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功夫熊猫》反认他乡是故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09:20  新京报

  作者:鬼今

  《功夫熊猫》(下文简称《熊猫》)登陆中国就像片中的阿宝进入比武大会一样,是带着火药味的。同以往一样,中国历史上每次抵制外货无不是因为国货的不争气,而中国人又不大会因为某种义气之争而委屈自己,所以“抵制”多以失败告终。在今天的世界,如果不做任何反思,想单靠熊猫一样的文化体型来打败别人已不可能了。

  美式平民英雄成长史

  熊猫是中国特产,可不意味着这个胖乎乎的卡通形象就一定是中国人。故事开始没多久,熊猫阿宝的性格特征已经跃然屏幕,分明是个家境平凡而又心比天高的后街少年,他天真善良,对未来充满幻想,那肥硕的身材更让人联想到吃多了汉堡和薯条的“麦当劳体型”。在《熊猫》中,阿宝的经历更像是以诙谐、励志为主基调的美式成长故事的卡通版,中国元素只是背景。老美很聪明,为人作嫁的事才不干呢,异国文化搭台,美国主角唱戏,在这方面他们早有丰厚的经验积累。

  可以说在熊猫进入功夫世界的同时就注定了他肯定要承担解构者的使命。《熊猫》开篇阿宝做的梦就是一种世俗化的武侠镜像,很多人就是这样理解功夫的魅力:功夫大侠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虽然走到哪里都是斗笠遮面,身份隐秘,干的却永远是扬名露脸的事,受无数人的追捧,熊猫一本正经吐出那句“大侠帅气生猛,无需回报”,更是让人笑疼了肚子。

  这正是《熊猫》要解构的东西。《熊猫》不是功夫片,反而是要瓦解神话式的功夫明星,代之以一个亲切温暖的美式平民英雄。在这个熊猫身上明显可以看到“一跑惊天下”的阿甘的影子。作为儿童片的《熊猫》要传达的意思可能非常简单,就像导演约翰·史蒂芬森说的,“成为你自己的英雄”,这是一个能让孩子们自信和快乐的主题。

  关于师父和武林“秘笈”

  “神龙宝典”是一卷无字经,并不是什么意外结果。《鸳鸯刀》中“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原来只是一句“仁者无敌”的箴言;《七种武器》中真正厉害的武器只是诚实、勇气、信心等美好品质。因新派武侠注重刻画人性,不能执着于器物落了下乘;况且武侠总不能打破邪不压正的法则,宝贝最终不能落到坏人手里,而好人必当视名利如粪土,不会贪恋宝贝,不如干脆没有,皆大欢喜。

  修为最高的乌龟大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本来就没有什么意外”。这当然可以被理解为顺其自然、乐天知命的道家哲学。但换到武侠世界,这句话就显出很深的反讽意味,因为武侠小说和功夫片里的主人公正是靠无数“意外”获得战斗能量和锦绣前程的。武侠中的英雄是真正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会历经无数不可能的奇遇,无论是跌落山谷、跳进深潭、重伤、中毒……总有办法化险为夷,金刚不坏。我们的主人公即使愚钝如郭靖、好色如韦爵爷,或是像李寻欢一样有肺痨病,像傅红雪一样有先天残疾,也一定能完成小说交给他的使命,熊猫当然也不会例外。

  所以武侠中的惊险是一种有安全感的惊险,用什么来保证你“是”那个幸运的英雄呢?关键在于拜对了师父,师父总有好东西给你,助你修成整个故事中段数最高的“秘笈”,从此天下无敌。这次梦工厂确实稳准狠地抓住了中国武侠神话的致命“罩门”,将“师父”与“秘笈”成功地搞笑了一番。

  《熊猫》背后的江湖

  可能对于很多中国观众来说,《熊猫》是在喧嚣炒作中进入视野的。其实一部没有任何现实关怀和寓意的武侠电影有什么好看呢?如果平心静气地观看《熊猫》,其中的种种隐喻会更加明晰。

  《熊猫》到最后仍是一个拯救故事,只不过不是拯救世界,而是拯救一个村庄。有点像黑泽明《七武士》或稻垣浩的《宫本武藏3》,不知徐克的《七剑》是否也受此影响。一比较就能发现,《熊猫》的拯救故事有点特殊。

  或许一看形象设计就能明白,“和平谷”的居民都是面目模糊的兔子和猪,领袖是以善于避险出名的乌龟,难怪叫“和平谷”!想不联想起“沉默的大多数”都难。而和平谷的圣殿俨然皇宫气象,那威严的蟠龙柱更让人联想起《英雄》中的秦王大殿,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巴士底狱来关押犯人。这一切都让人困惑,乌龟大师倒底是隐士还是皇帝?如果答案是后者,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臣民们都会如此驯服。《熊猫》的形象设计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西方导演眼中的武侠世界观———天下是任由几个豪强高手来统领的,其他人都是无声的顺从者和看客,人们对“意外”出现的匡扶正义的侠客有种不正常的期待,并顺理成章地交付自己的命运。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