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南方人物周刊:琼阿姨,富阿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17:16 南方人物周刊
琼瑶(blog)不遗余力描绘的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的温馨世界,可能只是个程序严密、设计精良的冷酷商业世界 琼瑶和金庸(blog)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金庸仅对电视剧成品说“满意或不满意”,而琼瑶出现在流水线的各个环节。她可以定演员,增删情节,甚至要求重拍。合作者了解的惯例之一,是即便是在大陆拍摄的电视剧,也需要每天把初品寄回台湾,由她定夺“YES OR NO”。她的意志是流水线上的最高意志。琼瑶对成品的评价比金庸细致得多,一般是,“这个道具或那个表情还有遗憾,可以做得更好。” 合作者的眼里,琼瑶是个完美主义者,不能容忍成品里的任何瑕疵,但这是性格,而并非商业动机。相反,她是“对商业不怎么上心的人”,甚至“没什么概念”。大致上,市场结果并非是琼瑶的写作动机。但研究者眼里,甚至“闭上眼睛,都能说出她作品里一成不变的法则”。这个经由市场无数次检验的“琼瑶法则”,是合作者寻求合作的动机所在:“琼瑶”即金字招牌。一位合作者说,“琼瑶在大陆的电视剧,还没有失败过。” 过去近30年,至少在大陆,琼瑶的几乎每一部作品(包括畅销书和电视剧)都有市场号召,但它们从未出现在文学史甚至正规的文学评论者的笔下。这并非是后者的失职。从另一角度看,琼瑶不遗余力描绘的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的温馨虚拟世界,可能只是个程序严密、设计精良的冷酷商业世界。 如同琼瑶自己说的,“我和先生经营系列文化公司已经多年,畅销书和电视剧本身就是商品。说我是畅销书作者绝对不是侮辱我。我从来不标榜自己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我应该是一个出卖自己劳动力和智力的商人。”在多数场合,她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商人,甚少在“艺术成就”上自我加冕。 言情商品批发商 1963年,琼瑶凭借其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在台湾一夜成名,捎带着救活了当时一份不见起色的小杂志《皇冠》,而《皇冠》的主人平鑫涛则成了琼瑶的继任丈夫,从此夫妇联袂,出版小说、改编电影、再版小说……爱情、家庭、事业、名利接踵而至,琼瑶阿姨的幸福就像花儿一样竞相绽放。 有了琼瑶这样一位实力战将,平鑫涛创办的皇冠出版集团应运而生,此后琼瑶的作品全部出自该公司。琼瑶的生花妙笔,配合平鑫涛在发行和出版方面的丰富经验,让琼瑶作品迅速蹿红市场,俨然招财的金字招牌。 确实,小说上市,大卖(各种盗版也随之而来);小说改编电影、电视剧,热播(这也让琼瑶剧成为巨星摇篮,几乎每部琼瑶剧的新人都能大红大紫,就连某剧中的小丫环都能借势成为一线明星);影视剧热了,下一步就是小说再版,银子自是源源不断“扑面而来”。曾有港媒体测算琼瑶至少从大陆赚了两个亿以上。虽然这个数字未经过琼瑶及其家人的确认,但琼瑶在大陆是名利双收,毋庸置疑。她和丈夫平鑫涛也被戏称为“言情商品批发商”。 琼瑶现象早已被一些人总结描述为一条“围绕着琼瑶的巨大的产业链”——当琼瑶的小说一写出来,整部商业机器便开始自动运转,小说先在杂志上连载,随后出单行本、作品集,再改编成广播剧,拍成电影、电视剧……借势发力,相得益彰。 事实上,除了平鑫涛创办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旗下还有可人、怡人、仲杰三家影视公司,其中可人公司属于琼瑶,怡人公司和仲杰公司的总经理是琼瑶的儿媳何琇琼,儿子陈中维则负责制作。家族式经营算是琼瑶不舍的原则,因为这样最能保证所有的作品严格按照其本人的创作意愿来执行。而琼瑶的“固执”和坚持是所有跟她合作过的伙伴所公认的。 当然,从商业的角度看,琼瑶也一直在调整自己。1970年代末,她的最后一部“三厅”(客厅、餐厅、舞厅)电影《昨夜之灯》票房失利,她由此转向电视剧;在台湾市场式微后,她成为最早进入内地的台湾畅销书作者。 