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奥斯卡四项大奖得主:《百万美元宝贝》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煽情这东西,很难有统一标准。有些人是流着泪看完《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可俺当时就睡着了,怎么呼唤也没醒过来。但《百万美元宝贝》,居然把俺彻底煽中,虽然这片子肯定能让不少人坐在凳子上浑身难受,但毕竟中招的人为数不少,要不然怎么《纽约时报》哭着喊着说这是去年好莱坞主流公司最好的电影?
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部新片,逼得我追看了两遍。上一回这么热衷地搞新
片,得数到两年前波兰斯基的《钢琴家》。
《百万》真的拍得很好?其实不一定。老克是那种没什么天才的导演,也不知道《电影手册》那帮编辑怎么就这么爱恶捧他,老拿他的烂片排入年度十大。在他的电影里你基本看不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手法,就算他拿奖的《绝不饶恕》,手法也是公公整整,情调也是老老套套。可能人一老,就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于是平平实实地叙个事,简简单单煽个情,成了老克一直不变的追求。
《百万》基本上还是老伊的拿手套路,但他这人有个特点,演戏基本不笑,拍出电影来也是严肃得很,可这一回他有点老房子着火的意思——75岁的老革命要真想煽情,那力度自然非同凡想。评论反响相当不错,俺就寻思,老伊这回倒底是使了什么邪招呢?
首先,影片整体没有被类型片的叙事模式束缚住。本来嘛,一个老教练和一个小妞拳手的成长过程,无外乎就是那些鸡毛事,不用脑袋也能想出他们之间从没感情到有感情,从失败到不断胜利这么一个过程。类型电影就是这么可怕,它把观众喜欢的那些玩意提炼出来,然后让你反复嚼上几百次,直到呕吐。所以老克要是只讲这个层面的东西,整个胶片基本上就可以烧掉了。
老实说,《百万》前一个小时也还就是这个套路,再加上摩根·弗里曼好像永远都说不完的话外音,导致整部电影很有点老人家那种罗里八嗦的劲头,这也是本片被不少人骂为大闷片的代价。但好在这种劲头总是被一些适当的抒情镜头打断,例如女拳手清晨在海滩跑步,这个场景的空旷、惬意与封闭、阴暗的拳馆,从色彩和空间上让人舒缓下来,也使有耐心的观众得到一些影像上的暗示而能坚持看下去。最关键的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你开始意识到电影更多是围绕着人和感情来展开,很多片段并非着力于推动故事有实质发展,却能让人物性格更加立体,当人物立起来之后,他们之间感情和冲突就慢慢融到观众心里,产生化反应。这就像是老火煲汤,煲到后面你已经不喜欢吃料,而钟意喝汤了,而且褒汤时用的每一分钟火候,都慢慢渗透到汤里。
有些哥们看了前一个小时就要放弃,我建议他们坚持到一个半小时再做决定,因为那时候一切都已经改变。影片后半小时,故事有了精彩的转折,远远抛开了正常“拳击励志”型电影的模式,老伊笔锋一转,直奔烧得一塌胡涂的老房子而去。于是那前面絮絮叨叨的细节和对话,都相应地在后面部分的沉默、悲伤中找到了自己的力量和位置,让观众在影片中发现闪亮的人格。简单的说,影片叙事上大段的沉闷和积累,是它的缺点也是优点,好或坏,取决于观众的耐心和体会。
有人老说伊斯特伍德这回更简朴,其实老牛仔每部片的手法都很简朴,只是有时候玩科幻题材,自然会带有大场面。而《百万》中,这种“简朴”从剧本阶段就已经确立,少数的几个场景转换,跨度不大的时间段,但简朴不等于简单,老克的导演手法已经比以前长进了,他成功控制了整部片的节奏。从视听上看,影片大部分的分镜头都不复杂,是那种讲完了事就闪人,不玩花活不卖弄形式的做法,没有刁钻的摄影角度和叙述方式。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怀疑老伊是不是有能力玩花活,不过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家伙来说,可能更看重朴实的手法。就像拳击一样,防守的时间居多,但出拳讲究一击命中。
