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梁慧仪:《香港经典 光影重塑》承载香港精神

对话梁慧仪:《香港经典 光影重塑》承载香港精神
2024年05月22日 14:09 新京报

香港电影纪录片《香港经典 光影重塑》在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上进行展映,制作人梁慧仪在展映现场动情分享。

  5月17日,香港电影纪录片《香港经典 光影重塑》在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上进行展映,制作人梁慧仪在展映现场动情分享,作为一位电影迷,能将这部关于香港电影的纪录片送给观众是她的“梦想成真”,她更希望能够用影像承载香港人坚毅的追梦精神,并传递给每一位观众,“香港电影人以他们对优秀电影的热情和热爱,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决心,以及面对任何挑战的无畏精神而闻名。这部纪录片是我们对香港电影的献礼。我有信心,香港电影和电影制作的精神将继续下去,愿电影的魔力永存。”

海报海报

  《香港经典光影重塑》展映后,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部影片集合多名演艺圈资深及新生代的电影人,将香港电影最精彩的六个类型,让六位导演将过往经典作品重新想象,以六条短片呈现出来,一起来致敬港片的经典情节。六位导演包括夏永康、文念中、谷垣健治、简君晋、黄国强、廖益民,香港六种不同类型的港产片种,包括爱情、警匪、功夫、动作、喜剧、文艺等,林子祥、洪金宝、莫文蔚、张艾嘉等多位演员参与。他们合力拍摄出短片,致敬港片,再创造出新的故事。据悉,影片将会于5月底在内地上线播映,也会于7月1日在Discovery频道播出。对此,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梁慧仪,由她讲述为什么要做这样一部影片,又是如何集结到这样史无前例的阵容。这部纪录片,将带领观众重温香港经典电影中的情境和感觉,唤起大家对香港电影的热爱及美好回忆。

  初衷:一位电影迷的纯粹梦想 给普罗大众打打气

  梁慧仪进入演艺行业多年,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制作人,帮无数歌手实现了很多梦想。由她经手的1991年—1992年陈百强“告别”上海演唱会、1993年林子祥全国巡回演唱会,1994年—1995年王菲最精彩的快乐圣诞演唱会都红极一时。尽管她的职业大多是和音乐、歌手、巡演等打交道,但梁慧仪是位不折不扣的电影迷。她的内心把“最喜欢”的排位给了电影,她说电影给了她太多“做梦”的可能,她总能从中找到动力和力量。

梁慧仪梁慧仪

  疫情后,梁慧仪总觉得要做些事情给普罗大众打打气。她在好友的建议下,也有想过开一个四大天王演唱会,尽管这个提议很好,但她觉得这不太属于当下,她希望能找到与年轻人更紧密的联动模式,于是她想到了电影。“当别人问我,香港特别厉害的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选择香港电影。香港电影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如果你让我列举香港经典影片的名目,我说都说不完,再加上香港电影人拍摄中‘不怕死’的精神始终闪耀着,比如杨紫琼、成龙大哥对镜头的较真,为拍戏甚至差点搭上了性命。若是我们需要回顾、记住、讲述香港的记忆,那么拍一些关于香港电影的东西是最合适的。”

  攒局:用最华丽阵容展现香港电影 各路大咖“免费”帮衬

  入行的时候,梁慧仪是做音乐演出,对电影制作,她笑说自己挺不了解的,也明白要亲自拍摄一部电影几乎不太可能,但她内心始终充满着对电影汹涌澎湃的爱。她说自己虽然没做过电影,也没有拍摄的资格,但她非常愿意以影迷的身份来为香港电影做些事情,她确定能够召集到对电影有爱的专业人士,来完成一部意义深刻的致敬短片。“香港电影实在有太多珍贵的东西,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如果我们就用一部单一的电影展现好像失之偏颇,香港电影有爱情、功夫、警匪等等,每个类型都有优势,我们就想设置6个类型的短片来呈现香港电影的经典印记。”

海报海报

  敲定了类型和数量以后,梁慧仪开始“攒这个局”。她先是找到资深电影人陈善之、朱嘉懿、严嘉念作为这个项目的监制,这些导演都非常爽快地一口答应,尤其是陈善之跟随王家卫多年,对这个项目他也释出极大的热情和认可,纪录片也透过拍摄短片的制作过程和访问相关台前幕后、并加入了电影圈的资深前辈访问来回顾当年创作电影的点滴,同时透过当年电影的剧照及片段来回味经典,也尝试借着重新创造的短片,来由新一代台前幕后传承香港电影的精神。“我非常幸运,这些‘大咖’都非常慷慨支持,就连张叔平老师也愿意免费来帮我们剪辑,再加上我们项目中涉及的原片的版权费,他们从来不会让我们‘花钱’,大家做这个事情都真的是因为爱电影。”梁慧仪说。