她早已经有个人网站。《又见一帘幽梦》开播前,她又在新浪开了博。10天不到,点击率超过100万。现在,点击率已过500万。“613”是为了吸引更年轻的观众而加进去的一个人物,写她们的对白,琼瑶有点犯“晕”,专门配备了一个20来岁的香港编剧,专门修饰年轻人那条线。 湖南卫视方并不怀疑《又见一帘幽梦》对30岁以上女性的吸引力,但开播前,他们还是捏了一把汗,担心卫视长期培植的14岁至25岁年轻人会否流失。其后,改变宣传策略,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改为“青春偶像巨作”,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是成功的,收视数据表上,该剧15至24岁的观众的份额是12%,比排在第二名的央视1套高出一倍;70%的观众并不知道有旧版《一帘幽梦》。湖南方认为,这应归功于琼瑶新加进去的“613”等时尚元素。 认为琼瑶的市场,是由琼瑶文本决定的静态市场,已经是陈旧的观念了。至少,湖南卫视和琼瑶的合作经验说明,播出平台对活动和议题的动态操作,直接影响琼瑶市场的大小。 《又见一帘幽梦》的宣传,实际上从2006年4月就已经开始了。其时,湖南卫视启动了“寻找紫菱”的选秀活动,为《又》剧海选女主角。全国6大赛区选出29名“紫菱”轮番PK,为该剧预热。6月18日,“紫菱”出炉,两天后到上海进剧组,又两天后去了法国,为赶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季节。“普罗旺斯的薰衣草”,是宣传片的又一重点,为“满足年轻受众视觉和浪漫无限需求”。 湖南卫视是受众最年轻的卫视,也是“最在意媒体、网络反应的卫视”,因其主流受众,15岁到24岁的观众,同时也是网络最活跃的消费群。据说琼瑶剧档期、宣传片刚播出,贴吧上便有反应。 省级卫视的普遍经验:电视剧引发话题的关注度,和电视剧收视率成正比。离开了话题性,收视率便打折扣。电视剧播出期间,卫视对外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之一,是在网络——特别是博客和贴吧——上“引导话题”。有理由猜测,一个观众,晚间坐到电视机前收看《又见一帘幽梦》时,并非完全出于对剧情的好奇,而是为了回答白天在网络上看到的某一“话题”。让观众在收看前“带着想法或意见”,是各地卫视提高收视率的法宝之一。 省级卫视的另一普遍经验,是打通频道资源,组建“大编辑部”。热门电视剧主配角既可以在综艺节目中展示才艺,又可以在访谈节目中袒露心扉,交叉传播,“循环使用”,增加观众重叠度。一般经验是,A节目的观众看了B节目的宣传,会延续看B节目,B节目的观众看了C节目的宣传,又去看C节目。热门电视剧结局的收视率一般是开播的两倍以上,而这并不完全是剧情的功劳。 湖南卫视——琼瑶攻略的微观样本 自1989年起,欧阳常林执掌的华夏影视、湖南经视和湖南卫视,就已经和琼瑶合作了近300集电视剧,从 “六个梦”(《婉君》、《哑妻》、《三朵花》、《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两个永恒”(《新月格格》、《烟锁重楼》)、《还珠格格》系列到新近的《又见一帘幽梦》。除了央视的《情深深 雨蒙蒙》,大陆琼瑶剧皆由湖南电广(或其子弟单位)完成。“还珠II”播出后的一次研讨会,欧阳常林说,“10年磨一剑啊”:没有和琼瑶10多年的合作,便没有“还珠”的成功。 琼瑶对那次和央视合作的例外这样解释,“央视追得太紧了”。《又见一帘幽梦》艺术指导、琼瑶的儿媳妇何琇琼说,“一年得接到近百个合作电话。”何琇琼也是琼瑶大陆事务的实际操作者。 琼瑶和欧阳常林的合作缘分可追溯至1988年。其时,琼瑶回大陆省亲,近乡却情怯,没有回衡阳老家,记者欧阳常林武汉、北京、桂林一路追击,终获专访机会。实际上,他们之间更重要的缘分,是日后欧阳常林领导的湖南经视、湖南卫视的主流受众为年轻女性,而其正是琼瑶言情故事的目标受众。 1989年,欧阳常林代表湖南电视台和琼瑶接洽、合作。揣度其时他们的合作心境:琼瑶剧已在台湾式微,琼瑶意欲转战大陆电视剧市场;而湖南台“三产办”主任欧阳常林已先于同行预估出大陆琼瑶剧的巨大市场潜力。 一项并不完整的统计。1990年代初,湖南电视台一年的创收总计,是5000万左右,整个湖南广电近百家公司的上缴款加总,也不过区区数百万,而欧阳常林执掌的华夏影视公司,占了70%以上。 