影。只有电影本身好,音乐也好,才会协力完成一部杰作。”

  如此说法于电视剧艺术来说同样适用。近两年,影视剧的热播,引发影视原声音乐大火的情形也越来越多,从《咱们结婚吧》主题曲《终于等到你》,到《老牛家的战争》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再到正在热播的《扶摇》主题曲《扶摇》,热门电视剧的主题曲、插曲随着剧集播出而广为流传。

  影视原声(OST)成了音乐产业的新救星吗?董冬冬和陈曦是较早涉足影视原声的两位音乐人,近两年大热的影视剧里经常有他们的创作,如《人民的名义》《欢乐颂2》《军师联盟》等,日前,正在为《爱情进化论》录制新歌的他们接受了晨报记者的专访。OST不仅对音乐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些“量身定制”也成为剧集价值的“第二春”。

  有些并不能称为OST

  OST的全称是OriginalSoundTrack,通常翻译成“影视原声”,包括影视歌曲、背景音乐等。

  不少观众以为片头、片尾曲就是所谓的OST,如《流星花园》片尾曲《你要的哎》。董冬冬说:“高晓松在一个节目里曾说,台湾的古装剧里能听到他创作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不是OST,这是唱片公司的打歌行为,音乐跟剧一点关系都没有。一直以来,电视剧都是最好的宣发途径,电视剧火了,就会带动一首歌的流行,比单独发唱片省力,所以唱片公司看到有什么戏要播,会出钱给片方,买下片头或片尾的位置,但这首歌的内容跟剧没有关系。”

  内地很早就有OST,如《渴望》《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等等,这些歌曲在被人传唱度的同时,也让人想到戏,“因此,OST是非常重要的”,董冬冬说。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扶摇》,董冬冬和陈曦负责全剧的音乐创作。这次董冬冬没有采用传统的中国风,而是使用了苏格兰风格的旋律,“一般古装戏都是笛子或琵琶,但是对扶摇这个人物来说有点太软了。写扶摇主题音乐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想到苏格兰小提琴。以往大女主的戏从来没有过这种具有跳跃感的旋律,但用在里面又不会太出格,你一听就会记住她。十年前我曾做过《永不磨灭的番号》OST,这是一部抗战戏,我使用的是美国西部片的配乐风格,让剧中人看起来像西部牛仔一样洒脱。”

  创作者要有服务精神

  OST是为剧量身定做的,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从拍摄开始就介入。像董冬冬和陈曦为《欢乐颂2》创作了14首原声,每一位主演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OST,在创作这些人物主题歌前,要跟每位主演进行深入沟通,蒋欣就曾和他们畅聊三小时。

  《爱情进化论》他们介入得更早,陈曦参加了很多讨论会,“OST是影视剧后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拍摄是骨头,那么后期就像血肉。它的重要在于‘保护’演员,比如有些没拍出来的情绪和细节,或是有些话直接说出来不那么可爱,音乐就等于是人物心声的吐露。”

  在当下的乐坛,音乐人追求的是个性,而OST创作者遵循的是“服务精神”。像《扶摇》,董冬冬和陈曦可以说是临危受命,陈曦介绍,“从OST创作角度看,我们会更注重与剧的结合,尽量为剧加分。比如《扶摇》是女主的骨,是人物精神,《一爱难求》是血肉,是她的情感,《血如墨》是她的行动观念,它们是一个整体,又互为补充。”

  OST产业还有上升空间

  不可否认,随着影视剧这块蛋糕越来越大,国内的OST产业也跟着蓬勃发展起来,需求量日益扩大。就像陈曦所说,每年都会有三四十个项目找到他们,他们会做选择。

  但市场无法避免“工业”所带来的那些尖锐问题,也的确让创作者深感困扰。比如莫文蔚演唱的《扶摇》片头曲,有些观众反应不够大气,陈曦解释道:“观众的审美被以往古风的OST给固化了,像我们给《武媚娘传奇》写的,霸气热血,本来想找一个粗嗓来唱,但制片人看完觉得需要找嗓门更高的,于是约了孙楠。再如《大唐荣耀》片头曲《荣耀》,原本约韩磊演唱,能立得住,但是片方颠覆传统,选了任嘉伦这种年轻的软软的嗓子来唱,事实证明任嘉伦也不错。还有,这次做《扶摇》,我们和制片人杨晓培充分沟通后,特别约了ninepercent的主唱尤长靖来演绎男生的人物主题曲《傲红尘》,他的演唱很有感染力,而且成功打通了歌迷和剧迷之间的双向引流。好的创作者一定要打破桎梏,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东西。”

  “OST一定要对影视气质负责,完成之后,不能永远让你心中的那一个好声音来演绎,而是要考虑让更多适合的好声音加入进来。”董冬冬说。

扶摇爱情进化论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