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晚报:谍战十年 从颠簸坎坷到历久常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6日16:22  北京晚报微博
谍战十年 谍战十年

  1995年,刘佩琦与王志文主演的电视剧《无悔追踪》播出,两人分别饰演派出所警察和国民党潜伏特务。如果放到今天,这将会发展出一场惊心动魄、充满尔虞我诈的谍战大戏,但在当年,还没有谍战剧一说。事实上,《无悔追踪》更像是一部生活剧,以40年的历史跨度塑造了特务与警察丰满的角色性格并展开一幅老北京市井街巷的生活画卷。《无悔追踪》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当年却因“美化国民党特务”之嫌而无缘在北京播出。

  《无悔追踪》的成功或许延迟了谍战剧作为一个特殊剧种的诞生,直到2002年,经过国家安全部审查的反特题材电视剧《誓言无声》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才真正让电视剧从业者跨过了敏感地带,并在此后十年里大有作为。

  2009年,《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69.7%的受访者半年内至少看过两部谍战剧,23%的受访者则看过3部以上。2011年到2012年,古装宫廷剧、家庭伦理剧里也都加入谍战元素。观众们一边总结着谍战N大俗,一边看得津津有味;电视台和电视剧创作者一边抱怨谍战剧越拍越烂行将末路,一边又继续看好它的市场前景;明星们向来是最乐观的,他们总在告诉记者,必能突破以往,演出一个别人从来没演过的“花样”间谍……

  谍战·十年突围

  几乎每次被预言走到尽头时,就会诞生一部作品以石破天惊的效果再度点燃观众和市场的热情,如今,谍战剧坎坎坷坷走过十年,已经堪称一种历久常新的类型剧了。

  如果不是遇上了飞机延误,钱滨和易丹编剧的《誓言无声》可能就中途夭折了。钱滨至今记忆犹新,把《誓言无声》剧本拿给国家安全部送审时,国安影视中心主任一看就急了,对编剧钱滨、易丹和导演毛卫宁(微博)说:“胡闹!你们完全是胡写。”在此之前,从没有一部影视剧涉及过国家安全部的工作领域,国安影视中心也没有对此类题材的审查标准,最后回复的8条修改意见对剧本几乎是伤筋动骨的。

  《誓言无声》缘起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老师易丹在德国讲学期间看到的一些冷战时期的解密档案与回忆录,但因对中国国安部门的工作方式所知甚少,剧本中的人物身份和情节设定很多是不符合国情的。虽然导演毛卫宁仍旧坚持,但拿到审查意见的两位编剧觉得很难修改,打道回府到了首都机场却赶上航班延误五个小时,两人闲极无聊又拿出剧本再讨论,这一次,居然聊通了。

  《誓言无声》播出后的社会影响出乎意料得好,国家安全部从上到下也都非常认可,主演高明、王海燕(微博)连续三年受邀参加了安全部内部联欢会。三年后,国安影视文化中心主动找导演毛卫宁、钱滨、易丹创作了回顾战略情报家阎宝航功绩的电视剧《英雄无名》。《誓言无声》的成功以及两年后涉案剧退出黄金档的一纸禁令将大批警匪、刑侦剧资源引向谍战。由于国家安全部审查是一道难过的坎,起初谍战剧创作难度很大,2006年轰动一时的《暗算》在审查时就险些夭折,当时国安参与审查的专家后来披露,原著小说麦家开始写情报破译家小说时就被认为有泄密之嫌,小说被下架几个月才得以解冻重新上市,后来电视剧审查时,如果不是几个将军当场落泪,恐怕也难登荧屏。

  尽管《暗算》宣传时,主演柳云龙(微博)一再强调这是一部情感剧而规避谍战话题,但这部电视剧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必将催生更广阔市场和更多跃跃欲试的尝试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发现,如果把故事年代提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就可以避开国安审查中的条条框框。

  2004年,电影学院老师姜伟自编自导的悬疑推理剧《沉默的证人》赶上了涉案剧退出黄金档,尽管这部戏后来被很多业内人视为最能体现姜伟创作功力的优秀作品,但播出后反响一如片名般沉默。姜伟也为此深受打击,当制片人杨静希望他改编龙一的小说《潜伏》时,他已心灰意冷不想再写了。

  《潜伏》发行时也不被电视台看好,他们普遍认为,《暗算》后才不到两年,想要超越很难。出乎他们的意料,《潜伏》第一轮在各地方台播出已赚尽口碑,等到全国上星播出时,很多人早就通过盗版碟看完这部电视剧而口口相传了。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出乎意料的剧情反转,精妙的台词,丰满的角色塑造与严谨铺陈的历史细节……《潜伏》超越了《暗算》达到中国谍战剧的最高水平,也全方位地打通了谍战剧的创作空间。很多人认为,《潜伏》并不仅仅是谍战,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 

  《潜伏》之后,谍战剧大批蜂拥而上,丰厚的利润面前,跟风、模仿、抄袭的低劣作品数不胜数。无视逻辑、不求严谨,各种匪夷所思情节争相邀宠,因为把故事年代挪到新中国成立前就无需审查,国家安全部也只能一笑了之。观众开始抱怨谍战剧的烂俗套路,电视台也认为烂戏太多,该给谍战降温了。

