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 音像世界 > 正文







-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电子音乐禅师Pole的山水盆景(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9月26日12:54  音像世界

  Pole是一个电子脉冲的信号。

  德国人Stefan Betke在实验室里意外得到了一个叫做Pole的声音信号。他便沉醉在这干枯、碎裂的独特声音幻境里。在庄周梦蝶的同时,Stefan Betke梦见自己就是那种如枯水禅院般精巧、雅致的电子声音,在唱盘上、在电流中、在空气里自由地游走。他就是Pole,Pole就是他。声音和人混合在一起。

  最高超的声音艺术家应该与剑客一样,声音即是我,我即是声音。

  也许庄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后世最伟大的道家哲学代表人物。Pole也同样,当他将自己贡献出去,熔化在音乐里的时候。他也在不经意间成了新音乐的旗手人物。Rough Trade是家伦敦中心城区最引领时尚的唱片店,代理诸多独立厂牌的唱片。整个1999年里,Pole的唱片销售成绩在Rough Trade里是除了Mogwai之外,上升得最快的。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现在Pole的音乐是整个独立唱片界里最最尖端,最最时髦的音乐之一。可这个销售成绩却让Pole本人很难理解,“我的音乐是极端专业化的,只是为一小部分人而做的。没有鼓,没有人声,也不能随之起舞。只是纯器乐化的音乐,甚至只是一些噼啪声。”就是这些噼啪声,成了Pole音乐明显的标志。这也印证了这么条艺术法则:最自我的东西,往往是最出色的。现在全世界具影响力的新音乐杂志都开始关注起了Pole的音乐,英国的《NME》、美国的《Spin》都毫不吝啬地给Pole刚出版的新专辑《3》打上了8分。而那些专业电子音乐杂志如《Muzik》、《DJ》都给这张新专辑亮出了满分。

  Pole出生在杜塞尔多夫,这个德国学院派音乐的中心。当然Pole的音乐旅程也是在古典音乐的烘焙下上路的。音乐中透着禅意的Pole曾经受过严苛的古典和爵士钢琴的训练。对于这么个埋首在电线和按钮里的Pole来说,他能在辛苦钻研了数十年钢琴后,竟毅然放弃了曾经陪伴他的黑白键盘。难道机器真的比钢琴还让人陶醉?事出有因,有一件事情使他彻底与古典钢琴说了再见,“老师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在乐队里弹琴,或者搞电子音乐,因为这些东西都不严肃。这种观念在德国很典型。当你在学习古典钢琴的时候,你就只能专心弹琴,其他的一律都不能做。这就是我为什么最后放弃了钢琴。在考试结束后,我就把我的那架大钢琴卖了。”Pole认为音乐不应该存在霸权,这种古典音乐界里的霸权,就如同纳粹般使他感到恶心。毅然离开古典音乐以后,21岁的Pole来到了科隆。就是在1988年和1995年间,Pole在科隆组织了一支名叫Perlen Vor Die Saeuen(在猪前面的珍珠)的前卫爵士摇滚乐队。“我们的乐队当时受到了John Zorn和Fred Frith的影响。我那时一直在听他们的音乐。但最后,我决定在乐队里尝试使用电子设备。我想做更舞曲化的音乐,最后的效果变成了前卫爵士和Hip Hop音乐的混合体。”你是否能想象爵士音乐和Hip Hop的组合,这次Pole确实有些过头了。很快,他的一意孤行,便有了报应。最初,鼓手说不干了,接着是吉他手,最后连贝司手也跟Pole说了再见。Pole曾赌气对贝司手说:“我不需要你,我用迷你穆格合成器(Minimoog)制作出来的低音效果,要比你做出来的浑厚许多。”从那时起,Pole就一个人单干了起来。“我在与人合作方面确实很差劲。”不过,这也是许多天才们的通病。

