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幽默劲儿更浓,倍显巨擘风范
马三立与倪萍、赵忠祥
(引子)
相声巨擘告别舞台
德高望重的著名相声大师、艺术巨擘马三立,已经从事相声艺术八十余载了,他自幼向其父马德禄、兄马桂元学说相声,9岁从艺,15岁正式登台演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解
放后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接见并称他为“国宝”。他两次随志愿军赴朝慰问演出,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马老8日在天津人民体育馆登台演出,向喜欢他的相声艺术观众做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
本报前些时候在全国率先披露了这一消息后,一直持续关注着这一盛事的进程。本报《娱乐无限》特派记者王奎龙已经特飞抵天津,今明两天向广大读者发回最快捷的报道和权威资料。供相声迷留存收藏。
(常识)
马三立的辈分
提起相声,现在的观众大都会谈到马季、冯巩。冯巩与姜昆、刘伟等人是一辈,他的祖师爷是马三立,师爷是侯宝林,师傅是马季。
马老是目前在世的相声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表演艺术家。
相声圈里的辈分是有严格规定的,现在普通的说法是“德寿宝文明”,“德”字辈的老先生现在都已作古了,“寿”字辈的只有众所周知的马三立老先生,所以说马老先生被称做相声界的祖师爷,“宝”字辈的杰出人物很多,像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侯宝林也已经逝世,现在说起来这一辈儿上的人,全国也不会超过20个了,“文”字辈的领袖是苏文茂先生,之所以称作“文”字辈就是从他的名字来的,“明”字辈的相声演员很多,基本就是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中青年演员们。
(通风)
马老咋个告别舞台法
马老89高寿,仰慕者遍布八方。为马老办好告别舞台演出是我国文化界特别是相声界的一件大事。届时,将有文化界著名人士和相声界名家云集天津,参演人员有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倪萍;演艺界名流马季、姜昆、冯巩、黄宏、李光曦、马玉涛、郭颂等,马三立也将登台与观众见面。来自安徽蒙城的牛群副县长进入了主持人的预备阵容。
万千阅历,桃李满园,好友无数,是马三立人缘的写照,也是他告别演出中的最大看点。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聊天》、《夕阳红》等栏目均将对此活动进行立体化报道。
(声音)
马季姜昆冯巩黄宏争赞马老
您是相声领袖相声支柱
对马三立,马季始终有着那一份崇拜之情。他说:“就是到现在,我还经常拿出马三立先生的相声磁带来听,越听越过瘾。相声界还有这么一位老先生健在,是我们的福分,我们真心希望他老人家健康长寿,为我们的相声艺术把一把舵,马三立可以说是我们相声界的精神领袖。”
赵忠祥、倪萍被马老尊称为老师
姜昆介绍,现在他家客厅挂的唯一一幅字,是马老写的“趣味”。姜昆说:马老有一次跟我开玩笑,“我活了80多岁了,不知道税务局的门朝哪边开,你的腕大,什么时候你也带我走走穴,赚点钱也好过回交税的瘾”。在姜昆的心目中,马三立的能耐大,而架子小,这是老人非常可贵的品格。
冯巩对马老的艺术十分佩服,称之为“中国相声的精神支柱”。他告诉马老说:“平时一闲下来就喜欢听两段您的相声,那才叫享受。我最喜欢的是您说的《似曾相识的人》和《十点钟开始》。”
“学习马三立,曲艺才有戏”,这是著名小品演员黄宏为祝贺马三立从艺80年告别舞台演出写下的一句话。他告诉媒体:“我们跟马老是父一辈子一辈的关系,没的说。”原来黄宏的父亲黄枫是马三立的徒弟。
(预演)
马三立住院也逗乐
马三立近来一直在住院。在病房,老人总跟医护人员和陪伴他的儿子、儿媳、小孙子说着笑话,病房里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
*这回不能“逗你玩儿”
马老手术那天,医护人员怕老人情绪紧张,便对他说:“马老,您别害怕。我们都爱听您说的相声。一会儿还让您给我们说‘逗你玩儿’呢!”马老连忙摆摆手,煞有介事地说:“千万别。这回可是动真格的,我不‘逗你玩儿’,你们也别‘逗我玩儿’。”在融洽的气氛里,手术非常成功。
*“本室代卖鲜花”
马老住院的消息,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探望他。一天,马老对老儿子马志良说:“志良,在我病房门上贴个告示。”志良应了一声,正准备写“请勿打扰”什么的,老人却说:“你就写本室代卖鲜花。”志良一愣,望望病房里摆满的一束束、一盆盆鲜花,立时明白老人是躺在病床上“抖”了个包袱。
(复习)
马三立老人园里听段子
11月下旬,倪萍和她的《聊天》摄制组在马三立老人的住处———马三立老人园里进行了拍摄。有趣的相声对话,余音绕梁。本报记者择取部分。
倪萍:您的艺术风格是什么呢?
