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一套的黄金时间正在播出重点剧《大法官》。尽管最近关于法制题材的影视新作、佳作不断,然而《大法官》却从新鲜独特的视角切入,用对目前中国法制建设的深度思考和细致研讨来触及现代司法的灵魂,成功地避开了媚俗情节剧的老套路。
《大法官》镜头对准的是春江市法院副院长杨铁如等一批法官的命运,描述的是他们经手的形形色色案件和法官、司法人员在情与法之间的抉择,在《大法官》中没有用戏剧化 冲突和情节去分散观众注意力,作者将视点聚焦在对时代生活的深度发现和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深入开掘上,在具体生动的细节中,给予观众以教益和必要的司法知识,并通过具体个案来探究“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两者互为补充、紧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写周士杰贪污案,对具体犯罪过程的描写几乎是一笔带过,而对他精神沦落过程的心理描写则是入木三分,通过对这个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迷失灵魂的解剖来为世人敲响警钟;写王大凡开枪杀人案,对作案和审判过程的描写很简练,着力描绘的是他如何在内心深处把权力变成子弹,为警察到罪犯的沦落找到切入口。
这样的全新理念与该剧编剧张宏森的创作初衷是分不开的。他说:“在现代文明之中,现代司法文明具有如此强烈的实用性、紧迫性,这种紧迫的实用性应该与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发生至关重要的关系。所以,我写这部戏与其说是一种巨大的内心隐秘的揭示,不如说是一种情感外露的呼吁与呐喊。‘公平、公正、公开’这六个笔画简单的汉字看似简单,其中却饱含着鲜血、泪水,乃至于生命、名誉、自由等等无穷无尽的大命题。这是法律的灵魂,现代司法的灵魂,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现代文明灵魂的一部分,所以,在《大法官》当中,又融入了我的渴望、寄托和真理性追求。”怀着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感的创作自然负载着更多思辨的色彩,全剧因此而贯穿着理性的光芒。
然而一味沉思并不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为电视艺术,必须以形象说话。《大法官》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为百姓伸张正义而毅然辞去院长职务的杨铁如,还是在法与情之间审时度势的陈默雷,他们不仅是单独的个体,更是充满社会性的代表,所以身上负载着双重的使命。作者并没有将这些人物符号化,相反写出了个性与共性,再加上演员的优秀演绎,使这部电视剧兼具了观赏性、哲理性和思想性。(本报记者 周铭)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