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斯嘉丽·约翰逊的离婚故事?

《婚姻故事》:斯嘉丽·约翰逊的离婚故事?
2019年10月09日 11:40 新浪娱乐
《婚姻故事》斯嘉丽·约翰逊《婚姻故事》斯嘉丽·约翰逊

  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的风格一直都是轻巧灵动而细腻的。

  在美国独立电影里,不乏会讲故事的人,也不乏擅长营造氛围的。鲍姆巴赫的故事不那么出奇制胜,人物也大多不那么讨喜,但他们自然真实的表现能够巧妙地侵蚀在鸡毛碎皮里。《婚姻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场鲍姆巴赫优点的集中展示。

  一个住在纽约的先锋派戏剧导演和他正在洛杉矶拍摄电视剧的演员妻子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选择离婚。他们都尝试把这场分离掌控在友好的范围里,但律师的介入让这种希望难以实现。

  《婚姻故事》涉及到婚姻的两个主题:情感与法律。影史上不乏如《克莱默夫妇》(Kramer vs。 Kramer)这样优秀的先例,但鲍姆巴赫完全摆脱了法律和情感的固有模式,让他们变得更加中性也更加复杂。

  影片中有三位个性非常鲜明的律师。女主角的代理律师一出场就被设置了许多细节来体现其张扬并且爱炫耀的性格。这个角色被夸张的幽默处理添加了几分魅力。而男主角的律师,既有温和体贴却无法胜诉的老人,也有与女主角律师同样强势并且势均力敌的纽约律师。这些本应该被讨厌的角色却意外地保留了相对中性的对待。

  “分手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不愉快的,但离婚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在我们国家,离婚是一个司法程序。无论一开始的意愿多么美好,离婚这一制度一定会让分手的过程变得很困难。”鲍姆巴赫在此前的采访中曾经这样形容影片里的婚姻,“这个制度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野兽,而律师并不是坏人,他们只是法律系统的产物,只不过他们理解这个系统。”

  从几个律师角色在与当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鲍姆巴赫对于律师的谅解。一边,男律师在解释“刑事律师要把人最好的地方讲出来,而离婚律师则是要把人最坏的一面讲出来”;另一边,女律师则在控诉父亲在女性生活里的缺失。

  于是观众可以慢慢看出,并不是律师把这对原本尚且友好的夫妻关系带进了可笑丑陋的深渊,而是法律系统本身让很多平常的东西变得丑陋。而同时,另一个关于情感的主题也变得愈发鲜明——尚有感情并且企图沟通的夫妻,在一场并不愉快的离婚诉讼之后,依然可以蹲下为对方系鞋带。

  鲍姆巴赫从来没有否认这部影片的“私人性”,“我的父母离婚了,这在我之前的影片《鱿鱼和鲸》(The Squid and the Whale,2005)里就描述过。我自己也离婚了,我身边很多朋友也离婚了。

  当然我和这个主题是有关系的。于是我开始记录关于离婚的故事,我采访了很多有离婚经历的人,其中也有律师。最让我惊讶的是,所有人都有着同样透彻的痛苦,它会在很多方面改变你的生活和现实。让我感兴趣的,不仅有大家的故事,还有大家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共通性甚至很难描述出来。”

  显然,擅长发展人物关系的鲍姆巴赫再一次成功地把这种共通性笼罩在观众的感受里。他首先感染了自己的女主角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她与导演就夫妻争吵的场景讨论了很久,但她都不记得了,她只是在房间里流泪,要了一杯酒,然后开始倾诉她那不成功的婚姻。

  于是,我们最终看到了那个夜晚回到家里,在冷淡对话后躲进房间里哭泣的妻子妮可。“这就好像是事先写好的一样,我和诺兰分享了一种共同的经历。”斯嘉丽·约翰逊在采访里这样说道。

  毫不夸张地说,《婚姻生活》在情感上就是鲍姆巴赫和约翰逊自己的离婚经历——一种在温柔但失败的关系里共同拥有的回忆。

  也因此,影片里对于关系的微妙展现就不显得令人意外了。鲍姆巴赫优秀于其他一些导演的地方在于,他所描绘的情感不仅是细腻真实的,而且也是发展变质的,这种变质里夹杂着细腻的柔情,也夹杂着企图回避的残酷真实。

