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期待话剧春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11:55  沈阳日报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期待话剧春来(图)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期待话剧春来(图)

宋国锋题字:中国话剧百年沧桑,沈阳日报独辟专栏,为中国话剧之振兴呐喊助阵,此举令戏剧人感激并钦佩

  拿过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桂冠的演员并不多,拿了电影大奖后迅速“淡出”娱乐圈,又重新回到话剧舞台踏踏实实演话剧的演员尤其更少,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就是这少之又少的演员之一。

  前不久,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获得了文化部评选的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表演艺术家称号。两天后,他将赴京参加“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表演艺术家”的表彰大会。临行前,宋国锋动情地说:“在中国话剧迎来百年诞辰的时候,我看到了话剧萌动的春意。”

  痴情汉子——26年相守话剧

  宋国锋的话剧生涯很有戏剧性。

  他1976年被辽艺选中,两年后才正式调入,他从演员干起,一路干到了演员队副队长、队长、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刚到辽艺,宋国锋就在处女作《于无声处》中担任主要角色。宋国锋回忆说:“刚排练时,紧张得浑身打颤,六神无主,感觉手脚都没地方搁。后来,王秋颖老师把我叫到他家中,亲自为我炒菜烫酒,跟我唠家常、讲演技。我对老艺术家在演艺事业上的追求、提携后辈真是很感动。”

  与同龄的话剧演员相比,宋国锋是幸运的,他先后饰演了不同类型的角色。用宋国锋自己的话讲:“每一个角色我都调动全部身心投入创作,只有对话剧的真诚,才能创作真诚的话剧。从《于无声处》的欧阳平,到《哥们儿折腾记》的牛宝山,无论是真人假人、死人活人,我都首先走进他的心里,然后请他走进我的心里。”在辽艺排演的“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新剧《矸子山的男人女人》中,宋国锋又一次扮演男一号“大咧咧”秦铁柱。

  两次获殊荣感谢的是话剧

  宋国锋拍了两部电影。一部是《父亲》,一部是《生死牛玉儒》。两部电影让他获得两次殊荣。《父亲》让他捧得第27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影帝”桂冠;《生死牛玉儒》又让他获得第28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两次获大奖的背后是什么?“是话剧表演为我打下的坚实基础,如果说感谢,我第一个要感谢的是话剧艺术。”

  当上海电影集团决定投资拍《父亲》时,宋国锋成了当然的男一号。《父亲》讲述一个固执的老父亲和三个倔强子女之间的亲情故事,充满冲突,又感人至深,被埃及《尼罗河日报》称为“一颗中国催泪弹”。《生死牛玉儒》选择宋国锋扮演主角时,宋国锋很有压力。因为他见到牛玉儒的妻子谢莉,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太胖了。”为了艺术,宋国锋开始“魔鬼式减肥”。从接受角色那天起,他坚持每天大运动量锻炼,凌晨四点起床跑步,一日三餐只吃黄瓜、木耳……50天后,宋国锋“瘦身”12公斤,裤腰小了七寸。

  当影片首映时,谢莉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她一把拉住宋国锋的手说:“谢谢你,非常好!真的觉得玉儒回来了!”

  辽艺现象:关注现实 瞄着探索

  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辽艺,先后上演了180余个剧目,既有本院创作的《妇女代表》、《报春花》、《高山下的花环》、《爱洒人间》、《那一年在夏天》,也排演了《李闯王》、《日出》、《雷雨》、《于无声处》、《李尔王》等大量的经典名剧。在宋国锋担任院长的近十年里,辽艺创作出了话剧《父亲》、《任弼时》、《凌河影人》等剧目,使辽艺的艺术风格有了更大的突破。这种突破带来的“精品现象”,又被中国的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称为“辽艺现象”。

  “辽艺现象”是辽艺50多年表演风格所形成的表演体系,也是以李默然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创造的表演体系,辽艺院长宋国锋正是这种表演体系的传承者。他在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父亲》的表演精准地解释了表演的“真”,把一个倔强的东北老父亲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将《凌河影人》河西红这个人物塑造的更加传神,河西红大段台词的韵律、节奏使宋国锋的表演水准几近完美。

  在关注现实题材的同时,宋国锋一直站在艺术的前沿。23位话剧“梅花”奖获得者倾力打造新版《雷雨》时,宋国锋与濮存昕、肖雄、魏积安等明星一道走上舞台,他在新版《雷雨》第四幕中扮演的周朴园,深得专家与观众的肯定。辽艺还曾经尝试排演了轻松幽默的都市话剧《就不让你悄蔫的死》,在引发一阵“话剧旋风”后,接着又拍了新剧《无间有道》。有趣的是,话剧《无间有道》借鉴了民间艺术的方法,演员能跳进跳出,人物也亦正亦邪,还有一个主持人不时地出来“刨活”,并煽动观众跟着起哄。宋国锋说:“排演《无间有道》这样的‘互动娱乐喜剧’是一次挑战,也是亲近市场的表现。 ”

  真情对话:话剧不会消亡

  记者:话剧一直不景气,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话剧会消亡,你怎么看?

  宋国锋:话剧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年历程。100年来,话剧不断地从民族和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为话剧民族化走出了一条新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话剧不会消亡。

  记者:话剧不会消亡,但你觉得话剧的春天还有多远?

  宋国锋:随着艺术的极大丰富和人民欣赏口味的变化,舞台艺术受到冲击是必然的。话剧的春天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具体多长很难预测。但我坚信这样的事实,只要有话剧人不懈地努力,话剧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记者:现在出现了一批“创新话剧”,甚至也有明星加盟话剧舞台,你觉得这能救话剧吗?

  宋国锋:话剧本身就有一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创新在于包容各艺术门类的优点。但话剧首先还是姓“话”,既不姓“歌”,也不是二人转,如果盲目搞笑,付出的成本会很大。

  记者:话剧创新是不是意味着要向市场妥协?

  宋国锋:汲取各艺术门类的优势是为了张扬话剧,不能本末倒置。我们要研究市场,要走进市场,但不能过度地迎合市场,如果一味迎合,话剧的路会越走越窄。

  记者:很多话剧演员都涉足影视,而且也通过影视出了名,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你怎么看这样的事?

  宋国锋:话剧演员涉足影视业不是坏事。我也演过电影。但演过之后,最好还能回到话剧舞台。当然,如果抱着索取的目的,目前话剧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但为了话剧的明天,话剧需要一群痴情人。摄影 张文魁 本报记者 蓝恩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09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