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别给“熊猫”加那么多零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09:23  新京报

  作者:陆川

  午夜,看《功夫熊猫》。巨大的惊喜,乐晕了,笑声不断。多灾多难的季节,它送来的欢笑太珍贵了。

  中国动画工业什么时候能够做出这么好的电影呢?从制作的角度来说,电影的完成度几乎是完美无缺的。美国的创作者在电影中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显得非常真诚。除了借鉴了中国功夫片的很多经典桥段,熊熊的表情很多酷似陈佩斯……东方神秘主义通过极具中国或者东方色彩的视觉元素完美呈现在电影中,乌龟大师仙逝的段落,完全是羽化成仙的视觉再现,显示了创作者对东方的这套生命哲学,从内在因果逻辑到外在物化的表象都具有非常精湛的了解和认同。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另外一个启发对我很重要,看着这部由外国创作者制作的“中国”题材动画片,我发现对于这些大洋彼岸的创作者而言,我们熟悉的文化不再是一种束缚创作的沉重包袱,而成为一种最为鲜活和有力的滋养。2006年曾经接受中影的一项任务,为奥运会制作一部动画电影,那一年的历程中,创作是在几十重大山的压制下缓慢前行的。其中就有对中国文化的表现这个任务;当时我们领受任务之后,“弘扬奥运”,“中国文化”,“中国元素”等等主题性的硬性指标就有十几条,本来是带着玩的心情弄的,可慢慢开始僵化,到最后大家都不会了。最后不了了之。

  这一次,我得说大洋彼岸的创作者们在如何对待、发掘、使用我们的民族文化以及如何同流行文化相结合上,给我们上了轻松而极有启发意义的一课。

  随后看见了熊猫赵先生的文字,很生气。曾经见过熊猫小赵在几个时尚派上的照片,也见过他凑在各种金发碧眼的国际品牌代表面前表演前卫和后现代,感觉不算一个成熟的演员。现在又开始宣扬民族主义,有点危险。

  我很想提醒国人一个值得我们警醒的问题:为什么一些海外电影人听不到看不到我们中国真正的声音,新的形象?

  我认为,我们在传播自己的真实声音,建立国家的新文化形象等海外宣传工作上的软弱才是导致了这些国外电影人对中国偏见的根本原因。一个阵地,我们不占领,敌对者自然就要占领。这是规律。

  在一些事件中,我们国人发出的怒吼,成功地向海外展示了中国人民民族性的高涨和精神的团结,展示了我们的肌肉;但是也要警醒,很多事情,尤其是观点和印象,是不能永远靠怒吼去解决的,精神层面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

  展肌肉很重要,但是现在是需要我们展胸怀的时候。

  肌肉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宽容的情怀才能真正融合这个世界,才能感召不同观点的人们。也才能真正从根本上矫正外部世界对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的深刻戒心。

  我很希望在这样的时代,能够听到更多理性理智的声音。我们应该变得越来越自信和从容,不是吗?

  也请赵先生饶了熊猫吧,把熊猫还给孩子们,不要永远钉在你自己的脑袋上。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