  约翰逊所扮演的妮可和亚当·德赖弗(Adam Driver)所扮演的查理,内心都怀有不舍,但同时也隐藏着不满。这样的不满在尚可忽略的时候是难以察觉的。妮可没有尝试改变甚至点破查理的自我,以至于这种让彼此都难受的自我永远都在积累不满。离婚并不是不满累积到了临界点,而是因为离婚本身让这样的不满显得致命。

  当妮可走进律师办公室的时候,她依然很犹豫,不断地强调查理不是坏人。然后,一旦她被律师鼓励开口时——律师的职业就是引诱她说出最致命的那些愤恼——查理逐渐成为了一个不体贴的自私鬼,一个从未爱过别人的艺术家,直到最后成为一个出轨的男人。

  《婚姻故事》里最有趣的地方在于,鲍姆巴赫深谙在关系里,查理是不是真的爱无能并不重要,俩人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妮可只要真实地觉得她的自我人格不受重视,那就是关系里的真相。

  影片里有一场出彩的争吵戏,清晰无误地重现了亲密关系里冲突的起因与发展:缺乏交流,隐藏自我,委屈求全,寻求交流,难以交流,自我放大,恼羞成怒,回避愧疚,回归儿童,不被满足,迁怒于人,刻薄伤害,后悔伤心。

  不得不说,亚当·德赖弗的扑克脸特别适合演绎这种平时无法表述情绪,而一旦爆发就能把墙锤破的男性伴侣。他对于自己所承受的压力没有实感,所以也没有精力去探寻妻子真正想要的东西。

  鲍姆巴赫用两个细节来展现查理这个角色在关系里的疲倦与懒惰。他收到离婚律师信以后去洛杉矶带儿子过万圣节,打开门时看到妮可,问她怎么染了头发,妮可告诉他这就是原本的颜色,而查理则说,“我比较喜欢再长一点的发型。”

  他们离婚以后,查理再次拜访洛杉矶,看到工作回来的妮可,问她表演什么角色,妮可告诉他自己事实上是导演。查理露出一个万分意外的表情,哑口无言。尽管妮可从前就表现出对导演的企图。

  鲍姆巴赫对这些细节的巧妙设计,都是基于他对关系本身的了如指掌。在这种掌握里面,他也不会偏颇。

  妮可把离婚当做新生活的开始,这与《弗兰西斯·哈》(Frances Ha)里弗兰西斯拒绝陷入有责任的现实生活是相似的。一段结束和一种拒绝,并不能代表更加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所以鲍姆巴赫对此只是一笔带过,而更多地表现法律是如何把这两人一步一步逼到更加愤怒的境地。

  如果说那场争吵还只是一种对于理解的渴望,那么律师们的针锋相对就是堂而皇之的指责。交流失败以后,这样的指责一方面是法律的胁迫,另一方面也是无可奈何的愤怒。

  当情感与法律再次汇集的时候,《婚姻生活》的景观、婚姻惊心动魄的真相才完整地被表现了出来,然后突然发现,原来鲍姆巴赫如此会写剧本。

  鲍姆巴赫对于琐碎日常对话的掌控能力毋庸置疑,但这种优势有时也会变成忽略整体的劣势。善于观察生活的导演和编剧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写细节的优异不代表剧本的惊世骇俗。

  鲍姆巴赫在之前的作品里,固然能够表现生活本身,但一个人物是否能够明确发展他的动机,其实还有些薄弱。《婚姻故事》里的妮可,从一开始就清楚地表达了离婚的动机,在离婚的过程中,她不断受到外界和自己的困扰,最后的结尾不仅是外界事件的结束,也是其内部世界的告一段落。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很清晰,清晰到可以往里面添加不同的元素让它变得鲜活但不混沌。除了妮可和查理两人的关系和法律程序以外,鲍姆巴赫还运用了一以贯之的幽默。

  “我认为对于我而言,这是一种直觉上的平衡。离婚和离婚程序的主题允许我们用很多方式来表现幽默。”《婚姻生活》里的幽默是人物对于离婚在理解上的落差,一种不匹配的认知为影片提供了“可以笑出来”的空间。

  《婚姻生活》很容易成为一部受大众欢迎的“文艺”电影。

  从发行上而言,他和去年的《罗马》一样,是一部Netflix电影。在今年11月进行过点映之后,它就会上线流媒体。这对于影片的普及化而言有一定的帮助。从制作上而言,鲍姆巴赫自己都坦诚,他是用了“昂贵的方式”拍了离婚这一件事。

