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歌剧《尘埃落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该剧由编剧冯必烈、冯柏铭,作曲孟卫东,导演廖向红等一批“重量级”的艺术家合力打造,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担任主演。重庆首演后好评如潮,主创人员在不断修改完善中追求精益求精。
歌剧《尘埃落定》剧照。(主办方供图)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众多艺术表现中,歌剧被认为是叙事功能较弱的一种艺术形式,要在不足两小时的时长中把原著超30万字的剧情描述充分演绎出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这也成为了创作这部歌剧巨大的困难之一。阿来通过十二个章节描绘了高原最后一个吐司的没落,而歌剧则用了四幕来呈现了一个旧世界的本末终始。这一切,如果没有高超的艺术手发是难以完成的。
《尘埃落定》以藏族音乐为基因,用“二少爷”真、善、美的戏剧角色,奠定了歌剧基调占据先机。作曲家以民族音乐为主线,在调式的运用、运用独唱、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在配器等作曲手段中悄无声息的溶于西方作曲特点,使其丰满而厚重。当“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如歌、如吟、如诗、如画,蝶儿摇曳了花香,摇曳了花香,是谁在把谁,把谁牵挂……”的男女二重唱响起,已经奠定了歌剧的音乐的主导思想。作曲家反复用上行五度、下行回归的手法,选择带有鲜明藏民族风格的带清角的五声调式,将这段名为“情话”的二重唱写的缠绵、纯洁。
谈该歌剧从音乐创作本身出发,演员通过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直接传递给观众。“二少爷”是该剧的重点,剧组选择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来担纲这一角色并非仅看重歌唱家的影响力,更是因为他长期的西北生活经历,以及其在演绎西北音乐作品的准确、独到的艺术造诣。作为我国本土培养的歌唱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咬字、唱腔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上是得天独厚的。有专家曾说“没有去过国外就唱不好美声”,在此并不评论其观点是否存在局限,但从文化感受力上至少解释了艺术家创作作品式不可或缺的主观体验。当第一幕中藏族音乐的标志性唱词“呀啦哩嗦”响起时,扑面而来的藏族味道让每位观众深信不疑。
该剧音乐具有鲜明的藏族风格,但主创全剧并没有选择一位原生态歌手来增加其民族性,全体演员除了王宏伟,其余演唱人员全是经过长期西方美声唱法训练并活跃在美声届的歌唱家,这在当下的歌剧中并不鲜见,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