相关负责人介绍,合作可分3阶段:协作、合拍和全资。合作初始,湖南方还非正式公司运作,大陆甚至还未有电视剧版权的正式买卖。合作模式是,琼瑶方出资,派遣技术、设备和演员,湖南方出工作人员,工资由湖南方支付。完成后,大陆版权归湖南台。实际上,湖南方拿到版权后,根本不能买卖,仅能作为省级台交流之用。而至《还珠格格III》,已是湖南方全资,琼瑶方以品牌、剧本、演员等资产作为投资。 琼瑶对欧阳常林的最初教诲,是大陆电视“不计成本,无视市场”、“教化功能多,娱乐功能少”。欧阳常林把它写进了当年的个人述职报告:以市场为导向。这也成为欧阳常林日后操盘湖南广电的价值观。 为使《还珠格格III》利润最大化,湖南卫视让渡了首播权,把它卖给不能上星的地方频道,只保证湖南卫视是上星电视中的首播台。为了预热,他们推迟首播时间,先推出一、二部的精装版,待到当年春节再播出第三部。有同事担心此举影响首播时的收视率,但从结果看,琼瑶剧的多次重播,收视影响并不大:《还珠格格》一、二部第一次在湖南卫视下午时段重播,收视率达到30%,而同一时段第二名的收视率只有5%。 《还珠格格III》和《大长今》给湖南卫视一个启示:只要电视剧够好,多次重播,一样有高收视率。《大长今》和《还珠格格III》在湖南卫视的播出次数均已达4、5次。据说一样带高该卫视相近时段其他节目的收视率。 以湖南省为例,可见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竞争程度。为首播权,各台互抬价格,价格高至与北京、上海等省市无异。湖南广电高层决策,给湖南卫视部分电视剧的首播权,湖南卫视也终于成为琼瑶剧的惟一出品方。 《还珠格格》系列的另一启示是,既要拍得好,又要拍得快。国内一部长篇电视剧的通常流程,是本子筹备、修改、审定大半年,组班子、找经费大半年,拍摄、后期制作大半年再大半年,推向市场时已跟不上行情,调动不起观众情绪。《还珠格格》第一部1997年6月动手,写剧本、筹集资金、物色演员、组织剧组,7月18日开机,5个月便拍摄完成。第二部赶在“格格热”正旺时,分AB两组同时拍摄,仅用了4个月23天,后期制作时间不到3个月。一、二部共72集,实际拍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从筹备到发行播出的全过程也不过一年多时间。欧阳常林在《“还珠格格”市场化运作始末》中说,这样的快节奏在大陆电视剧制作中从未有过。 《还》剧第一部未播完,第二部便已筹拍,第一部大陆版权每集卖价为39万,第二部则每集卖价高达54.5万。第三部更是卖出历年最高价,同时成为多年来第一部在两岸三地同时播出的电视剧。 据估算,第三部为湖南卫视带来的利润超过2000万元。“《还》剧的火爆,还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开发,《还》剧VCD走俏,《还珠格格》小说抢手,《还》剧插曲歌碟流行,挂历、名信片甚至牙刷、书包、饮料等等产品都冠以“还珠”之名,在一些城市,“格格”餐厅、“格格”美发厅生意兴隆。”欧阳常林在文章中分析“格格”现象。 对省级卫视而言,电视剧扮演拉动收视的功能。但人人都有的电视剧,对收视的拉动便会减弱。湖南卫视定义的电视剧的另一功能是,“相对于一个原创节目、原创活动”,以给品牌加分。2003年,湖南卫视提出了“独家剧”战略,这是《还珠格格》大卖后,湖南卫视电视剧思路的转型,其核心理念是:自制大片,或巨资引进大片;独播创造效益。 除了《还珠格格》系列,2005年,湖南卫视独家引进《大长今》、《金枝欲孽》、《阿信》等,又创下收视新高。《大长今》两次招商,第一次近4000万,第二次数字相近,《大长今》项目运作被评为“2005年年度商业标杆”。《又见一帘幽梦》的单集成本70万左右,第一次招商3000多万,实际上已收回成本,还要再招商,负责人的预估是,“第二次会比第一次还要好”。据介绍,《大明王朝1566》和《恰同学少年》的续集策划,都已经开始了。湖南卫视的近年目标之一,是一年做出两三个独播剧来。 琼瑶产业链核心 但琼瑶链条的核心,还是文本。一位知名女演员,曾称琼瑶为“额娘”。“额娘”也是“还珠”拍摄期间何琇琼对琼瑶半开玩笑的称谓,足见其在片场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合作者称,琼瑶的剧本一个字不能动,演员如嫌太肉麻,只可提出建议。