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随着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世界影坛兴起一股女性主义影风。这些电影大胆描写了女性面临的问题,不仅来自传统与宗教,还来自时代的倾轧、人性的卑劣——在这个意义下,一个女性奋力求取生存尊严的故事,就超越了女性主义的界限,而成为人性的宣言。
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后,女性主义的影像与表达日益被后现代影像的色情、暴力、情欲与科技奇观所取代,但“她们”在银幕上留下的那些不可磨灭的形象——在此撷取,以示尊敬和纪念
自由不在等待中降临
影片:《女人三部曲》(伊朗)导演:玛芝娜-麦什吉尼
伊朗女导演玛芝娜-麦什吉尼的《女人三部曲》,诉说了传统的束缚给伊朗妇女套上的桎梏。
影片由三段组成,分别是女性的童年、青春和老年。
第一个故事:小姑娘哈瓦在9岁生日那天,被妈妈和外婆告知“从今天起你就是女人了,必须遮住脸庞,不能随便与男孩玩耍”。懵懵懂懂的哈瓦还不明白做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伴着一点点缩短的手杖的日影,哈瓦和小伙伴哈桑开心地玩耍,享受着自己一生中作为女孩的最后一小时。
第二个故事:一群穿着传统黑袍的伊朗妇女在海岸上进行自行车比赛。其中阿胡骑车飞驰,身后她的丈夫骑马追赶而来,要求她退出比赛,因为这太“有伤风化”。阿胡对他依然置之不理,于是丈夫与之解除婚约,还邀来村里的众多长老,随后连阿胡的两个哥哥也加入了这个野蛮的抓捕队。最后,阿胡的自行车被抢走,但她借了一辆继续比赛。最终她赢得了自己的权利,却失去了终生的依靠。
第三个故事:年迈的胡拉刚继承了亡夫的遗产,买了一大堆她一生中从未拥有过的东西,但她记不起要买的最后一件东西,为了带着东西离开,她坐船载着它们漂在海上……此时,小姑娘哈瓦和女青年阿胡闲逛到海滩上,看见了那堆东西和正在发呆的老妇人胡拉,三个女人的故事最终合为一个闭合的圆圈。
分别发生在三个女人身上的故事概括了伊朗妇女的生活:童年在无知中失去了自由和独立;青年时年少轻狂为了追求自我和自由,与世俗为敌,失去了终生的依靠;等到老年时可以自由支配生活,却不知如何面对。在闭塞的生活圈子里,要么按部就班地过着传统女人的生活,这是天经地义的;要么为了自由失去了旧有的“正常”生活,这种自由意味着背叛,为世俗所不容。那么在无形枷锁中的女人何时才能真正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影片没有发表任何议论,一切尽在不言中,任你回味思索。
尽管严格的审查制度给艺术家带来很大局限性甚至是危险性,但是他们正在探索一条向世界展示女性真实生活的途径,真诚来源于真实,而不是为西方提供一个“凝视”的机会,而且他们提出女性解放的可行性问题。对于这些女性而言,自由不会在等待中降临,尊严要靠自觉行动来争取。-
远离“男”半球
影片:《安东尼娅家族》(荷兰)导演:马林-戈里斯
与“女人”伴生的是“男人”。在女性题材电影中,既有《本能》、《末路狂花》、《完美盗贼》等表现女性的强悍和汹涌激情的电影,也有《钢琴课》、《人-鬼-情》等表现女性自觉的影片,当然,还存在一个极端——没有男人的女性世界。
在那些弃绝了男人的电影里,有的是诙谐的调侃,有的是沉郁的反思,《安东尼娅家族》属于前者。
获得199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安东尼娅家族》,描摹了家族众多人物构成的生活画卷,洋溢着平和健康的幽默,显得妙趣横生。
影片描述了二战后荷兰乡间一个奇女子安东尼娅漫长的大半生。安东尼娅带着女儿丹妮娅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乡下,给老母送葬,安顿下来过着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安东尼娅天性善良、乐善好施:收留了痴呆的受人欺负的鲁尼和迪迪;先后接纳了巴斯和他的五个儿子、脱离了教职的神父、与丹妮娅同性相爱的教师以及生孩子“上瘾”的母亲,几乎村子里的人都曾是她的家族成员。
在此期间,丹妮娅成为一个画家,并且生下了没有父亲的西塞,小神童西塞长大和青梅竹马的西蒙生了女儿莎拉。生命在一代一代延续,而安东尼娅也老了,时光轮回,安东尼娅像她的老母亲一样死去。
“茫茫如水一般日子淌过,如风的呼吸记忆于我”,就如同英格玛-伯格曼的这句诗句,影片讲述了一个“不靠男人”的女人50多年奇特的生活经历。如果母性可以以池莉小说《你是一条河》中的河作譬喻,那么安东尼娅就是一条同岁月一样绵长的宽广河流。荷兰恬淡怡人的异国乡村生活展现了安东尼娅的乐观、宽容、豁达和独立,影片是一首赞美女性自由独立的田园诗。影片节奏轻松,洋溢着欢乐的情绪和宽容、乐观的精神,堪称女性主义电影的杰作。-
美丽=原罪
影片:《西西里美丽的传说》(意)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
如果确实有一个女人的美能够给男人们致命一击,那这个女人很可能就是意大利名模加影星莫尼卡-贝鲁奇(见右图1)。
西方人的性感妖娆和东方人的妩媚明丽在她身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女王任务》中由她饰演的克拉奥佩特拉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美艳。在《西西里美丽的传说》中,她的美丽幻化成为一个传说,让所有男人都记住了这个曾经是佩鲁贾大学法律系的学生影星。
