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网:《建国大业》4亿票房背后的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08:28  人民网

  据报道,从9月底上映至今,《建国大业》的票房已经达到4亿零6百万元,这样的成绩莫说是国产商业大片,即某些好莱坞影片也未必能及。然而,高票房的背后却是关于其票价的诸多争议,不断有人质疑,作为一部献礼片,《建国大业》平均60元的票价实在太贵。某网站发起了民意调查,在5万多人参与的投票中,超过90%的人要求“给全国人民免费”;6%的参与者赞同10元票价;1%的参与者赞同20元票价;满意目前影院票价的不足1%;无所谓的约占1%。

  建国大业的票价到底应该多少?这首先要从产品的属性上来分析。《建国大业》虽是献礼片,但必竟是一部电影,同其它各种影片一样经过了投资运作并拿到了市场上出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应该由市场说了算。笔者也了解到,北京市场上大部分影片的票价都在60元左右,《建国大业》在有些影院售价50元,在一些星级影院则是70元到80元不等,从这些情况来看,其票价并不算太高。而且,以其现在的票房收入来说,即使排除单位组织观看所得的票房,其成绩也还是不错的,这说明是有一大批观众认可这个票价的。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对它的票价如此敏感、愤愤不平?有一种说法是,建国大业的投资仅为3000多万元,许多明星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都没有拿片筹,如此低的成本却定如此高的票价,韩三平凭什么利用大家的爱心来谋取利益?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的逻辑,低成本就应该低票价,但事实上,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其价值并不是以成本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是以艺术水平的高低为基准。小成本取得高票房例子大量存在,这只能说明电影拍的成功。当年《疯狂的石头》以300万元的投资赚取了2000万的票房,人人都在夸它的成功,却没有人质疑过它的票价,为什么《建国大业》成本低就要要求其票价也低呢?其实,作为电影的制片方,压低成本是一种本能,何况韩三平还曾说过,如果票房过1.8亿就给所有的演员筹劳。无论制片方动用了什么手段压低了成本,这都不能成为它应该低票价的理由。

  其实,人们之所以质疑《建国大业》而不去质疑《疯狂的石头》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大家都觉得《建国大业》是一部献礼片,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商业片,献礼片就不应该赚钱,这也正应和了人们摆出的另一个理由: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主旋律献礼片,应该远离商业,在祖国60华诞之际,影片更应该让人们免费观看影片。

  这种想法其实来源于人们对主旋律影片的惯性思维。长期以来,主旋律影片由于重宣传说教而忽视影视规律,影片没有可看性,人们也不愿意为这样的电影去花钱,常常是在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下由单位组织观看或免费观看,这也正是主旋律影片的失败所在,早就为电影界所诟病。然而时至今日,主旋律影片不应该赚钱竟成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其实《建国大业》在主旋律影片如何好看,如何适应市场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减淡说教成份,人物形象不再刻板化,启用明星增加看头,在电影上映之前,韩三平亲自带队到全国各地为影片做宣传……种种努力才赢得了如今叫好又叫座的局面,我们不禁要问,做了这么多努力的主旋律电影为什么就不能赚钱?如果再一声令下让其票价为零,不仅是对制片方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更会令刚刚起色的主旋律电影后退至无人问津的地步。

  还有人称,《建国大业》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和许多部门的帮助,包括影院在排期上都对其有许多的倾斜,这样的影片理应回馈社会,不应该再定那么高的票价。笔者以为,回馈社会是一定的,但方式却应该慎重选择,免费观看固然是一种回馈方式,但它容易扰乱电影市场,也体现不出影片的价值。笔者认为最好的回馈方式应该是把票房收入拿出一部分来,用以支持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电影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实,笔者理解许多人想看电影但票价又太贵的想法,中国电影的票价相对于群众的收入来说确实是有点贵的。但中国的电影业毕竟还未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影片和影院数量都还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要求低票价,其实违背了我国电影市场的实际状况,不利于电影业的健康发展。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