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2009)
去 黄炎培(2009)的页面 > 全剧以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黄炎培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寻求救国之路的故事为主线,客观真实的反映从清末到建国那一段历史,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过程。以黄炎培等老一辈民主人士的亲身经历来展现民主党派如何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创建和建设新中国,以印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本剧将从四个方面展开故事情节:
1、探索教育救国之路
年轻的黄炎培崇尚教育救国,接受民主新思想,他参加了一场旨在宣传新思想、开启民智的演讲而开罪了清政府,被捕下狱,险遭杀头。故事由此展开,在经历了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奔走国内外各地考察中外教育现状之后,视野开阔,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在美国考察职业教育回国后,提出在中国兴办职业教育的主张,于一九一七年创办了中国新的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翌年在上海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中华职业教育学校”,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在中国推行职业教育,以“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目的的教育思想,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践,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成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
2、奋起投身抗日大业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黄炎培忧国忧民,奋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黄炎培和史量才以民族大义劝说上海大亨杜月笙,动员他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且组织了上海市民救国会。
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职教社迁往重庆。黄炎培继续从事职业教育活动的同时,担任了全国抗日募集委员会秘书长,为抗日救亡积极奔走。
一九四一年为了实现全国团结一致抗日,黄炎培和左舜生、章伯均等人在重庆创建了由三党三派和民主人士等中间势力组成的民主政团同盟。
一九四三年,黄炎培积极参与第二次民主宪政运动,被推选为宪政实施协进会的召集人,强烈呼吁国民政府实现民主宪政,团结全国力量一致抗日。
3、访延安提出‘周期率’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国共矛盾日益激化,国家命运何去何从,让炎培倍感焦虑。为了解救民族于水火,黄炎培等人萌生了去延安看一看,在国共之间居中调停的想法。
毛泽东扫榻以待表示欢迎。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人于七月一日飞赴延安考察,毛泽东允许六位参政员可以在延安随意走动,让他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延安。黄炎培等人在延安所见所闻与国统区形成了鲜明对比,对黄炎培触动很大。
黄炎培辞行前夜单独约见了毛泽东,黄炎培提出了历朝历代兴亡的‘周期率’现象。为如何打破‘周期率’现象,二人在窑洞彻夜长谈,毛泽东回答说:“我们找到了这条路,那就是民主,用民主来打破‘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4、成立民建协商建国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了山城,黄炎培激动万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政人员大肆借机侵吞民族工商业的资财,政府的腐败贪污问题一下子暴露在全国老百姓面前。
为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黄炎培联合胡厥文、章乃器等人以及企业界、经济界和文教界人士,积极筹备建立新政党“民主建国会”,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宣告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
重庆谈判后蒋介石撕毁协议、挑起内战,加强独裁统治,加紧迫害民主人士。在‘沧白堂’‘较场口’制造事端,酿成了有六十多名民主人士惨遭殴打的血案,相继枪杀李公仆、闻一多血案及下关事件发生,面对事实,黄炎培对蒋介石已不抱任何幻想,立场鲜明的拒绝参加国民党单方面召开的国民大会。由于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剧,民盟、民建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
全国人民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运动风起云涌。随着解放战争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于一九四八年,中共中央发表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联合起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黄炎培领导的民主建国会明确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决议拥护中共中央的“五一口号”,积极参加筹备新政协和建立新中国。
黄炎培的儿子黄竞武临危受命担任了民建上海地区总干事,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策反委员会里唯一的党外人士。
1949年3月25日黄炎培从香港到北京,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召见了黄炎培等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号召他们为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国家献计献策。
黄炎培的儿子黄竞武同志为保护人民资产,在上海解放前八天壮烈牺牲。这位七十三岁的老人,体验老年丧子之痛。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各界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黄炎培当选为主席团成员,积极热情的参加建国大业。终身不愿意为官的黄炎培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感召下,出任新中国第一届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后出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一生兢兢业业为国家尽力,为人民做事,是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