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传王菲李亚鹏之女兔唇专题 >正文

新文化报:“小菲女天生兔唇”传闻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5:07 新文化报

  如果说“王菲生子”是一部电视剧,那么这部电视剧从最初的偶像剧,后来的肥皂剧,到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了一场闹剧。昨天早上,挂在各大网站娱乐头条的新闻:“传‘小菲女’天生兔唇,王菲赴美是为其整容”,真是已经让人“出离”愤怒了。

  诚然,王菲和李亚鹏在为人处世上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者毛病,作为媒体,可以正常地实施监督公众人物的职能;另一方面,身居娱乐圈的高位,明星也有被监督被评
说的义务。然而,这样的监督与评说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内,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都是应该有一个基本底线的。如今一些媒体把触角伸到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身上,这究竟是要干吗?是想说明这个小孩不正常还是想说王菲没有生一个正常小孩的能力?莫非是没有能力进行正常的、有价值的、有道理的报道和评判,就只能借着出人家孩子的丑来让其难堪?

  “兔唇”一事真也好、假也罢,这样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大众需要的“娱乐”?假若事情属实,那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思量再三。人心都是肉长的,站在任何立场上我们都应该先为孩子考虑,何必就此落井下石,一副小人嘴脸似的说三道四?如果新闻纯属捏造,那性质就更加恶劣了。

  每个人可能都有做父母的那一天,呵护自己的孩子,给其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履行的责任。王菲也好,李亚鹏也罢,都不会轻易拿孩子放到镁光灯前搏人气。不让媒体靠近孩子,是他们当前仅有的权利与作为,即便是作为公众人物,其良苦用心、舐犊之情都值得我们去尊重。

  媒体是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不仅要对公众实施监督功能,同时也有承担大众舆论导向的功能。不能逾越职责范围,更不能无视道德底线。请放过孩子,放过幸与不幸的他们。剪刀手上下一翻覆,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无辜的孩子,更是在道德和良心面前的一场自救。

  传闻由来

  传闻始于捕风捉影

  8日是王菲37岁的生日,但刚生完宝宝的她却没有和老公李亚鹏一起甜蜜庆生,却只身在美国陪伴刚出生的小女儿。之前有媒体揣测她是要避狗仔才移民到美国,但前天香港却有周刊大幅报道,称王菲其实是带着天生兔唇(医学上称为唇裂)的小女儿李嫣到美国做整形手术。

  -捕风捉影一:王菲去美国带着小女儿

  该周刊引述了王菲一名闺中密友的话:“王菲没告诉我要到美国做什么,只说会在美国呆一段时间才回来。我们都以为他们是去美国庆生,但怪就怪在她把才两个月大的小女儿也带过去,而且我们这群朋友到现在也都没见过她的小女儿。”

  -捕风捉影二:见过“小菲女”的人少之又少

  李亚鹏身边的好友、孩子的“干爹”张纪中曾向记者透露自己没见过李嫣,而李亚鹏的死党陈昭荣也在台湾表示没看过小孩。王菲产后出院一反常态低调走后门,真正见过李嫣的人少之又少。

  -捕风捉影三:疑似李母抱“兔唇”女婴现身机场

  该周刊还采访了北京机场地勤人员,该人员称目击过一位貌似李亚鹏母亲的老太太,抱着一名约两个月大、明显长有兔唇的女婴出现在机场。该周刊就是因为得到该地勤人员的报料才开始追查此事。该周刊还表示李母对王菲生女本就非常不满,知悉女婴五官竟然还有缺陷,更气得拒绝到

医院探视。

  记者质疑

  “兔唇”传闻疑点多

  曾多次“蹲点儿”拍摄“鹏菲”的北京某周刊记者王小鱼,撰文指出该传闻疑点很多:

  第一,一个母亲远赴美国,会把自己两个多月大的孩子扔在家里吗?因此,所谓的“王菲赴美专程带着两个多月大的孩子”,并不能成为“孩子是兔唇”的佐证之一。把孩子扔家里,你给喂奶吗?

  第二,文中指出,李亚鹏和王菲的朋友都没有看到过孩子,然后据此影射孩子的“长相”有问题。在此,本人有足够的证据来推翻它的论点——因为在我手中,就保存着这样的图片:6月26日,王菲孩子满月当天,本人和两位同事一起,远距离拍到了“小菲女”在李亚鹏朋友手中传抱,大家对孩子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

  李亚鹏经纪人:这是娱乐的悲哀

  李亚鹏经纪人马葭对记者表示:“如果仅凭一个传字就可以造出一条新闻,将艺人的权益弃之不顾,那我只能说感到很悲哀。我之所以喜欢王菲李亚鹏,就是因为佩服他们做人做事都心安理得。”

  网站行动:万人签名抵制恶意报道

  传闻出炉后,某门户网站发起了一个“万人签名抵制恶意报道”的活动,很多网友留言响应,反对这种违背道德的恶劣报道。

  第三,文中还指出,李亚鹏的母亲原本就对王菲生女感到不满,再加上孩子“兔唇”,更是气得拒不见儿媳和孙女。但根据本人所拍图片为证,王菲孩子满月之际,李亚鹏的母亲像任何一个得享天伦的奶奶一样,乐颠颠全天候照顾王菲坐月子,指挥着家中两位保姆干这干那,身为妇产科医生的她也很懂得科学坐月子的道理,母女刚刚下楼,她就立刻跑到窗边,打开窗子通风透气。

  其实,真相一直停留在它该停留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只有逐渐走近,而不是妄加猜测。而媒体更应该有良知,就算新闻属实也不该拿别人的缺陷来说事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