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天新报:“窃”与“夜”实验初告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0日09:37  天天新报

  看了《窃听风云》《夜·店》,竟产生同样的不满足感,我绞尽脑汁思考这种感受的来源,如果说“窃”与“夜”之间有什么相似处,我看到了两种带有实验性的趋势,看似背道而驰,却殊途同归。

  第五代、第六代之后,中国导演或许要以80、90后划分——这是有讲究的,《夜·店》出自一位80后导演之手,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为了此片的一种电影属性,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致敬电影”:在“夜”其中有着极其浓郁的80后电影情怀,也向诸多在80后中耳熟能详的导演“致敬”。

  “夜”与其说是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创意之作,不如说是博取众长的实验作品,《超市未眠夜》、《夜袭加油站》、《偷拐抢骗》、《罗拉快跑》,盖里奇、昆汀、周星驰或者还有彭浩翔……新人导演挖空心思为国产电影加料,冒着山寨的风险,在原创的故事中找到种种实现致敬的可能。

  被拿来和《无间道》相媲美的《窃听风云》,在谋另一种出路,内地导演们想让国产电影走出去,香港电影则瞄准了内地市场。作为内地公司首次主导投资制作的电影,“窃”最明显的特征,并不是如《无间道》这种香港电影的强烈风格化,而恰恰是尽可能撇除香港电影过于自我的一些印记,让它更符合内地的口味。这一点,投资方保利博纳、监制尔冬升、导演麦兆辉都没有回避。

  香港电影在试探自己的道路,“窃”的成功无疑是一针强心剂,用保利博纳老总于冬的话来说,《窃听风云》的叫好叫座,让人看到了新的港片模式——内地主导的港片制作。尔冬升、麦兆辉等为代表的香港影人们适应着新的市场规则,而市场也给了他们很积极的回应。

  “窃”和“夜”都是小心翼翼的探索性实验,也因为这样,风格化成为一个问题。“窃”的港片味被削弱,“夜”本质上缺乏原创性,我的不满足感或许正来源于此。不过,毕竟他们都迈出了第一步,这种实验对中国电影是积极的信号。丰彦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