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大爆炸的时代 大导演入侵小荧屏

2013年04月11日14:11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大卫-芬奇:“过去的十年里,我觉得最好的剧本出现在电视行业。”乔斯-韦登:“现如今世界上最好的故事,都是在电视上被讲述的。”弗兰克-德拉邦特:“现在一些最棒的人才都在干电视。”

  别以为这三位分别拍出《社交网络》《复仇者联盟》《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不约而同说出上述话语是巧合。在好莱坞,已有越来越多的导演受够了商业大片一味追求的视觉特效和永恒的利益绑架,从而跨界电视圈寻求更深层次的表达。除了早就玩转大小荧屏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沃卓斯基姐弟、雷德利-斯科特、大卫-芬奇、李安、史蒂文-索德伯格……甚至简-坎皮恩都开始拍美剧了。而这似乎也印证了被好莱坞大片逐渐抛弃的精华部分——“吸引人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高潮迭起的悬念和矛盾”,正在被电视剧人捡起并善加利用和乐享其成。

  电影大佬征战美剧史

  大卫-芬奇:“电影带来的刺激越来越模式化,角色不过是必要叙事中的流水线产物。”

  说到好莱坞大导演跨界操刀美剧,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算是成功的开路人,多年来他一直都致力于电视系列剧和电视电影的制作,虽然很多时候并不直接作为导演出马,但在这些剧集中,你总能找到那些属于他的标志性元素。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在2001年联手打造的《兄弟连》早已是美剧经典,而其后的《太平洋战争》尽管褒贬不一,但其制作仍是美剧的顶尖水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HBO”,军事迷听到这个组合都会热血沸腾。今年1月又传出消息,两位老搭档将与HBO合作第三部二战迷你剧《空战大师》,而这次的视角将聚焦于美国著名的全能空战之师“第八飞行中队”。

  其实斯皮尔伯格与小荧屏渊源已久。早在70年代,他就为早期的经典剧集《维尔比医生》《夜间画廊》以及《警探科伦波》做过单集导演,而他的首部故事长片《飞轮喋血》也是一部电视电影,还获得了当年金球奖最佳电视电影的提名。在战争题材之外,自称“穿越和科幻总能抓住我的心”的斯皮尔伯格还在2011年连推两部科幻剧集《陨落星辰》和《史前新纪元》。

  当然,与斯皮尔伯格这个玩转大小荧屏的“个案”相比,《纸牌屋》导演大卫-芬奇的一番话或许更能为当下这股大导演攻占小荧屏的风潮做出注解。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开始做电视剧”时,芬奇答道:“如果你从事电影业,你会有困扰,你的两个小时必须要有富有冲击的叙事,而角色特性常常不能做到复杂、深入和有层次。电影带来的刺激越来越模式化,角色不过是必要叙事中的流水线产物。过去的十年里,我觉得最好的剧本出现在电视行业。”并且《纸牌屋》也不是芬奇唯一的美剧计划,早在2010年初就传出他与查理兹·塞隆正联手制作一部心理罪案剧《意念捕手》,内容为连环杀人案件的侦破。

  在导演们是否认可甚至甘愿走上被商业利益绑架的好莱坞大片拍摄问题上,《魔法师的学徒》导演乔-德特杜巴曾坦率说:“我觉得好莱坞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随着电影特效越来越华丽,观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结果我们就需要制造出更多没有见过的特效画面来满足观众。”

  “编剧教父”麦基去年来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相对于美剧,好莱坞电影的创意性、想象力和表现力都居于下风,并且在麦基看来,好莱坞电影重形式轻内容的趋势愈发严重。他说:“古希腊的剧作有很多要素,按重要性依次排名是故事、角色、意义、对白、音乐,最后才是场面。大片无可厚非,但每次电影出现技术浪潮时,大家会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故事的讲述。如果你不会讲故事,仍可以给观众色彩、高速剪辑、爆炸、机器人、外星生物等,所有视觉和听觉的表达都是为了分散人的注意力,然后他们就不会意识到这个故事本身有多蠢。”麦基认为以技术取胜的电影都是暂时性的,“都会消失在历史里”。

  《帝国》杂志曾就“表演捕捉技术”这一话题专访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詹姆斯-卡梅隆和罗伯特-泽米基斯,尽管身为技术流派高手,斯皮尔伯格也埋怨:“我们今天的电影加入太多的特效。我的意思是,电影以特效开场,以更大的特效结束,中间同样是特效。”而坐在一旁的卡梅隆则开玩笑称:“我想他在说《阿凡达》。”其实在斯皮尔伯格眼里,《阿凡达》是个“一切为故事服务”的典范,而卡梅隆也一直在重申他快被问吐了的那个答案——特效不能压倒故事。这个理念早在2000年他自编自导的剧集《末世黑天使》时就已贯穿其中,该剧也真正捧红了宅男女神杰西卡·阿尔芭。与电视剧颇有渊源的卡梅隆此后还撰写过《终结者外传》总共31集的剧本。

  马丁-斯科塞斯:“我还有什么有趣的东西能对观众诉说?还是只是在重复一些陈词滥调?”

