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 安德烈-波切利2004北京演唱会专题 >正文

安德烈-波切利北京演唱会:音乐是我唯一的选择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13:58 新浪娱乐

  感动灵魂的天籁之声,超越命运的生命传奇,古典流行的跨界天王,他就是安德烈-波切利。

  2004年10月15日,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主办,北京歌华中演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承办的《安德烈-波切利北京音乐会》将在北京人 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北京乐迷们在期盼多年后终将能现场聆听安德烈-波切利的天籁之声。安德烈-波切利 ! 行走于心灵之上 ,最接近天堂的声音。

  2003年的上海演唱会空前热烈,安德烈波切利三次返场,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上海专门送给了他一把国际文化名人“金钥匙”。

  2004年的香港演唱会更是打破了香港史上演唱会最高演出票价的记录。

  由此可见安德烈-波切利强烈的个人魅力,这次国际性大制作也会被广大爱乐者关注。

  如果说以古典为代表的三大男高音演唱会是一种将古典音乐演出变成公众参与的仪式盛典,那么安德烈-波切利就是把古典音乐成功地带入社会流行,奥运会开幕式、格莱美颁奖典礼因他的出现尔蓬荜生辉,他使全世界都为之疯狂。

  这位以演唱歌剧为主的歌唱家在世界上像流行歌手那样受欢迎。同时拥有长盛不衰的征服音乐的魅力。他的唱片销量在数千万张的古典音乐世界来说几乎是一个奇迹。可以说波切利是最成功地将歌剧通俗化的男高音。

  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1958年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坎尼的一个热爱音乐的农民家庭。12岁那年一次踢足球使他的眼睛彻底失明了,但他凭着对音乐的执著和追求,一步步迈向成功,成为横跨古典、流行两界的著名歌唱家,被誉为帕瓦罗蒂的接班人。波切利早年跟大名鼎鼎的男高音科来里学习,在1992年,他被作曲家及指挥家卡洛-福纳奇亚利看重,在卡洛指挥的合唱作品中与帕瓦罗蒂一起担任领唱。他那金子一般的音质,柔美的音色和穿透灵魂的嗓音,博得了艺术界的交口赞誉并获得了世界爱乐人的肯定和认可。

  此次演唱会以“跨越现代流行与古典高雅”为主题。力求开创歌剧新时代到来的局面,为北京观众带来一场世界顶级的音乐盛宴。

  在欧洲,年龄在25到65岁之间的众多乐迷,有92%知道他的大名;同样的年龄段,在亚洲,他的大名至少有85%的人知道;而在中国 , 也有数量众多的音乐发烧友闻其大名。其中包括金融机构、文化传媒业内人士;音乐界、娱乐界的艺术人士与艺术爱好者等等,被乐迷美喻为“此音只闻天上有,不知何日到人间。”

  1993年他以《求主怜悯》这首歌一举成名, 赢得圣雷莫音乐节“最佳新人奖”、“最佳抒情歌曲演唱奖”。1994年他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夜晚宁静的海》再次获得圣雷莫音乐节大奖,打进了意大利流行榜。1996年与莎拉布莱曼合作的二重唱《告别的时刻》一曲更是兴盛一时,成为欧洲流行榜冠军歌曲,也奠定了他在歌坛的地位。这首歌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创下了多项“白金”和“双白金”的最高销售记录,全球乐迷似乎找到一种映照心灵的歌声,一道照亮心灵的曙光,一份对生命的热情礼赞。

  1997年推出的个人演唱专辑“浪漫曲”此曲也一直雄踞欧洲流行榜。

  1998年推出的《歌剧咏叹调集萃》是国际上发行最成功的歌剧专辑,波切利充分展示了他的大胆与能力,所选唱的曲目都是传统男高音最难唱和最富于技巧性的咏叹调。1998年荣获美国告示牌杂志评选的最新年度大奖双冠军。

  1999年与席琳-迪翁合作的一曲《THE PRAYER》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歌曲”提名,同年还荣获格莱美“最佳新人奖”提名;席琳-迪翁说,如果上帝也有歌声的话,那声音就是安德烈-波切利声音。

  2000年推出《威尔第歌剧咏叹调》专辑。

  2000年末录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全剧录音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2000年获“葛莱美最佳歌手奖”提名

  2001年因唱片《托斯坎尼的天空》销售量突破100万张而获得意大利音乐奖和欧洲白金唱片奖。

  2002年他同洛林-马塞尔合作,在伦敦推出了唱片《感情》,此张唱片获得了英国“古典音乐唱片最佳销售奖”和“年度最佳唱片奖”。。。。。。。。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章子怡 2046
 中国式离婚 美女 刀郎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