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熊猫西用”是喜是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11:18  北京日报

  实习记者 闫川龙

  《功夫熊猫》在北美以首周末6000万美元跻身票房冠军,同时也获得了今年动画电影的最高首映票房。专业影评人认为,该片有望打破1998年美国动画大片《花木兰》的全球3亿美元票房,10年前的那部美国版“木兰从军”同样打的是“中国元素牌”。

  不少观众提出疑问:中国元素成了外国电影的摇钱树,从花木兰到国宝熊猫,“熊猫西用”到底是喜是忧?中国动画人为何将自家珍宝“拱手”送人?

  观点一

  国外动画片用中国元素是好事

  “中国元素走进国外动画片是好事。” 中国动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中秋说,“这是展示中国文化的一种机会,有些人要跳出来抵制其实很荒唐。”他认为,自己的文化就在手边却拍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动画片,恰恰是因为我们太看重“本国传统文化”了。

  “国际动物保护基金会的标志就是熊猫,熊猫的形象早已被世界认可了。功夫也是如此,早就演变成时尚的文化符号了,《功夫熊猫》的成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了中国元素。”他介绍,国外拍电影对题材的筛选很严谨,即便是古典元素也要挑有时尚价值的,“而我们动不动就把传统文化拔得很高,不注重文化价值的再开发,动不动举历史文明的大旗,这才是我们赶不上人家的原因。”

  观点二

  国产动画娱乐性不足说教味太强

  “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国产动画中出境率绝对不低,只是没像人家《功夫熊猫》用的这么成功,不在肯不肯用,而在用得好不好。”动画剧本撰稿人吴桐是个“80后”,她认为,同样的“熊猫加功夫”题材,中国自己拍绝对要变味,“娱乐性不足,说教味太强是中国动画片的软肋。我做了几年动画撰稿人,制片方对剧本的限制很多,教育意义总被提到第一位。”她坦言,自己作为国产动画创作者的一分子却基本不看国产动画:“现在该思考的不是你的文化是不是被人家抢走了,而是怎么放开手脚让自己的故事有人听。”

  观点三

  中国本土文化流失严重

  在某游戏公司市场部任职的张鹏,对《功夫熊猫》引用中国元素的成功毫不惊讶:“在游戏这行,外国人拿中国元素当卖点的例子数不胜数,日本有个著名的光荣公司,多一半的营业额来自中国的‘三国’和‘水浒’题材游戏。”他介绍,最为尴尬的是,这一系列的几十部游戏不仅在日本大卖,在中国的销量也非常惊人,“我们在花钱消费自己的文化,而且还毫无抵抗能力,你就算咬牙坚持不去玩、不去看,就能激励本国的创作者吗?”他非常无奈地承认,虽然心里有点不服,但《功夫熊猫》仍旧会去电影院看。RJ232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