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曾经担任广东省电台台长的余统浩对我们这些来自广东的记者尤显亲切,他笑说自己也是从记者做起的,而且至今他认为他最适合做的还是记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着手广东广播改革,创立“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大胆引用“香港广播模式”,之后转战凤凰卫视,再次白手起家。现在亚视“大地震”之时成为新领导班子的一员……问他是否喜欢这种永远处于“创业”的状态,这位改革领军人戏说自己可能命中注定如此,属于苦命。他还说《南方都市报》和亚视有很多结合点,都有一群年轻的员工在拼搏。
为了让我们去剧组探班后有充分时间休息,余先生特意把专访的时间安排在中午。我们在他的亚洲电视总部办公室一坐下,他就立即叫秘书给我递来一份“答卷”————对我的采访提纲做了详尽的书面解答,好让我在采访前也有一个“回答提纲”。《万家灯火》收视高开,余先生自然喜上眉梢,表示亚视管理层都相当满意———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要拍这样一个跨越50年题材的长剧?
余统浩(下简称余):《万家灯火》是史诗式百集长剧,覆盖香港半个世纪的历史,我们想通过香港人最熟悉的自己的奋斗故事来唤醒香港人的集体记忆。
记:拍此片主要是和现在香港经济环境有关吗?
余:近年来,面对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经济环境的变化,部分香港人在逆境中变得十分脆弱,因此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其实现实并没有真的那么糟糕,《万》剧中反映的香港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那么艰苦的条件中,都这样熬过来了,何况是现在?《万》剧的意义就是要鼓励失意者自尊、自信、自立,再造香港、再创辉煌。
记:《万》是亚视新领导层接管后的第一部自制剧,是否因为这个原因特意挑选这样宏大的题材?
余:这里的工作方式并不是由上而下的,只是陈宝华(该剧监制)提出了方案,而我们接受和通过了。我们做的只是创造条件,给予空间、时间、资源等。
记:该剧在宣传和投入制作上花费多少?能否收回成本?
余:我们计划制作的100集《万家灯火》,是今年的重点投资,总投资额将超过2000万港元。励志电视剧并非电视台的主流题材,因此,开拍这类剧的机构需要具备一份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当然,我们祈望《万》在舒解市民悲观情绪、从而产生积极人生观的同时叫好又叫座,收回成本之余,有良好的市场回报。
记:《万家灯火》前期的工程是否准备得很充分?有什么难题吗?
余:该剧的筹备达5个多月,时间准备基本上是充分的。但该剧的年代背景幅度长,人物角色众多,角色的选择是一个难题。我们有近百个签约演员,最终我们集中全台的艺人资源,亦从演艺界取得支持,特别是有香港“艺坛长青树”之称的冯宝宝女士的担纲,解决了这个难题。
冯宝宝本身的成长与角色的经历是香港精神的化身,有生活、有感受、有演技,而饰演她女儿的小演员“冯宝宝第二”更是我们意外的发现。
记:投入如此人力、物力的大剧为什么每天只安排半小时的播放时间?观众能消化和等待吗?
余:每天播出半小时是经过反复讨论后定下的模式。过往,香港电台的励志剧《狮子山下》播出时段也是半小时,而日本剧《阿信的故事》在日本播出,据说初时只有15分钟,后来才延长到半小时。短,的确会造成不满足效应。在《万》播出以来,我们收到大量要求延长播出时间的信息。在制作储备许可的情况下,我们会考虑满足观众的要求。实际上,播出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在星期天下午加播《万》剧特别版,五集连播,已部分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万》带动了各类节目收视,令整个黄金时段对比过去有近20%的增长。
记:《万家灯火》靠什么吸引观众一直跟下去?
余:我们希望《万》靠故事的吸引力,靠内容的接近性,靠演员演得逼真,靠情节扣人心弦,令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而保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记:在这个时候播放那么“沉重”的剧集,会不会担心气氛过于“凄凉”,加重香港市民的心理负担?
余:《万》是一个包容回顾过去、面对将来的戏剧,并没有“无病呻吟”的造作情节,虽有大量苦情剧,但凄凉中有奋发,不会加重市民心理负担。
记:你们的方向是“史诗式”还是“剧集”?怎样平衡内容的趣味性和意义的重大性?
余:“史诗式”是一个形容词,《万》是一部创作剧集,透过人物的成长,命运的跌荡反映时代的变迁,故事是借主角邓水喜的生活历程,带领观众经历50多年来香港社会变化中的不同阶段,带出积极的人生信念,故历史感很强,讲史诗式并不过分。
记:不担心观众只喜欢轻松搞笑的剧集吗?
余:今年3月1日《香港经济日报》以《经济严冬看电视,励志温情受捧》为题,公布2002年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结果:“在新闻专辑以外,首20位的主题,以温情、自强和缅怀象征经济起飞的70年代,成了最大赢家。搞笑节目和电视剧集,没有一套入围。”这段消息可以作注。
记:收视预期是多少点?现在满意吗?
余:我们最初的起步收视预期为8点,第一周的收视已超过预期,并逐日升高,平均达至9点,周五达11点。我们充满信心,该剧能为亚视带来轰动效应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记:以后会把重点放在制作剧集上吗?
余:我们在继续发扬亚视咨询类节目特长外,还会自拍和合拍剧集。因为近年来内地的电视制作非常优秀,香港、台湾很多前卫、有能力的专家都入主内地。大家的合作是必然的。
记:《万》剧在宣传中也说“能吸引各地华人收看”,是否亚视今后的方向已不局限在香港本地?目前海外播映权卖得如何?
余:《万》的社会背景是在香港,但故事的励志元素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富裕起来的珠江三角洲农民也有不忘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问题。
目前海外的反应是极好的,在我台播出前,新加坡已积极争取电视播出版权;另外在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澳洲、法国及荷兰已卖出录影带版权。
记:还会推出像《百万富翁》那类娱乐资讯节目吗?
余:我们正在寻找。不过这类节目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暂时还没有能取代《百万富翁》的节目。(采写:本报特派香港记者何颖珊、摄影:本报特派香港记者姬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