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梦巨人》鉴定报告:鸡汤虽老但喝着营养
- 无论是人物还是剧情,《圆梦巨人》是传统的,甚至是老派的,它有着明显的起承转合,有着斯皮尔伯格一贯的圆满结局,甚至可以说,苏菲和好心眼儿这段跨种族友谊有重复《E.T.》的嫌疑。但是,在这样一个稍显老派的架构下,电影内里包裹的却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内核…… 2016年10月15日
新浪娱乐讯 习惯了这么久的“吹梦巨人”突然变成了正能量满满的“圆梦巨人”,怎么都让人有点错愕。不过,不管怎么改,内里都是那个温暖、善良,还有一点点害羞的“大个子”——好心眼儿。一如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不仅温暖,还有捕梦、吹梦的本领。
故事来源于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小说《好心眼儿巨人》,另外,像大家熟悉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也都是他的作品。小说讲述了孤女苏菲和“好心眼儿巨人”之间的友谊和历险故事。斯皮尔伯格这次请来《E.T.》的老搭档梅丽莎·马西森操刀编剧,在改编过程中两人也是尽全力保持原著风貌,没有去做一些无谓的加法。这是一件好事。

贴合原著 不要无谓的加法
电影开篇,一所孤儿院赫然出现在眼前。当所有孩子都睡着的时候,小女孩苏菲一个人顶着毯子在楼上楼下踱来踱去。这个半夜不睡觉的小女孩似乎在满心等待着什么,怪物?魔法?美梦?她蹑手蹑脚地扯开窗帘,正巧看到一个楼房一般的巨人。好似一个梦境,两个孤独的灵魂,仿佛一对走失的孩子,在这个命定的夜晚找到了彼此。
电影沿用了小说的设定,乍看起来也许有点甜腻,但内核却是悲伤的。女主角苏菲是个孤儿,但不同于我们的想象,她是一个特别独立、要强的女孩,她会大声呵斥楼下经过的醉汉,被好心眼儿“掳走”后,也是一心想着逃跑。

不过,她终究只是一个孩子。在与好心眼儿的对峙中,她说自己“不诚实”,还说自己从来不做梦。可想而知,这个无父无母的小女孩在没遇到好心眼儿之前是何种处境和遭遇。好心眼儿呢?他在苏菲眼里是一个巨人,但在巨人国,却是个处处遭人打压欺负的“小矮子”。

斯皮尔伯格并没有沉浸在这样一种伤怀的情绪中,他只是淡淡地带上一笔,有时候是一句台词,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为免太现实,他还要用梦软化了这样一个稍显粗粝的故事。好心眼儿可能只是苏菲的一个美梦,谁不会幻想有一个可爱、害羞的巨人时刻守护着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窗边吹一个美梦,在最黑暗的时候给予自己力量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又或者,苏菲只是好心眼儿的一个美梦,那个在心里默默鼓励自己的小小人,那个在霸凌面前不断提醒自己站起来的声音。
特效低调而华丽 讲好故事最重要
作为斯皮尔伯格第一部数字拍摄的电影,《圆梦巨人》抛却了太过花哨的包装,如同原著,电影走了一条相对安静、朴素的道路,镜头关注的始终是小女孩苏菲和好心眼儿之间的情感关联,场景也是极为简单的勾勒,如同好心眼儿“掳走”苏菲跋山涉水的场面,没有过多的渲染,点到为止。

尽管电影大部分是CG动画,但最后的呈现效果却非常克制,没有任何炫技的意思。电影中那个身高24英尺的“好心眼儿巨人”由英国戏骨马克·里朗斯完成动画捕捉,一颦一笑都极富生活情趣,把原著中那个和善、害羞的好心眼儿演到了骨子里,可亲,可爱,特别是劫后余生和苏菲的相视一笑,看着他紧缩的双眉慢慢舒展开来,一丝笑容就那么在嘴角荡开,简直要把人暖化。

当好心眼儿带着苏菲一起去捕梦,奇幻的水下世界成了美梦丛生的梦乡,各种颜色的梦在肆意地乱窜,像蝴蝶一般,好心眼儿捉到它们后用玻璃瓶封存好,然后带到城里,默默地在窗前用喇叭把好梦吹给熟睡的人。无论是奇幻的梦乡,还是瑰丽的洞穴,《圆梦巨人》在特效上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足够艳丽,却也不会到喧宾夺主的地步,更多的还是要服务于整体的故事。
过时?鸡汤是老了点,但喝着营养
已近古稀之年的斯皮尔伯格近年作品不断,《林肯》、《间谍之桥》在奥斯卡上都有重要斩获,在巩固自己江湖地位的同时,也有一小波声音认为他的电影已然过时,新片《圆梦巨人》在改编过程中拒绝了无谓的加法,自然也遭到了类似的非议。的确,这碗鸡汤可能老了点,但也不能否认,就是这种古老的配方最能打动人心,喝着也最有营养。
无论是人物还是剧情,《圆梦巨人》是传统的,甚至是老派的,它有着明显的起承转合,有着斯皮尔伯格一贯的圆满结局,甚至可以说,苏菲和好心眼儿这段跨种族友谊有重复《E.T.》的嫌疑。但是,在这样一个稍显老派的架构下,电影内里包裹的却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内核,你也许像没遇到好心眼儿之前的苏菲,不能做梦,不相信童话,但你不能否认,在某个无眠的夜晚,你或许会期待,有一个和蔼的巨人会默默出现在你的窗前,朝着你的方向吹下一个金色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