有传闻称,某位知名女演员因在一场刺杀皇帝戏中没有入戏,差点被换角,曾于片场跪求“额娘”,此传闻亦可见琼瑶对成品的完美追求。 奠定“额娘”地位的当然是其商业号召力,这一产业链上,上百位初出茅庐的新人一跃成为红星。 “琼瑶”其实是华人世界里的“禾林小说”。“禾林小说”于1958年起步,1970年代风靡北美,是女性浪漫小说市场繁荣的典型案例。虽图书馆不屑收藏此类小说,但1976年以来,禾林公司的利润却增长了400%。评论者总结“禾林法则”:他们规定了一整套的人物关系、情感和打动我们的构思。“禾林小说”从不讽刺和挖苦臆想中的浪漫,无论它多么肉麻、不靠谱。 尽管所有读者都明白“禾林小说”的秘密,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联系仍然是亲密的,甚至是长达数十年地牢靠。《又见一帘幽梦》结局一集的一段插曲也可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女孩名叫诗意,心中有无数秘密,因为世上难逢知己,她必须寻寻觅觅——琼瑶风行的秘密,便是重复生产女孩等待、害怕、猜测的寻觅故事。 据说,《还珠格格》开拍前,欧阳常林和琼瑶有过一番长谈,引据市场分析,希望后者完成“从悲感到喜感”的转型。《又》剧开播前,有记者问琼瑶:琼瑶剧的浪漫和韩日剧的浪漫有何区别?琼瑶回答,“韩剧真的抓住了浪漫吗?其实韩剧也无非是两种情况,要么是用一堆眼泪来堆砌,要么像《浪漫满屋》那样有个豪放的女孩,用喜剧的方式来包装,并没有脱离《梅花烙》和《还珠格格》两种悲喜模式,几乎就是套用这一公式。我希望《又见一帘幽梦》能有不一样感觉。”事实上,《又》剧并没有新感觉,《梅花烙》和《还珠格格》还是琼瑶剧所有的悲喜模式。 对“禾林小说”最苛刻的责难,是质问其是否为色情小说,责难者的理由是,“禾林小说本质上是那些羞于读色情小说人的色情小说”。显然,类似的责难并不适合琼瑶作品。 另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瑶女郎”是否首先必须是琼瑶家族经纪公司的签约演员?琼瑶如何看待一手捧红的“瑶女郎”们纷纷离她而去? 琼瑶的回答:“经纪公司是独立的,是我媳妇的,和我没什么关系。我的角色是写好剧本。比如,《还珠格格III》时选演员并没有把媳妇的经纪公司放在第一位,刘涛(blog)、秦岚(blog)等都不是公司的人。刘涛是拍完戏后觉得不错,才和公司签约的。我愿意用合约限制演员,但可能她们并不把合约当一回事。我只有挥挥衣袖,成全了她们。只有一种情况我会伤心,就是我和她签了数部,第一部捧红了,她就马上飞走了。这种情况不是少数。林青霞是最适合我剧本的女主人公。” 琼瑶下的蛋 琼一代 归亚蕾:琼瑶第一代影星代表人物。1965年,归亚蕾出演王引导演的《烟雨蒙蒙》,获第四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由此踏上星光大道。 琼二代 林青霞:1976年签约琼瑶的巨星公司后,林青霞就成了“琼瑶专业户”,主要出演的琼瑶电影有《窗外》、《月朦胧,鸟朦胧》、《我是一片云》等。她纵横电影界20年。40岁时嫁给香港商人刑李源,从此淡出影坛。 秦汉:史上最正宗的琼瑶帮“纯爱”男主角,与秦祥林、林青霞、林凤娇一起开创了“二秦二林”的文艺片时代。1990年的《滚滚红尘》后逐步淡出影坛,近年来参与了一些内地电视剧的演出。 琼三代 刘雪华(blog):从1984年开始,刘雪华连续5年出演琼瑶电视剧,她是琼瑶80年代的灵魂人物,开创了琼瑶剧的一个悲情大眼妹时代。如今,48岁的刘雪华和著名编剧邓育昆生活在一起。 80年代琼瑶剧红极一时,内地的金铭、陈红(听歌,blog)、蒋勤勤、李芸也开始出现了。 琼四代 陈德容:90年代琼瑶剧的当家花旦,代表作有《梅花三弄》《一帘幽梦》。现在,陈德容似乎专心做小女人,今年还出了一本书,讲述她的美肌王道。 马景涛:代表作有《水云间》,《梅花烙》等。琼瑶剧的男主角都受剧中命运影响 ,马景涛被公认“中毒”最深。 琼五代 赵薇(听歌):1997年赵薇出演《还珠格格》,一时红遍两岸三地,成了琼瑶捧星史的又一个传奇。 琼六代 秦岚:《又见一帘幽梦》绿萍,深得琼奶奶喜欢。这新新一代还有黄奕(听歌,blog),马伊俐……本刊记者 尼克 实习记者 林珊珊 特约记者陈婉容 发自湖南、台湾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