马老:我抖的包袱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不保守、不贪财、讲课不要讲课费。
倪萍:您觉得现在相声迷还有多少?
马老:没有球迷多,但是也不少。
倪萍:您觉得说相声的艺术是什么呢?
马老:就像炒菜一样,葱火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
倪萍:您的《买猴》段子给毛主席说过吧!
马老:我1954年在中南海怀仁堂给毛主席说过,1956年又说了,是那年1月12日,黄火青带我去见毛主席,主席一见我就乐了,说“买猴的来了”。
牛群冯巩为了给马老助兴,再次搭档登台
倪萍:您是平民艺术家,您的相声题材也多是一些市井的小事,为什么呢?
马老:观众抬爱我,大家关心我,我得回报他们。我打车时司机到了地儿不要我钱,我就赖———不下车。他说:“您把钱给我吧。”可我刚给他,他就开车跑了,把钱从车窗中丢了出来,虽然我还得猫腰低头捡钱,但我知道老百姓是真的喜欢我马三立。
倪萍:您如何看待“钱”的问题。
马老:我是穷人出身,知道“钱不能没有,但多了也没用”的道理。我活着是为了研究艺术,即使一分钱没有,我也得说相声。
倪萍:那您说过:“2008年到北京参加奥运会举重项目的比赛”,现在还能去吗?
马老:去,能去。只要我身体好就去举。听说2008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我一宿也没睡好。到那时,我还得看开幕式呢!举重比赛时,我争取找一个大点儿的糖堆举起来。
(触类)
体育拿马老说事儿
因为马三立的许多相声精品流传很广,不少体育上的事情总能扯上他的段子或艺术特点。试举两例。
*马三立VS卡洛维
卡洛维何许人也?说来也并无太大名气。曾是意大利甲级小球会佩鲁甲俱乐部派到中国前来买"马"的代表(或严肃一点的称乎:经纪人)。当时有记者与卡洛维通电话,听到的是:"我已经烦了,我不会在接受你们的采访。""你们是怎么搞的?每天都轮番打电话来打搅我!”于是有人形容,卡洛维让记者搞的浑身痒痒了。
再于是,有人说,这样吧,我把我们最尊敬的马三立老爷爷的祖传秘方给您偷出来,您试试?这秘方可是压箱子底的,一般不对外国人,就看那几十层的包装……快拿走。哎,半个小时你还没弄明白,真笨。纸条上就两个字。你不懂中文,可我也不懂意大利语呀!求求你们各位朋友,我俩都快急疯啦,谁告诉我意大利文的"挠挠"怎么说?
*马三立VS五里河
有位山东体育记者在报道今年8.25中阿之战时写到:在经历了一天天由绿岛饭店到五里河体育场或沈阳市体校训练场采访这样枯燥而忙碌的生活,对于8.25中阿之战早就等得急不可耐了。这场比赛对我来说好比马三立的单口相声,最后的包袱虽然抖得精彩无比,前面的铺垫却过于长了些。一个酒吧在门口挂上了“中国8:0阿联酋的条幅”,一家餐馆则干脆把店名改成了“比盛(必胜的谐音)”。当我路过那个“中国足球+米卢+五里河=?”的广告牌时,心里边忽然有了底儿。
一位天津记者幸运地与马老一同观看了中国队冲击世界杯的比赛。在一场比赛开始前,马老问那位记者:“你看这场比赛中国队能赢吗?”记者答道:“赢的可能性很大。”“好,如果中国队赢了的话,”马老指着一旁的小儿子马志良,“让他请你吃饭。”记者追问如果输了呢?马老说:“那你找中国队吃去。”城市晚报《娱乐无限》特派记者王奎龙天津报道/特约记者庞剑摄影
特别收藏手册:马三立告别舞台(2)
特别收藏手册:马三立告别舞台(3)
特别收藏手册:马三立告别舞台(4)
特别收藏手册:马三立告别舞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