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田洋二郎 能拍出比《入殓师》更好的作品

泷田洋二郎 能拍出比《入殓师》更好的作品
2018年12月20日 02:30 新京报


泷田洋二郎


《棒球伙伴》


《阴阳师》


《不眠之街:新宿鲛》


《入殓师》

  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的新作《闻烟》不久前刚在云南杀青,他之前凭借2008年的《入殓师》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是其首部华语作品。该片改编自作家辛酉的同名短篇小说,由张国立、韩庚、许晴主演,聚焦在一个简单的家族故事上,讲述了冰晶糕第八代传人柳见三(韩庚饰),自小学习家族冰晶糕手艺,手艺逐渐接近父亲柳庭深(张国立饰),然而却始终差了一种特殊的醇香。父亲不愿透露特殊醇香的由来,让柳见三不能理解。

  前段时间,泷田洋二郎的日本同行岩井俊二导演的首部华语片《你好,之华》也在中国上映,对于选择在中国拍片的原因,泷田洋二郎表示,很期待自己的作品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是如何被评价的,希望有更多观众看到他的作品。对于泷田洋二郎的作品来说,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还是那部满载荣誉的《入殓师》,但对于导演来说,《入殓师》不是他的全部,“我可以拍出别的有意思的,超过《入殓师》的作品,我有这个自信。”

  文化差异对我没有造成障碍

  2016年10月,泷田洋二郎来中国为电影《闻烟》取景,想找有山有水、悠然恬静的地方。制片人带着导演去了浙江的西塘、南浔,江苏的锦溪、黎里,安徽的唐模、鱼梁坝、塔川,还爬了黄山,但都不太满意。后来美术指导带导演去了云南腾冲,导演觉得这里有自然、有历史,便选择了这里作为主景地,省会昆明则作为城市戏的取景地。在泷田洋二郎看来,中国丰富的取景地是日本所无法比拟的。

  但一个外国导演到中国拍片,毕竟还要面临一个文化差异的问题。导演岩井俊二之前在大连拍摄《你好,之华》时,发现中国葬礼和日本葬礼在时间上差别特别大。但泷田洋二郎认为,两个小时也好,两天也罢,悲伤都是一样的,如何用镜头去捕捉悲伤的某种瞬间才是最重要的,“文化也许有差异,但情感这个东西基本上是世界共通的。”电影《闻烟》讲述的是中国式父子亲情与家族矛盾的温情故事,剧情并不复杂,场景也很简单,导演却挖掘出蕴藏其中的巨大戏剧情感,而这份情感是没有国界的,“所谓的文化差异,对我没有造成障碍。”

  “急性子”每天下午三四点收工

  63岁的泷田洋二郎是个急性子,但这样的人恰好非常善于抓重点,工作效率便可以成倍提高。他对工作充满活力,电话、邮件无论何时都能够及时回复。早起出工后在片场走来走去,脚下生风,随行的中文翻译总是要小跑着才能追上他的节奏。

  这种快节奏带来的工作效果便是“每天下午三四点收工,绝大多数镜头一条过”,对于这次和导演泷田洋二郎合作的中国团队来说,应该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如此高效的拍摄方式,得益于导演的准备周到,每场戏的目的是什么?人物要做什么?故事要刻画什么?导演都会事先让工作人员和演员弄清楚,“在此基础之上,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准备好现场,保证演员一到马上就以最佳情绪开拍,快的话一两条过,收工也就早了。”

  导演的记忆力特别好,无论是剧本、分镜、演员细微的表演差别,包括拍的素材都记得很清楚。这次之所以可以在杀青时完成98%左右的粗剪,除了剪辑师的功劳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则是依靠导演多年淬炼而得的拍摄经验和高效的工作方式。

  在中国拍戏时喜欢上了吃火锅

  《闻烟》中的灯光指导高屋齐和摄影指导滨田毅都是《入殓师》的原班团队,两人以老损友的口吻说了导演很多“坏话”,比如固执、急性子等,泷田洋二郎对此也表示认同,“说实话,这次发了很多火。”导演对于不能负责任去工作的人非常恼火,“因为在电影中,观众和我们创作者都在逐梦。”导演认为一部电影的完成,是靠所有人相信自己,愿意为电影献身而完成的集体行动。

  泷田洋二郎如果遇到不能完全燃烧自己能量的人,会非常愤怒,但他又考虑到这会给现场的同事带来沉重的负担,毕竟片场应该是充满想象力的、快乐的地方。所以,在片场工作人员一会儿看到导演暴怒,一会儿又看到导演哈哈笑,总是很纳闷。

  临近杀青时,泷田洋二郎一时兴起约上剧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去唱KTV,唱的全是他年轻时代的流行音乐。在中国拍戏的这段时间,导演喜欢上了火锅,北京铜锅、四川麻辣锅、潮汕牛肉锅都喜欢,鸭血和牛骨髓是发现的新大陆。

  “粉红电影”出道

  这位拿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导演却是以拍摄软色情的“粉红电影”入行的。对于很多导演来说,这段经历算是要极力避讳的“人生污点”,但在泷田洋二郎看来,粉红电影却是他的原点。

  1976年,21岁的新人泷田洋二郎进入了专拍“粉红电影”的狮子电影制作公司担任导演助理。

  在做了5年导演助理之后,泷田洋二郎执导了他的“粉红电影”处女作,此后5年时间他总共拍出了22部“粉红电影”。泷田洋二郎将每部作品都视为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很多心血。当时制作公司规定只要保证在片中放入一些色情场景和爱情戏,剩下的电影题材、拍摄手法、演员的选择等,都由导演说了算。拍摄“粉红电影”的这十年,对泷田洋二郎来说是一段挑战了所有可能的难得经历。1986年,泷田洋二郎的才能受到了著名艺人内田裕也的赏识,被推举执导了第一部非“粉红电影”《不要滑稽杂志!》,正式进入主流电影行业。

  《入殓师》不算啥

  从80年代至今,泷田洋二郎的电影创作也在不断变化。有喜剧片《抢钱家族》,有警匪动作片《不眠之街:新宿鲛》,也有最早版本的奇幻动作片《阴阳师》。不过对于中国观众,甚至日本本土观众来说,他最为知名的作品还是200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

  导演坦言自己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个奖项的重量,并没有什么感觉,“我可以拍出别的有意思的,超过《入殓师》的作品,我有这个自信。”

  采写/新京报记者 滕朝 人物摄影/郭延冰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