  《潜伏》播出时,姜伟的学生黄珂已经写好了一部叫《黎明之前》的谍战剧并找到了投资方,看完《潜伏》他劝投资方别拍了,倒不是对自己的故事没信心,是他觉得至少两年之内,不可能有超越《潜伏》的作品了。没想到投资方老板听了这话反倒很兴奋,叫嚷着,“我们就是要和《潜伏》PK。”在塑造角色、刻画人物心理上,黄珂的功力尚不及《潜伏》和《暗算》,但优秀的演员、导演团队弥补了剧本的些许缺憾。而绝对不同以往的是,《黎明之前》在情感上淡化了敌我对立,以冷清的色调真实地呈现了谍战工作的无奈与残忍、紧张与忧伤。

  《黎明之前》热播后,又相继出现了《借枪》、《青芒》、《悬崖》几部品质不错的谍战剧,但这几部剧在思想高度和故事技巧上都没能再突破。此外,尽管为了规避国安审查,故事背景设定在现代的谍战剧极少,因为涉及技术泄密问题创作自由度很难把握,但《密战》、《天敌》的播出也都引起了小规模轰动效应和高收视率回报,只不过此类创作难以为继。 

  谍战·创新之困

  《暗算》、《潜伏》后,谍战剧井喷,很快陷入粗制滥造的困境。观众总结了谍战剧五大俗:特务多为美娇娘,动作枪战齐上场,故事单薄史料挡,虚假夫妻弄成真,敌我双方恋爱忙。谍战剧变成了虚幻的荒诞臆想。为了抓住观众,剧情冲突的编织全都追求离奇曲折,一边谍战,一边谈情说爱,情色都成了常用的工具和手段,大胆一点的,还加上床戏做作料。甚至全然不顾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或与地下隐蔽战线工作的真实历史是否违背,即使明显地荒诞不羁,虚假得可笑,也全然不顾观众的反感和厌弃,反正边看边骂也能赢得收视率。

  粗制滥造必然会带来审美疲劳,是不是走进了死胡同,如何再创新,是不是该用政策调控降降温了?眼下,这些疑问都是谍战剧绕不开的话题。

  《黎明之前》的编剧黄珂认为,不存在所谓“死胡同”。“跟踪、监听、制毒、爆破、潜伏……在谍战里只有这些东西,就看你怎么用了,设计桥段的可能性无穷大。为什么那么多重复?因为大家都懒。”黄珂也承认,自己不是一开始就觉悟的,《黎明之前》的创意受《誓言无声》的启发早就有了,《潜伏》的小说也曾经到他手上,但他觉得《暗算》已经那么牛了,做不出再好的了。等到老师姜伟做成了《潜伏》,他唯有感慨姜是老的辣。之后,他又觉得《潜伏》在前,不能有更好的了,在制片方的鼓励下《黎明》又成功了。现在,他已经完成了电影《潜伏》的剧本,也彻底转变了想法,“类型是无功无过的,如果‘创新’都能称之为‘压力’的话,那做戏剧的人都可以休息了,所有戏剧手法莎士比亚都用过了。”

  有时候,创新并不是做一部好戏的绝对必要条件,人们往往忽略了严谨、精细的功劳。黄珂认为穷尽细节的考据是编剧必须做的功课,写电影《潜伏》时,他的屋子里贴满了能找到的相关历史照片,比如写到伪钞,他会研究当时的印钞机,美国的机器、德国的机器,用的是什么颜料,水印的效果是怎样的。虽然这些最后在电影里可能只有几秒的镜头,观众未必留意到。以制作而言,《潜伏》拍得很粗糙,余则成和翠萍这对人物关系在隐秘战线工作过的老同志看来是近乎荒谬的,但姜伟的剧中嵌入的历史背景严谨可考,给余则成设计的情感逻辑无懈可击,从出于爱情的投靠到树立信仰的转变。所谓戏剧的最高境界,是把一个假的故事讲得逼真,而现在更多编剧的悲哀在于,他们不断强调剧情来自真实历史,可观众看来却像是胡编的。  

  谍战·收视之惑

  一部好作品足以为一个剧类带来两三年的持续关注,也就是长尾效应,而一堆烂戏不仅会令观众审美疲劳,也会招致一刀切的政策干预。如此浅显的道理从业者都了解,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粗制滥造的谍战剧顺利登上荧屏呢?因为收视率。

  对电视台而言,收视率带来广告额,口碑带来美誉度,但二者之间并非相互呼应,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很多时候,众口一词的雷剧能带来极高收视率,而口碑好的作品反而收视平平。    陈宝国(微博)主演的《勇者无敌》、《智者无敌》系列谍战剧在北京播出时收视率很高,一次演员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一位老同志上台发言一时忘了陈宝国的名字,指着他的相片说,就是那个老演日本人的演员。陈宝国拍过《大宅门》、《汉武大帝》,近期的还有《茶馆》,但这位老同志印象深的反倒是他在谍战剧中的角色。其实,“无敌”系列谍战剧其中一部剧情诡异多变,陈宝国一会儿是国民党,一会儿是共产党,一会儿又成了日本人,吊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却也因为漏洞百出招来边看边骂。多年前,《落地,请开手机》的导演在回应剧情漏洞时曾这样解释,没有绝对完美的逻辑,情节剧必须环环相扣,解上一个套的时候可能留下一个更大的漏洞,但没关系,只要能一直吸引观众看到最后,就算结尾处完全说不通,收视率已经有了。