从视听上分析,在前一个多小时的叙事中,每个段落都包含了相当的信息量,人物的背景、心理、活动,事件与事件的因果关系接合紧密,再加上一些高动感的拳击场面,剪辑上也中规中矩,绝少脱离主体,因此视听节奏上是比较“紧”一些,感觉满满当当的。这都比较符合类型片视听处理的要求,只差一个让人兴奋的高潮就算常轨的OVER了。
但老克却在剧情高速进行中给了观众一个转弯,人物的命运与情感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境地,然后视听上也为之一变,节奏整个放慢,时间跨度模糊了。空间上也有了变换,从乱七八糟但活力十足的拳击馆,转换成干净整洁却死气沉沉的医院。段落与段落之间更像是片断的联系,不如前面那么紧凑,配乐也悄悄地多了,一种悲悯的气氛在慢慢增加,这种处理产生的对比效果是惊人的,尤其对能坚持认真看到这里的观众来说。你开始反省起来,是要百万美元,还是要你的宝贝?或者,百万美元就是你的宝贝?于是大脑里就会自动闪现出什么爱啊、梦想啊、责任啊等等闪着金光的词语。不用导演冲出来说,而要让你们自已个想个没完,连觉都睡不着,这才是功力。
老克还让我比较钟意的是他煽情的方式,绝不过火,虽然是老房子,但用慢火烧起来却有寂静无声的效果,所以在煽情的时候,沉默产生的力量是惊人的。电影里的人物也没有太直白地表露,情绪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说到这里就要提老伊加配乐的方式,十分地老鸟,你可以在第二次看的时候(第一次就不要那么理智了)注意他加配乐的时间长段和位置,绝对不会长,但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点可煽情之处。难得的是,这些配乐还是老克自己创作的,让人多了几分敬意。
而且很多时候,他把值得一搞的地方放在不太起眼的位置,这需要观众自己来注意。比如女拳手终于找到了练习的路子,自己兴奋地坐在深夜回家的公车上。这个镜头是个全景,女拳手在镜头的左下部,并不处于视觉的重心,但细心一点的观众就能看到她边吃着冷冷的食物,嘴角却泛起一些笑容。这种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要放到别的导演,可能一个大特写就给上去了,但咱们老伊岿然不动,你们爱看不看。艺术电影影一向都需要观众的主动注意——我认为这部电影称得上艺术二字了。还有一个地方的处理也给我很深印象:女拳手兴奋地买了房子给家人,但他们却不领情,下一个镜头是她坐在车子里,看着窗外发呆,教练在擦车窗,玻璃上有下滑的水迹遮着她的脸,那擦窗刷子好像也在她脸上擦着,人物那种低落的情绪一下子被无声地突出了,这就是影像的力量。
《百万》有少量很残忍的镜头,就是那种血淋淋的展示,一般来说我是很少欣赏这些,但本片却不同,那些血淋淋是整道大菜并不可少调味料,越是残酷,你才越是被刺中,没了这些还真觉着不是味儿。
本片另外一个成功之处,自然是那三位老鸟级演员,这个大家都谈论过很多。老伊自然不用说,一脸的褶子,往那一站就透着深沉,再加上这么一个沧桑的角色,简直让人不知道说他什么好。而希拉里·斯旺克,和广大碟青喜欢的摩根自由人同志,不用怎么演,或者说,他们的呼吸就是角色的气息,这样的演员选对路就行了,基本不用谈太多演技问题。
追捧是追捧,这部电影当然也不是牛上了天,很多地方也是平平常常没啥新意,毕竟是老头拍的老头片,还少不了唠叨地画外音(这画外音的运用其实也挺讲究,不展开说了),如果碰上了翻译操蛋的D版商(目前市面版本的翻译就相当操蛋)让人看着容易疲劳。但相信俺,《百万》比真正的大师片还是要轻松不少。而且最重要的,它对人类最容易被打动的几个情感领域进行了恬不知耻地攻击,而且手段相当狡猾和隐蔽,所以俺号召那些艺术青年们,奋起接受挑战吧。云风/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