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许鞍华:《天水围》一度搁浅 我的爱情观很老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4日09:23  新京报
许鞍华:《天水围》一度搁浅我的爱情观很老土

许鞍华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在刚刚落幕的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许鞍华执导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一举获得最佳导演、编剧、女主角、女配角四项重要大奖,成为最大赢家。这部投资不过百万的低成本影片的大获全胜,被评论界视为香港本土电影一次“回归式的胜利”。

  许鞍华在参加完朋友专门为她设下的庆功饭局后如约来到记者所在的酒店,一如既往的谦和、随意和亲切。而对于记者的提问她也是有问必答,对于连续几部作品赔钱而导致筹资困难的现状丝毫没有回避。这位未婚、短发、烟不离手的“女强人”,还难得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的爱情观。已经62岁的许鞍华说,再拍5年应该就会“退休”,现在的她可以把任何事情变成一种享受。

  找钱 “天水围”一度搁浅

  新京报:其实你一直筹备的是《天水围的夜与雾》,最后为什么先拍了“日与夜”?

  许鞍华:2004年复活节我跟一个新导演谈合作的事,这时候突然从报上读到发生在香港天水围天恒村一家四口的灭门惨案的报道,我们不约而同地觉得这件事情可以拍,就跑去天水围采访他们的邻居和当地居民。分场剧本写好后,我们就拿去找投资,我们的预算是700万港元,但是根本找不到这么多投资。因为当时很多香港老板都在做合拍片,而这部戏显然是不适合做合拍片的。剧本整个意识就很黑暗,这在内地是很难通过审查的。

  这期间我们也做过最后的努力,就是报名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的HAF(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不但入围还拿了奖,获得了10万元的奖金。但是投资还远远不够。之后我就完全搁下了这个剧本。拍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后,我突然接到一个兴奋的消息,有老板愿意给这部戏投资。但是就在开机前三周,这个老板突然又说不投了,因为坊间对这部戏一直是持很反对的态度,他们觉得不应该再揭伤疤。我当时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拍这部电影,所以老板突然不投资了,我也什么都没有说。

  但是剧组一帮工作人员没工开我也很有压力,于是就决定临时改拍别的题材。这时候一个我搁下了很多年的剧本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就是现在“日与夜”这个剧本,是七八年前我的一个学生寄给我的,当时剧本写的是发生在荃湾的故事。其实在搜集资料的阶段,大部分生活在天水围的人其实生活很平淡很安稳。这时候王晶问我有没有什么片子想拍,我就给了他“日与夜”的剧本,而且我建议拍成一部电视电影,因为我也不愿意拿老板的钱随便去赌。王晶后来给我的也是一部电视电影的资金,我们只花了14个工作日就拍完了“日与夜”。2008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放映两场后反响非常好,王晶问我接下来要拍什么,我就向他推荐了“夜与雾”,王晶给了我近千万港元。我现在感觉这两部戏很完整,一部很光明,一部很黑暗。因为当地的居民很喜欢“日与夜”,对我再拍“夜与雾”就没那么反对了,我拍起来也容易多了。

  回报 我的电影都不卖座

  新京报:像你这样知名的导演找投资也会这么难吗?

  许鞍华:至少从《男人四十》之后,我的电影都不卖座。《男人四十》投资是1200万,香港票房是700万,这部片子在当时也是没有内地市场的,最后至多也是不赔本。之后是纯内地投资的《玉观音》,投资方虽然没有赔本,但是买了香港发行版权的公司却赔了,在香港放得很差。之后的“姨妈”也是赔本的,但是这其中是有原因的,不过我不想多说。

  新京报:据说你平时要靠教书和拍广告来维持生计?

  许鞍华:是这样的。其实这在香港导演中也是比较普遍的,我知道内地某些导演的号召力比明星还要强,但是香港就是“卖明星”的,除了转型做导演的周星驰成龙,回归后较红的导演是刘伟强陈可辛杜琪峰,但是他们的经济回报一定不如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些内地大导演高。

  新京报:“天水围”收回成本了吗?