  极少的电视剧能令收视率与口碑双赢,对于创作者而言,这几乎是撞大运。导演刘江(微博)撞上过一次,他执导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北京播出时最高收视率达到16%,口碑也好,但另一部同样好口碑的谍战剧《黎明之前》最高收视率仅有9%,给刘江带来业内口碑的《岁月》却是他作品里收视率最低的一部。

  “5000个样本户决定收视率高低,还有很多在农村,他们引领13亿人的口味,是不是非常可笑?”刘江说,“从生意的角度,收视率当然很重要,但从创作的角度,收视率偶然性很大,口碑才是相对恒定的。”

  收视率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但这种规律恰恰制约了谍战剧向高水平发展。《潜伏》、《黎明之前》收视成绩都是中等水平,前段时间口碑不错的《悬崖》也是如此,但刘江执导的《誓言今生》在央视播出时反响平平,收视率却很高。《誓言今生》在刘江看来是一种尝试,将谍战剧与生活剧嫁接,并非强情节,故事节奏偏慢,信息量不大。“节奏对谍战剧很重要,但我发现节奏的快慢不是画面速度,而是观众对信息量的接收程度,有时候情绪也是一种信息量,信息量太大反应慢的人未必能看明白,对他们这段就成了空白点,反而会觉得节奏慢。”刘江举例说,《黎明之前》拍李伯涵通过炸弹原料购买地在地图上圈定搜寻范围,寻找爆破手的这个情节,刘江给制作地图的道具师讲了好几遍才弄明白。

  所以,大量烂戏能取得高收视,因为情节简单、反转变化快,虽然有时逻辑不通,也能抓住观众。而像《黎明之前》的强情节,《悬崖》里丰富、深邃的情绪感触,这些精彩之处反倒流失了观众。

  谍战·烂戏之谜

  说起来,谍战戏热播十年,真正的好剧数不出十部,烂戏一抓一大把,尤其是近几年。好戏各自精彩,烂戏也有套路,不能一一枚举,以下举例说明。

  跟风抄袭型——《地上地下》,还能更像《潜伏》吗?

  在《潜伏》后播出的《地上地下》简直像《潜伏》的孪生大哥,情节多有雷同,但台词水准远不及前者还拖沓冗长。制片方后来解释,因为一位《潜伏》的编剧曾参与该剧策划,《地上地下》的小说比《潜伏》的剧本创作还早一步。但这番解释只沦为了“贼喊捉贼”的笑柄,因为一些细节上的雷同实在令人惊讶。比如两部剧都是通过 “摇床”、“扔盘子”等生活细节来表现“假夫妻”的生活,姚晨(微博)和王雅捷(微博)饰演的两个人物同样有不会用洗手间、要在一夜之间学会打麻将等。更搞笑的是,《地上地下》第12集里演员徐寅初手中拿的照片居然是《潜伏》里吴敬忠和穆连成的剧照。

  侮辱智商型——《香草美人》,还能再弱智一点吗?

  如果把特工从男人换成女人也算创新的话,正在央视播出的《香草美人》也算有新意了。曾经写过《智者无敌》、《仁者无敌》系列的编剧石小克把他的不讲逻辑、胡乱拼凑的“优势”继续发挥到了女间谍身上,刘威葳饰演的女间谍凌烟出场时还是一个文学女青年,被编剧安排卷入共产党、军统、日本、汪伪四方错综复仇的传奇故事中不辱使命,用美人计、离间计、花言巧语、视死如归各种方式与敌人周旋,在面对多个敌人时还能以不同身份同时取得对方信任。这部戏里,川岛芳子、丁默邨等著名历史人物也都以打酱油的出场方式来陪衬她的智慧,此外,各方势力似乎也都为了帮助这位女间谍完成任务而显得极其弱智。这样的剧情,被制片方称为是一代才女挑战四方势力的战争传奇大戏,可看下来却明明感觉是编剧侮辱观众的智商。

  故弄玄虚型——《告密者》,还能再吓人一点吗?

  柳云龙、张嘉译主演的《告密者》是个逻辑严密的情节推理剧,为找出十年前出卖党内重要头目的“告密者”,肃清隐藏在暗处的特务分子,龙飞和他的同伴们展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这部剧剧情扣人心弦,情感与侦破两条线索都无懈可击,但在北京播出时收视率很低,因为导演为了增强气氛加入了很多效果,时时伴有恐怖惊悚的画外音,还有些故意装神弄鬼的情节,吓死人不偿命。后来这部戏也很少被重播,导演这番故弄玄虚,可惜这一个好故事。J187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