《西》片的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故乡西西里岛,他镜头前的西西里是原生态的,它的淳朴、自然甚至荒蛮愚昧都暴露无遗。《西西里美丽的传说》没有《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那样令人感动,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也没有突破,但却因贝鲁奇卓尔不群的美丽和影片耐人寻味的主题而备受宠爱。
影片通过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里特纳的视角展开叙事。里特纳终日幻想玛莱娜是他的梦中情人,这种暗恋和意淫使他迷醉。不久,玛莱娜的丈夫尼诺上了前线,全城的男人都垂涎她的美丽,而女人们则怕丈夫被她勾引而心神不宁。当玛莱娜的丈夫阵亡的消息传来时,岛上居民更是将这个美丽的女人孤立起来,由于衣食无计,玛莱娜只好用身体换取生存——她染了金发傍上德国人,在广场上等待男人们的献媚——这也使里特纳有机会在妓院里接近他魂牵梦绕的美人,但当他躺在床上面对玛莱娜赤裸的身体时却全身颤抖……待到西西里解放,玛莱娜成为女人们发泄的对象,她们扑上来侮辱、毒打这个曾经旁若无人地行走在广场上的女人,并嫉妒地高喊着,“她抢走了我们的丈夫”、“她和德国人睡觉”,而可怜的玛莱娜只能以撕心裂肺的一声惨叫进行绝望的反抗。
战争结束了,少了一只臂膀的尼诺回来了。他按着里特纳的指引带回玛莱娜。当他们牵手回到小城时,玛莱娜已经红颜色衰,她和其他女人一样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在小摊前讨价还价,女人们接受了她,代价是美丽坠入尘泥。
导演以美丽这个世俗的话题探讨人心的病态。耀眼的美丽,终究难容于社会,成为被诅咒的“罪恶”。-
天使在人间
影片:《破浪》(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
女性不仅代表着美丽与柔情,也代表着牺牲。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的《破浪》就展现了“自污的天使”这样一个艺术母题。
《破浪》讲述了发生在苏格兰北部的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小渔村的爱情故事:天真纯洁的贝丝爱上了来自外乡的海上石油钻井工——简,不顾村民的议论与之结婚,婚后不久简在事故中瘫痪,成了废人。
宗教感很强的贝丝认为是自己内心不洁的欲望导致了这一切,每日在自责中细心服侍丈夫。简不忍心贝丝过着清教徒的生活,哄骗贝丝去找情人,并逼她当面讲述性交的经过。单纯的贝丝认为以自己的灵魂永坠地火为代价便能够换回上帝的奇迹,怀着神圣的牺牲向村里的男人们兜售自己的身体。贝丝的“堕落”为村人和教会不齿,并且最终被变态的嫖客所杀害。
直到此时,现实性写照的影片突然具有了超现实的元素——那个荒谬的愿望——通过卖淫的自我放逐真的换来了神迹——贝丝的丈夫重新站了起来。影片中每一个章节前壮丽的风景和音乐,混合着贝丝那清澈纯洁的凝视,让观众在这个苦涩的故事中一次一次被来自人性深处的善良与纯洁震撼——爱的极至成为将自我献给魔鬼去换回爱人的重生——这虽不同于浮士德,但却显得更为有力。
影片的结尾,由于教会判定贝丝“有罪”,不能葬在教徒的墓园,只能同罪人们埋在一起——当重新站起来的简把妻子的尸体偷出来抛入钻井下的大海时,来自天国的钟声漫海响起,北欧寒冷的海风和湿沉的云雾成为贝丝灵堂的帷幔,每一个人都感到神圣的震撼。
作为DOGMA95电影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提尔的影像风格在这部影片中开始成熟。《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构成了拉斯-冯-提尔的女性题材“金心三部曲”。在提尔的影片中,女性纯真的感性世界被迫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艰难的选择,但唯有女人能够以自己看似脆薄的善良来承受宿命的沉重。-
银幕女神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银幕女神,或美丽或性感的接力棒在她们的手中迎风飞舞。胶片不停转动,那些美丽的面孔却定格在记忆里:从海华丝到梦露到莎朗-斯通;从奥黛丽-赫本到朱丽叶-比诺什到伊丽娜-雅各布,不论是性感炸弹,还是冰清玉洁,她们给世界带来了难以消释的美丽瞬间:
①秀兰-邓波:早慧的童星走进了整整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她还不能算是一个女人,但她让同时代的女人都黯然失色。她是美国大萧条时期唯一的亮色。
②葛丽泰-嘉宝:永远的银幕女神,高贵、典雅、神秘。只有好莱坞的明星制度才能造就这么一个完美的女人。
③玛丽莲-梦露:杀伤力最凶猛的一枚性感炸弹,香消玉殒几十年后,她的流风余韵还让无数男人迷醉。
④格蕾丝-凯莉:西区柯克的御用金发女郎。原是个气质高贵的银幕花瓶,但因为后来贵为摩洛哥王妃,及时地激流勇退,所以在影迷心目中,被日益美化为一个天生的王妃。
⑤奥黛丽-赫本:纯真的代名词。她的形象在女人心目中远比在男人心中完美。(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