  许鞍华:全都收回了。王晶说光是卖电视台和音像制品版权他就已经收回成本了。

  新京报:领最佳导演奖时,你说终于可以把以往提名时的紧张变成一种享受。

  许鞍华:这应该是我这么多年站在领奖台上感受最特别的一次。我一直都在要求自己去适应拿不到奖的失望,之前有一次金马奖,我最被看好最终却没能拿奖,出席庆功会的时候大家自觉为我让出一条路,感觉所有人都在躲着我,那种感觉实在糟透了。所以到现在我已经把自己的情绪训练得很好,这次有6个奖的提名,我的心态一直是,能有一个奖就可以了,不至于太难堪。我是最希望鲍起静拿奖的,因为她拿奖代表的是对整部戏的肯定。

  新京报:没能拿到最佳影片,是否有些遗憾?

  许鞍华:我不觉得《叶问》拿奖奇怪,之前我的预测也是《叶问》和“天水围”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意义是,我希望从此以后能有更多老板愿意投资低成本的香港本土电影。

  风格 不知什么是商业电影

  新京报:你之前也拍过商业电影,如今还会拍商业大片吗?

  许鞍华:商业大片我不是不能拍,但是说实话我一直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商业电影,如果搞清楚了我一定会去拍———因为已经没有主流了。我在拍摄时所有的乐趣都是突然发现有一个东西可以带来新的呼吸,大片需要把每一步都想好,这与我的有些创作理念是矛盾的。我并不排斥拍大片,但是我希望能够给予导演更大的发挥空间,尊重导演的个性。

  新京报:你一直关注现实题材,这与你拍纪录片入行的经历有关吗?

  许鞍华:是。我是拍纪录片成名的,之后拍摄的电影总是会有纪实性的东西在里面,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在拍类型片的时候一直觉得不舒服,为什么不能拍像以前《狮子山下》那样的电影。而类型片和纪实性如何能结合起来其实一直都挺困扰我的。我在拍《女人四十》时综合性地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这是一部现实题材,但是老人痴呆是别人没拍过的,我刻意选了一些在现实中人们很少见过的东西,还是有猎奇的风貌在里面。但是看到“日与夜”的剧本时,我感到很像以前的《狮子山下》,只是这次是30年后的香港。这部电影其实是反高潮的,我选择人们最常见的东西,像丝一样一点一点地抽离,而不是像我以前那样,在现实中找一些戏剧性的东西去表现。拍之前我也不知道这种尝试行不行,在剪辑期间我非常害怕,因为很多人看了之后都说我老年痴呆了才会拍这样一部戏(笑)。没想到出来之后评价如此之好,让我相信一种“连根拔起”的创作观念的改变不是没有可能。

  感情 我的爱情观比较老土

  新京报:你在创作时遇到瓶颈期是什么时候?

  许鞍华:在香港电影最蓬勃的时候我是最迷失的。拍完《英雄本色》之后,我到内地花了三年时间拍《书剑恩仇录》,与香港电影界完全隔开了。当我回到香港之后发现已经是另外一个世界,一切都变了,变得以明星为主导,只要你拿到一个大卡司阵容,就一定会有投资,但是如果你只有剧本而没找到明星,再好的戏也拍不了。

  新京报:你的电影里所表现的爱情都不是完美的爱情,这与你的爱情观有关吗? 

  许鞍华:把爱情处理得悲剧一点主要是出于戏剧性的考虑,不代表所表达的都是我自己的爱情观。其实我不太懂爱情这个东西,我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看到的都是浪漫主义的爱情,并不写实。而我的爱情经历都不像书中那般浪漫,所以通常我都是很失望的。而在爱情上我也不会像电影那样去总结经验和思考,因为我觉得爱情不能分析和总结,我不希望很强势地理解和控制,所以现在还保留着那种很幼稚的爱情观(笑)。也正是因为我对爱情的看法比较老土,所以我不会去拍纯爱情题材的东西。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许鞍华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