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题材电影相继上映 两部片子同样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1日02:00  扬子晚报

  两年之前,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多部电影开机,但时至今日,却只剩下两部电影还有动静,一部是陆川《南京!南京!》,另一部则是中德合拍的《拉贝日记》。而这两部电影却又因为各种原因,一起集中到了本月下旬上映,下周,这两部剧的主创还将先后来到南京造势。而记者了解到,对于这两部对南京有着特殊意义的电影,南京的观众都同样非常期待。记者与一些南京的80后观众聊起,他们纷纷表示:两部片子,都很想看!

  南京!南京!

  陆川:“南京”题材

  影片太少了

  22日将在全国上映、由江苏广电集团等单位出品的战争灾难大片《南京!南京!》,昨天在京举行了新浪官网发布会,导演陆川携高圆圆、江一燕、姚笛到场。陆川表示,自己十分期待并看重19日在南京的首映式。

  之前有媒体爆料称,张艺谋延拍《金陵十三钗》是因为观看了陆川的《南京!南京!》试映版后,发现《金陵十三钗》里的情节,已在《南京!南京!》里以浓缩的形式体现,题材严重撞车,才令张艺谋忍痛延后拍摄“十三钗”的计划。面对记者的提问,陆川导演在发布会上回应说:“我是昨天才听说这件事儿,张艺谋是我很尊重的导演,听说后觉得还挺遗憾的,因为我本来想请张导看我们刚做出来的胶片版。其实我觉得关于‘南京’的题材还是太少了,而不是多了,希望大家都关注这个历史阶段。”观众或许没有看到张艺谋《金陵十三钗》的剧本,但是很多读者都看过严歌苓的原著,其中的精华部分妓女舍身救国人的桥段已经由江一燕在《南京!南京》中做了浓墨重彩的表现。

  对于即将上映的《拉贝日记》,陆川表示,《拉贝日记》是从德国人的视角,表现德国人的救赎;而《南京!南京!》则是突出中国人的脸,令人看清中国人的存在。“《南京!南京!》就是让人们看看我们中国人,看看他们都做过些什么。”事实上,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江苏广电集团投资了这部电影,江苏广电总台负责《南京!南京》影视投资的负责人沈培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摆在案头有很多剧本,陆川的剧本并不是同类题材中最出色的。但是他有独特的风格,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度,因为很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题材,都是从欧洲人的视角来看一个德国人如何帮助中国人,但是陆川的这个版本,有两个全新的视角,一是讲述中国人如何自救自我抵抗,二是从一个日本经历者的角度来发掘人性的力量。”马 彧

  拉贝日记

  国际化班底吸引眼球

  《拉贝日记》的上映日期虽然晚于《南京!南京!》,但是却将提前于13日来到南京进行宣传。《拉贝日记》全面表现了“黑色天使”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真实经历,不仅令德国观众看到了一个此前并不了解的“纳粹好人”形象,也令南京大屠杀这一在西方鲜为人知的二战历史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尤其是片中日军比赛杀人的“百人斩”段落和强闯金陵女校及医院搜查士兵等场面都让德国观众反响激烈,“以前我只知道奥斯威辛,现在我知道了南京。”电影中对日军暴行的表现、对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的重现是重要看点。《拉贝日记》的国际化制作班底最为吸引人的眼球,主演乌尔里奇·图库尔、丹尼尔·布鲁赫都是德国的一线男星。来自美国的史蒂夫·布希密那一副令人难忘的尊荣则常出现在科恩兄弟的黑色电影之中。我国女明星张静初在片中饰演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她在片中有很多惊险的戏分。童 立

  相关新闻

  德国资深记者来宁探访

  赞《拉贝日记》客观真实

  由中德合拍的战争史诗巨制《拉贝日记》已率先于4月2日在德国与观众见面。日前,曾供职于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日报《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的资深记者迈克尔携妻子一同来到南京。时下他的新身份已变成自由撰稿人。9日,在启程回国的前晚,迈克尔在其下榻的玄武饭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拉贝日记》在中国广为人知。然而在德国,在这部电影上映前,却只有非常少的德国人知道约翰·拉贝这个名字。迈克尔说,其实现在大多数德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限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桂林、丽江这样的旅游胜地,知道南京的并不多,“许多德国人,他们并不知道中国每座城市的历史,他们只知道中国的当下,却不知道中国是如何从过去发展成今天这样的。”4月2日,《拉贝日记》开始在德国公映。上映当周,包括《明镜周刊》、《明星画报》、《焦点》周刊、《图片报》、《时代报》等在内的权威媒体全部给予了大量版面的报道。著名的《明镜周刊》称“影片首次触及德国社会禁忌,以前只有好莱坞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才敢正面描绘纳粹好人的形象,而《拉贝日记》虽然刻画了一个国家英雄形象,但并没有将他过度神化或浪漫化”。迈克尔在看过电影后觉得,《拉贝日记》非常客观真实,符合德国人严谨细致的本色,“有几个我认识的朋友在看完影片后都跟我说,以前我们只知道奥斯威辛,现在我们知道了南京。”

  迈克尔和太太先后参观了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位于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说此行最难忘的还是江东门纪念馆:“噢,这并不是因为我回去要写一篇有关纪念馆的文章介绍给德国读者,而是因为游览的其他景点反映的都是古代历史,而纪念馆反映的是现代历史,现代是和我们当下很相关的,我因此对它非常感兴趣。”

  本报记者 周 璇 文/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