  对于演员而言,《婚姻生活》虽然是一部大多发生在屋子里的故事,但每一个场景都几乎是”大戏“。亚当·德赖弗在拍摄第一个礼拜时候对鲍姆巴赫说,“看起来我们要把大戏放在第一个礼拜拍啊。”然而后来他才发现“我看了时间安排,原来后面所有的拍摄都是大戏。”

  演员在影片里所参与的创作也值得一提,除了斯嘉丽·约翰逊在离婚表演上的真情流露以外,亚当·德赖弗在片中的演唱也和他本身很有关系。几年前,弗莱德无意间向鲍姆巴赫提议,有没有可能拍一部音乐剧《伙伴们》(Company)的电影。当然,《婚姻生活》最后没有成为一出音乐电影,但亚当·弗莱德却在片中如愿唱了一首歌。或许以后某一天,鲍姆巴赫真的会拍一部音乐电影。(YU/文)

  YU的其它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打分:

  当这个故事一旦离开日本,就成为了一部普通的法国电影了。纵然影片自然真诚,让人觉得舒服,但成败都在于这种“自然”。很会调教演员的是枝裕和遇上很会演的法国女演员,让本可以成为“不和谐”的碰撞完全消失了。观看时会常常想象,如果这是一部日本电影,这样的母女关系会怎么处理?得出的结论是,这部影片里的情感表现相对于是枝裕和之前的作品,事实上更加直白。真实与表演的关系,如果用一种限于神态与姿态的方式来表现,可能更具有是枝裕和式的忧郁底色。《真相》,3星。

  电影讨论的主题还有些意思,与其说是关于父子关系,不如说是在描写人类无可救药的孤独感。男主角的孤独投射在家庭亲密关系里,父亲的孤独则投射到人类对于其他智慧生命的探寻。外星球与地球的对照本身也是回归故乡的孤独感以及逃离故乡与人类关系的孤独感。所以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电影,事实上,主角也总是一个人。不过,从剧作上而言,它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导演试图拍一部类似星际迷途样的宇宙公路片,在一路上为主角设置了很多困难,但这些苦难却和最终的主题缺乏联系。视听语言上,依然看到了许多《太空漫游2001》的影子,总体观感是舒服的。《星际探索》,3.5星。

  本片最大的亮点就是菲尼克斯的表演。事实上,表演一个精神状态异于常人的角色并不比演一个普通人要困难,所以菲尼克斯难能可贵的是把小丑表演出了普通人的感觉,他的“非常态”并不是不合逻辑的、乖张异化的,但是从普通生活的混乱与无奈出发以后难以控制的极端情绪。这部影片甚至不能说属于反英雄的类型,如果不考虑蝙蝠侠本身超级英雄的设定,这就是一部描写边缘化小人物的故事。《小丑》,4星。

  首先这不是我期待的Pable Larrain。对比《后事》,它既没有完全折射人在社会里的生存状态,也没有完全理解地表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在心理上具有障碍而自我异化的角色,内部其实有着自己的逻辑,观众在观看时是可以感受到的。但此片的女主角由于演技上的问题,显现出一种“不近人情”的异化,她的行为可以被理解,但难以被感受。性别流动的话题本身,在西语电影里不算新鲜。但这样的流动对于自我的探索,在这部影片并不突出。它更像是Larrain耍的一个小聪明。事实上,整部电影都是他的小聪明。为了最后十分钟的真相大白,他居然忍心让观众去忍受当中那一段漫长的迷惑。当然,影片的音乐出类拔萃,也多亏了这些音乐,足以让人熬过那段不堪。另外一个值得表扬的地方是它的性爱场景处理有着明显的功能性,所以其中对于欲望的表达相当准确,也是男性导演里少有没有以色情视角拍摄女性同性性爱的一部影片。《厄玛》,2.8星。

  这个题材本身非常吸引人,演员也都是西语世界里最著名的几位,阿萨亚斯的尝试是值得鼓励的,他终于从企图描绘女性却描绘不好的困境里转向了试图用冷静克制来进行宏大叙事却搞不定多线叙事的困境。好的多线叙事不仅可以理清楚故事也可以刻画好人物,次一点的可以讲故事却无法突出人物,阿萨亚斯就是学徒级别了,人物也没深入刻画,故事也没讲明白。好在这几位演员是真的会演戏,佩内洛普·克鲁兹只要一讲话就是生动活泼的南美妈妈,所以观众几乎没有在期待发生什么主线故事,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你逃去美国了你老婆孩子怎么办”“这老婆怎么想的”“美国老婆怎么办”这样事关人物的边缘事件中。阿萨亚斯或许应该去看看今年戛纳的《叛徒》《黄蜂网络》,3星。