  拍摄:一个不能等的项目 条件越是艰难越要坚持

  《香港经典光影重塑》从筹备到拍摄完毕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中,梁慧仪说整个团队什么困难都遇上了,首先在选材上就伤透了脑筋,再加上短片的呈现时长有限,如何达成“天时地利人和”都需要费一番工夫。“比如香港爱情片,张婉婷导演、关锦鹏导演都拍得很好,但最后选择文念中导演执导还是看中了他和林子祥、张艾嘉之间的化学反应。毕竟我们这个项目是不能等的项目,在紧张的周期内必须完成。因为资金有限,大家愿意不计报酬并且花时间来参与拍摄,他们都真的是帮了大忙了。比如这六位导演,再比如演员林子祥、莫文蔚、林家栋等都是友情来帮忙的。这些短片都是用很多部Iphone拍摄的,尽管条件拮据,我们也会尽所能做到最好,让这个影像配得上大银幕上的呈现。”

  梁慧仪认真地说,这部纪录片是因为凝结了主创团队对香港电影的真爱才呈现出来的,在每个类型上都有代表性人物操刀,比如擅长动作片的廖益民执导的《欢喜冤家》,邀请来香港功夫片的代表演员洪金宝以及米雪;比如谷垣健治执导的《黑玫瑰对黑玫瑰2023》,则搭配TWINS、关智斌等年轻一代的演员;还有林家栋这样的新导演带着一腔热情,又导又演,呈现出幽默感十足的喜剧篇《咇-理痛》让人捧腹……谈及这些点点滴滴,梁慧仪都不禁感叹,她说正是因为大家的热情和参与才让这个项目可以持续进行:“我将这个项目的想法告诉他们以后,他们都非常支持,虽然过程中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做这件事’,但我觉得这是爱电影的人应该做的。我们每个参与者都有‘打不死’的决心,而这些导演演员‘友情’来帮忙,我也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协调时间、争取拍摄机会,大家真的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就是为了抒发我们对香港电影的热爱。”

  梁慧仪确信,《香港经典光影重塑》一定能够唤起观众对香港电影的记忆,因为这些影像承载着香港人的精神,“香港人性格直爽,内心充满热情,只要想做就一定会排除万难做到最好。尤其是香港电影的圈子,不管拍什么电影,怎么拍,大家都非常愿意尝试。以前香港拍电影的资金很少,时间很短,但不管多艰难,大家都会坚持把它完成,就如同洪金宝大哥说的‘迎难而上’,这个精神是非常让人佩服的,也正是因为这份对梦想的追求,天真纯粹的初心,才让香港创作出这么多奇迹。”梁慧仪说,她希望将这种精神传递给观众,让大家对生活有所盼望,有被鼓励的感觉,再一同前行,创造更多奇迹。

  独家对话

  新京报:影片集结了非常优秀难得的阵容,类型多样、拍摄精湛,你希望《香港经典光影重塑》这个项目能收获怎样的反馈,观众能从这个短片中获得什么呢?

  梁慧仪:我想跟大家分享香港电影以前特别经典的影像,除了用影像向香港电影致敬,更多想给年轻人传递一种香港人的精神,让观众获得力量,有更坚定的信心。事实上,如今这个世界变得很快,大家比较浮躁,人们对很多事情无法坚持或者焦虑于它的不确定性,而香港电影在那个年代,大家都知道艰苦,知道困难,但还是用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精神去拼,创造了很多经典,我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纪录片想起香港,记起那份精神,给内心打打气,让他们知道,未来一定是“青出于蓝”的。

  新京报:如同你所说,对经典的致敬是一项大工程,香港也确实还有很多值得说、值得写的故事,你会继续将这样的“短片呈现”方式延续下去吗?

  梁慧仪:我很希望能持续与大家分享香港的精神,让大家能够随时记住,我们拥有很多宝藏一样的经典,以及它们背后坚忍不拔的力量,告诉年轻人,现在他们还是有很多机会,不会因为生活变好了,科技发达了,大家思维却更局限了。现代人也容易焦虑,但我认为应该正面一点看这个世界,把自己的部分做好。电影就是一个梦,香港电影就是有种冲劲,毕竟悲观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应该带着希望往前冲。

  新京报:对香港年轻的一批电影创作者,你还有怎样的信心和期望?

  梁慧仪:我对他们很有信心,最近我关注的一部电影叫《年少日记》,一部叫《白日之下》,都是出自年轻导演之手,拍摄非常优秀,也给我们很多提振。事实上,像早前的一代人,资源这么少,投入那么小都能创作很多奇迹和经典,现在年轻人有的条件比我们好,一定会产出更好的结果,尤其现在内地和香港的合作特别密切,国内观众对于港片的支持和喜爱也可以帮助年轻的香港导演。

  新京报:你曾说不要因为身体或者年龄限制自己,不论在电影还是港乐上,你都坚持创作,但一定也会有自己的困惑,在艰难的时候你会如何克服?

  梁慧仪:大概是因为我太乐观了,我一直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有很好的反馈和回报,当然,这也和与我合作的人有关,像林子祥、张学友,他们到现在都在挑战自我,坚持创造极限,在工作中我们会从彼此身上获得能量和鼓励,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认为是可以拼的就一定会去拼,哪怕条件多么艰难,上完班在码头买一个菠萝包,一瓶维他奶,为兴趣奔波努力,尽管简单朴素,但却是极度的快乐。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责编:山水)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