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两届奥斯卡影帝马龙-白兰度生平简介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03日01:28 新浪娱乐

  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l924—2004),美国电影演员。生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原名小马龙-白兰度。父亲是推销员,母亲为社区剧团演员。曾被明苏里达州一所军事学院勒令退学,后在纽约戏剧团训练班受训一年。1944年跻身百老汇,演出舞台剧《我记得妈妈》,两年后又演出了两部百老汇剧《车道咖啡馆》和《坎迪达》、《旗帜的诞生》。1947年主演《欲望号街车》,以其极富感染力的表演而登上了百老汇的明星宝座。在卡赞·伊莱亚的指导下,其自然主义的表演风格和随意的、咕咕哝哝的腔调使这种“方法”成为风行一时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激光矫治近视安全吗?
3D魔幻宫之战 激情六月彩铃大奖
的表演风格。40年代末,成为演员讲习所的学员之一。1950年步入影坛,拍摄《男人们》(为拍摄这部新片,在医院病房住了一个月,以获取亲身体验)。

  表演极富吸引力连续四年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获提名的影片有:《欲望号街车》,《柴巴达万岁》,《尤利斯·凯撒》,《在江边》,最后一部影片使其获奥斯卡奖、纽约电影评论家奖和戛纳电影节奖。整个50年代,其银幕内外的超凡魅力使之对艺术和社会产生深刻巨大的影响。年轻观众称其为富于反抗性、不因循守旧的“垮掉一代”之典型代表;老观众则视之为反社会的危害。不受约束、为所欲为——观众和评论家均一致认为他是长久以来影坛上最有独创性、最能摄取观众的影星之一。1959年组建自己的制片公司彭尼贝克制片公司,1961年拍摄《独眼龙杰克斯》,在片中集制片,导演和男主角为一身。60年代,由于难于物色合适的角色,亦不愿与大多数导演合作,所拍一系列影片均告失败,极大地损害了其银幕和个人形象,但70年代初极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其声望日益增长。《教父》中教父一角为其第二次赢得奥斯卡奖,但出于对美国印第安人悲惨境遇的义忿而拒绝受奖。先后3次结婚。与女演员安娜·卡什菲、莫维塔有过婚史。其姐姐乔丝琳·白兰度亦是戏剧演员,亦拍有不多几部电影。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