  首先,两场性幻想中绮丽带有强烈酷儿主题的描绘充分利用了动画这种媒介,把真人电影里不可能的视角得以表现,从动画的角度来说,值得加一星。其次,影片里的环境声、持续不断的风声,结合殖民景观,展现令人怀念的南洋岛屿的潮热气息。其中男女主角看电影的影院就是北角车站附近的新光剧院。现在依然是香港历史的某种代表。而几个主要人物,也似乎在映射新旧时代交替时候的殖民关系。但导演放了太多元素,用书籍对照人物,也用历史对照关系,加上大量直白的旁白和配乐,消减了本可以莫可名状的氛围。这让人感觉,影片里有不错的片段,但整体有些奇怪。如果从剧本的角度去分析人物,会发现人物的动机和发展都很薄弱。只能说,影片有特点,而酷儿狮单元没有选它简直不可原谅。《继园台七号》,3.3星。

  马丁·伊登并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这也不是一部容易改编的小说,影片却拍出了一些可爱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它完全采用内视角的叙事方式。内视角的叙事很容易让角色陷入心理异化或者观众过分共情的困境,这里的男主角没有内心独白,导演是真的拍出了他“看”到和“想”的东西,不需要直白的说明,这让角色与观众的关系保持在一个平衡的位置。对小说的改编做得很好,人物动机和发展有逻辑又集中。而最吸引人的是摄影。影片的灯光、构图、色调和手持移动都很好地展现了人物心理。使这些对于时代、政治、生存状态的展现变得颇有冲击力也颇为温柔。《马丁伊登》,4.5星。

  这部影片的摄影和声音都是无可置疑的优秀。灯光、构图、景别、声音远近的选择都与叙事和人物心理密切结合。许多重复出现的意象也与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关于暴民的主题。但其中某两个场景的设置重复了叙事的内容,在某些情境下可以作为不推动剧情发展的点缀,但在这部影片里,由于本身就讲述了一场多灾多难的旅途,所以如果精简,将所有场景都只集中在小男孩身上就更好了。《被涂污的鸟》,3.8星。

  影片是罗伊·安德森一贯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略微高于视觉水平的机位,静止长镜头,戏剧舞台的设置和疏离的表演。导演“虚线”形的叙事本身逻辑清楚,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但总觉得缺乏新意。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太过类似,而相比《寒枝雀静》,这部影片的幽默元素也少了很多,它更像是展览影像。《关于无尽》,3星。

  影片展现了伊戈扬一贯的叙事技巧,一边制造悬疑一边给出另一个悬疑的真相。不过伊戈扬太在意要给观众讲清楚一个事件了,所以有些地方虽然前一场已经给了清楚的标志,但后一场戏还是会再交代一次。如此一来,对悬念的期待就会加强,但故事的情节也没有能够完全满足这种强烈的期待。虽然故事有趣,但对伊戈扬的要求要高一些。《荣誉之客》,3星。

  娄烨[微博]做了一些视听语言上的尝试。他故意将灯光打得很差,亮部过爆,暗部模糊,是为了制造旧时代的感觉。尝试本身无可厚非。但视觉上的尝试并没有让这个故事和这些人物与观众产生更多的关系,反而因为大量逆光拍摄使人物总是消隐在黑暗里,表情模糊。在这表现人类困境的影片中,如果不能使观众和主角产生共情,那就很难把它普世到当下的生活。当然,这个故事本身还是讲得不错的,最后呈现出来时是清晰的。加上手持跟拍的摄影,很好地营造了紧张的心理状态和动荡的局势。《兰心大剧院》,3星。

  很难想象这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除了几处明显摄影上的失误以外,其他都不错。这个故事其实不比那些有意创造悬念或者案件的影片来的简单,这个家庭故事一边有机地结合碎片来揭示真相,一边螺旋上升地发展剧情,于是就把人物都描述地非常丰满且真实,也让最后那一幕变得异常动人。极有可能获得最佳处女作奖。《乳牙》,4星。

  此片完全可以和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叛徒》进行互文,两片都展现了黑手党对本土居民生活和认知的巨大影响。影片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了人物拒谈黑手党的荒谬现实,用戏谑的方式展现英雄和勇气的尴尬地位。用黑白画面把主要丑角型人物的可笑与真实生活的荒诞隔离开来,表现出极大的幽默感和批判性。《黑手党不再是曾经》,4星。

(责编:Edward)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