  《加勒比海盗》系列影片的好莱坞金牌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说过:“我将成功等同于票房。如果我的电影获得评论界一致褒奖,却没有观众去看,那我这辈子也就只能待在好莱坞的某个小工作室里。”在很大程度上,特效之于商业电影、尤其是那些视效大片,其重要程度就等同于哈利-波特手中的魔杖,而从最直观的票房记录来看,那些最卖座的好莱坞大片也都是特效唱主角,被3D风暴和技术洪流吞噬的好莱坞正让电影文化产生倒退,即便《变形金刚》票房再高,依然掩饰不住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精神虚弱。

  而纵观近几年的美剧荧屏,却恰好弥补了好莱坞电影已经丧失的精华部分,它们仍然坚持着剧情片的核心价值观——吸引人的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高潮迭起的矛盾和悬念,并且美剧在类型化的发展上还做出了更多创新。所以这也不难解释从前并不怎么亲近小荧屏的马丁-斯科塞斯也跑来弄潮了,因为在打破僵化模式和寻求深度、广度表达上,美剧的优势是如此明显。

  2010年,马丁-斯科塞斯与《黑道家族》的编剧之一特伦斯-温特联手打造《海滨帝国》,故事是他最熟悉的黑帮题材,并且HBO出手阔绰,在剧集宣传之初,第一集预算高达5000万美金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后来证实导航集的真实花销是1800万美元左右,能和这样的大手笔相提并论的也只有《迷失》了,而在拍摄《迷失》那一年,长度为1小时的美剧导航集平均投资为400万美元。为求逼真精致,剧组在布鲁克林从零开始搭建了一座大西洋城,重现了20年代大西洋城近百米的海滨大道,这个场景真实到你可以看到太妃糖店、Piedmont香烟的广告,就连大西洋城最有名的婴儿保育箱展都能看到。马丁-斯科塞斯说,现在真正困扰他的是如何能在好莱坞这个压倒性的强大的商业逻辑里,拍出忠于自己的作品。他总在问自己:“我还有什么有趣的东西能对观众诉说?还是只是在重复一些陈词滥调?”最新消息是,马丁-斯科塞斯又将拿自己的历史向犯罪剧情片《纽约黑帮》开刀,以其为蓝本开发一部电视系列剧。他说:“这个时间和时代的美国历史和传承是非常丰富的,那些角色、故事我们不能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全部呈现。一部电视系列剧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创作的自由,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而它在许多方面依旧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生活。”

  因《天鹅绒金矿》《远离天堂》《我不在那儿》等作品为影迷熟悉的托德-海因斯此前也是一位和电视几乎无缘的导演,但2011年他被《欲海情魔》的故事吸引并将其拍成了5集迷你剧。海因斯说,他对迈克尔-柯蒂斯的老版《欲海情魔》印象深刻,不过当他读到凯恩的原著小说时,觉得自己应当以电视剧的容量来拍摄这部经典作品,因为5个小时的时长远比120分钟的电影来得丰满。此外,作品中关于经济学以及社会的诸多问题也让他感触颇深,并认为在当前世界总体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欲海情魔》中对物质欲望潜在的病态是对观众有启发作用的,而海因斯在尺度、情节等方面超脱的导演风格也在《欲海情魔》中更加彰显。

  正在“入侵”电视圈的名导还不止这些。凭借《哭泣游戏》《夜访吸血鬼》蜚声影坛的导演尼尔-乔丹用古装史诗剧《波吉亚家族》里的政治、家族、权利、欲望、阴谋和爱欲成功接下了《都铎王朝》的衣钵传承,成为2011年春季档美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掌镜《水果硬糖》《三十极夜》以及《暮色3:月食》的大卫-斯雷德的最新美剧作品则是大名鼎鼎的《汉尼拔》,斯雷德执导了其中某集;但是当像格斯-范-桑特这样的导演都跑来拍美剧《老板》并作为执行制作兼导航集导演出现时,还是着实让人吃惊了一小下,他的《心灵捕手》《米尔克》都是文艺青年的心头好。

  撰文/王晓晶 李森 任义 巩晓莉

(责编: 大喻頭)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