  1995年,Pole结束了他的爵士乐队后,从科隆搬迁到了柏林。这次的搬迁,对Pole影响巨大。一个音乐家所处的环境会改变他的创作观念,这是不争的事实。“科隆这个城市实在太小了,无论你做什么别人都会知道。我来到柏林是要找寻新的东西。刚到柏林时,我被柏林现在的变化所感染了:所有的事物都不是静止的,很多人都聚集到了柏林。这里有全德国最有趣的音乐和建筑。到处充满孕育新事物的契机。”统一后的柏林,百废待兴。大吊车和脚手架构成了城市新的景观。“二战”后所封堵的道路被重新开放。新的空间充满了机遇与潜力。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整个城市就像DJ手里的唱片一样,在你的脚下被重新编排、组合。“我最喜欢柏林的地方,也是柏林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广博。在我看来,柏林有点像dub音乐。”但Pole却不是那种待在录音室里,慢工出细活的电子音乐家。他还保持着早年搞爵士乐队时的那种即兴创作的劲道。

  在柏林,整整一年的只出不进后,Pole终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迫于生计,他在一家唱片公司里担任工程师。“我最初做音乐时,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我在正式出版自己的唱片前,有八、九年的时间都在自己家里的录音室里埋头苦干。最后,我把我的音乐拿去给一家唱片公司。我当时只是想,如果他们要出版这些曲子的话,那当然好。但如果他们没这打算,我还是很喜欢自己的这些作品,我会把它们永远锁在自己的记忆里。”1997年,Pole终于得偿所愿。在Kiff SM的旗下正式出版了自己的首张唱片《1》。

  如今成为新时尚的Pole的音乐是绝对令人窒息的。先拿出他到目前为止所有的3张专辑来看。摊开在手的这3张唱片全都没有名字,代之以1、2、3的编号与不同颜色的包装。《1》是深不见底的蓝色,向外攫取着生机与能量;《2》是热烈奔放的红色,浓郁得仿佛要激起所有公牛的愤怒;《3》则是鲜亮鲜亮的黄色,艳丽得甚至算得上刺眼。除了这些纯到冷酷的单色外,唱片里没有一点介绍文字和多余的色彩。这些包裹着Pole音乐的包装纸盒,简单得叫人丧气,却又被它独特的包装理念搞得异常兴奋。

  再关注一下Pole唱片里的曲名,也非常有意思。全部都只有一个词构成,而且这些词,都更简单到只是些名词或是动词。比如“Silverfisch”(银鱼)、“Taxi”(的士)、“Karussell”(酒会)、“Ueberfahrt”(十字架)、“Hafen”(港口)和“Stadt”(城市);动词则有“Klettern”(爬)、“Fahren”(行)、“Fragen”(问)和“Fliegen”(飞)。越是简单的标题,却似乎蕴藏着更高深的含义。

  其实,构成他音乐的部件也都是些极简单的东西。关键在于组合,关键在于建筑,关键还在于编织。要理解Pole的音乐,那就得在他于1997年出版的首张专辑《1》里寻找样本。“Berlin”是首颇具代表性的曲子。据作者自己说,这首曲子里的声音元素完全是他在自己的那台过滤器里跑出来的电子噪音:滴答声、针尖的刮划声和切割声被熔炼在一道。横向与纵向的细微编织,就算放到现在听来还是那么的异质。那种声响仿佛被一团玻璃纸包裹着,既清晰,又模糊,带出呼吸的动态感觉。同张专辑里的“Paula”,扭曲的旋律则在呈散射状的节奏里哀鸣着,在数字化的黄昏意境中,熠熠发光。

  Pole的3张专辑的风格完全一致。他似乎贪恋在自己的声音美学里,无法走出来。那些被营造得很抽象的小品,在他把玩起来获得了幽深的氛围。每首曲子似乎都在建造一座山水盆景。看似都一样,却各有各不同的味道和意境。即兴创作的Pole似乎在创作时,将自己也化为电子脉冲信号,他就是假山,他就是盆栽。伊安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招聘网站
新浪奥运奖牌榜
新浪奥运有奖竞猜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新浪网推出奥运短信息手机点播服务
争议另类少年作家韩寒
十一旅游征友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