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北京日报:《五星大饭店》曲高和寡流失观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10:26  北京日报

  昨晚,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海岩(blog)《五星大饭店(blog)》曲终人散。对海岩来说,能登上央视一套黄金档,本身就是胜利,因为此前海岩剧的首播权均为地方台所有。此次央视以购买高质量古装剧的价格,买断了该剧的播出版权,可以说让海岩剧“上了档次”。据尼尔森收视调查显示,该剧第一周北京地区收视率仅为1.4%,随着剧情的展开收视率有所攀升,但《五星大饭店》没能重复以往海岩剧播出的轰动效应,少了些赞美声多了些批评声。

  剧本

  离百姓的生活太远从1987年的《便衣警察》开始,到《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的作品不断被拍成电视剧,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中国传媒大学北广剧评工作室策划总监范周从事海岩剧研究很长时间,他认为海岩的成功,在于他把中国电视剧和观众的电视消费习惯,作了比较科学的梳理,不管是讲故事的形式,还是涉案的剧情,在情节上都有新的变化。

  然而,《五星大饭店》海岩却犯了一个错误,他放弃了以往惯用的“公安+言情”模式,想闯出一条“基本没发生什么大事”的新路来。于是,他将主人公置身于自己熟悉的大饭店之中,而这一主场景恰恰使不少观众感到陌生。观众李平说:“五星级饭店离我们的生活太远,饭店管理的细节我们并不关心。这部剧太注重小细节而忽略大情节,让人难以产生共鸣,在矛盾冲突上吊不起观众胃口。”观众曾菊说:“炒一个菜非要定格两分钟,让人看得索然无味。韩国公司的董事长每次出现都跟着好几个随从,这种刻意渲染的排场,让人看起来很不自然。”

  叙事

  画面唯美剧情不够客观地说,《五星大饭店》拍摄得很精致,无论灯光、布景还是摄影等,均让人有一种电影的感觉。刘心刚和赵宝刚一样,是拿电视剧当电影拍的,这种专业水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电视剧的技术层面,但有时对电视剧的叙事和节奏却并不一定适合。

  著名编剧刘连枢直言:“电视剧用音效烘托气氛是必要的,但最终抓住观众还要靠矛盾冲突、好看的故事和紧凑的情节,这部电视剧欲用音效弥补剧情和表演的欠缺。全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主人公痛苦或激情四射时,不断有高分贝的音乐声衬托心境,而此时此刻,演员的表演根本没有达到呼应的状态,大有剧情不够音效凑的感觉。”在银行工作的刘云补充道:“金小姐为潘玉龙父母点了酒店最高档的饭菜,后厨烹饪的镜头非要配上交响乐伴奏不可,这种烘托气势太夸张。”从事物业工作的张先生说:“有一集潘玉龙与汤豆豆错肩而过,这个情节穿插了两首歌,一个一个镜头慢条斯理往前推,画面很美但太拖沓。”

  海岩曾表示这部电视剧拍摄时采用了电影分镜头拍摄方法,将每一个画面都拍得非常唯美。但不少观众反映:“画面色调经常很暗、很沉,不明快,对剧情的表现不是很好。”

  思考

  频道拓空间观众需培养央视一套以往播出的电视剧给观众的印象多是主旋律、大题材的正剧。而观看此类剧的观众多年来也相应沉淀下来,形成了特定的观众收视群。此次播出的海岩剧《五星大饭店》发出一个信号,就是央视一套黄金档也在努力开拓剧目播出的空间,并开始拓宽观众群的尝试。在此背景下,只要是能提升收视率的优秀电视剧,在类型上会有一定放宽。

  由于央视一套电视剧的收视人群基本是中老年人群,按以往的收视习惯,他们对这种“新潮”电视剧的认同感本身就有限。另外,该剧前三天播出,均是一天一集,此种播出方式达不到集束轰炸的紧凑效果,自然会流失一批观众。

  一个群体的收视习惯,是需要频道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培养的。相信只要央视一套继续“欢迎多种题材风格的主旋律剧”,早晚会培养出一批对新类型剧感兴趣的新观众群。本报记者 赵文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