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对吴启华来说是他人生的一剂良药,“但如今市场大了,观众需要更专业、更精彩的制作,我们这批演员也需要往前看。”
如果说,香港回归25年间,港剧是内地观众探知香港文化的窗口,香港演员便是窗边的讲述者。戏中,他们以角色动情演绎香港变迁,向内地娓娓道来香港故事;生活中,他们也亲身感受着国家的日新月异,用心怀抱内地。
沧海浮沉随浪,戏中尽揽;今朝韶华共赏,此情依旧。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新京报独家策划专访14位香港演员,他们中有些人如今依然坚守在电视业一线,有些人则过上了低调平凡的生活。但他们都是香港回归的重要幕前见证者。通过他们的动人讲述,我们试图重温香港电视剧最珍贵的黄金年代,唤起两地血脉相通的情感共鸣。
吴启华是一个不习惯张扬、不喜欢应酬的人,他不太愿意出现在曝光太强的舞台中央。他更愿意安静地待在一旁,泰然地享受着周边发生的一切。他承受过压力,经历过质疑,也成就过经典,大概没人比他更懂得如何生活的奥义。他说,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这个世界,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做人要想着怎么让自己开心。
很多人对吴启华的定义是温文尔雅,正如他在港剧《妙手仁心》中塑造的医生程至美,举手投足都带着书卷气,散发着俊朗斯文的气质。现实生活中的吴启华和这个角色也如出一辙,谦虚至极,言简意赅。可一聊起表演或是拍戏的过往,他会变得很“健谈”。这么多年,他在表演中获得了新的方向和思考:“我很感激大家多年来对我工作的认同,没有你们的支持我怎么会有今天?我很幸运能遇到这些角色,就像有人跟我说,他看了《妙手仁心》选择学医。原来,我的工作除了能给大家带来娱乐消遣,还可以影响观众朝好的方向发展,我真的非常开心。”
真正心头好
我是个好玩的人,想多拍点儿喜剧
在最近播出的综艺节目《开播!情景喜剧》中,你会意外发现吴启华的身影,他的出现给节目带来了惊喜。毕竟这么多年来,他都专注于影视作品的拍摄,鲜少参加综艺。吴启华解释:一直不太愿意参加综艺的原因在于自己没那么活泼,亦不属于性格开放的人,对自己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没什么信心,能参加《开播!情景喜剧》在于这个节目的独特属性,“节目中就是演戏,我应该可以勉强胜任拍情景喜剧,所以就接了。”
事实上,除了表演,“喜剧”也是这档综艺吸引吴启华的一大原因。别看样貌斯斯文文,但和他熟络的人都知道吴启华是个“好玩的人”,他也不止一次提到过喜剧是他的心头好:“我很喜欢喜剧,很多年前就喜欢,我非常渴望做个夸张的喜剧演员。当年TVB艺员训练班的毕业作品,我就写了一个疯狂的喜剧;后来和邓萃雯合作了港剧《Loving You 我爱你》,我喜欢里面的角色,拍起来特别好玩,好过瘾。”讲起喜剧,吴启华总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他不断强调对这类表演的热爱,也自信于自己的幽默才能,“真的,我可以演,我想多拍喜剧。”
漫漫反派路
因角色太过生动,上街总被陌生人骂
但,或许很多事情不是想做便能做的,吴启华刚出道时的境遇就没那么幸运,他没什么选择权,尝尽了演员是个“被动职业”之苦。
因为小时候喜欢音乐,十几岁时,吴启华开始跟哥哥吴启明学吉他,他发现自己喜欢和朋友一起分享音乐。后来他跟着哥哥试镜拍广告。1983年,吴启华成功考入TVB第十二期艺员训练班,和陶大宇、刘青云、刘嘉玲成了同学。毕业后,他便和刘德华、赵雅芝合作了古装武侠剧《魔域桃源》,他遇上的第一个角色就是邪恶的反派慕容白。
回忆这段往事,吴启华说,那时自己是新人,第一道难关就是面对镜头前的“紧张感”,好在刘德华特别关照他,教了他很多拍戏的经验,“他是一位充满魅力的前辈,是我当时拍戏时的偶像,我就记得他一到片场就活力十足,特别爱闹腾,因为他的状态让我们这些新人也少了很多压力和胆怯。”
不过,吴启华怎么也想不到,以饰演反派开启表演之路后,还有一条很长的“反派路”在等着他,连让他走红的作品都是港剧《流氓大亨》中坏事做尽、冷血残忍的钟伟舜。“《流氓大亨》播出后收视率破了纪录,观众都很爱看。我倒不觉得自己演得怎么样,主要是剧本写得好,万梓良、郑裕玲在现场给了我很多建议。”吴启华回忆,剧里的坏事基本全是钟伟舜在做,他也成了观众心里的“眼中钉”。因为观众入戏太深,吴启华说,当时只要上街就会被陌生人骂,质问他“做人怎么可以这样”,“我当时心里还是蒙的,就想着要不要这样?我只是在演戏而已(笑)。”
不喜欢“做坏人”
为等一个正面角色,宁愿不接戏少挣钱
尽管遭到无数观众“误解”,但因为反派演得太过深入人心,吴启华也成为很多监制、导演心中反派角色的最合适人选。那段时间,找到他的几乎都是邪恶奸角,无论是与梁朝伟、陈玉莲合作的港剧《大运河》里的暴君杨广,还是电影《跛豪》里的阿明、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里的方唐镜,无一例外都是观众心中的经典恶人形象。
“其实,我真的特别不喜欢演反派,但这些都是机会,那时候也没有办法拒绝。但就个人来讲,我很难过自己内心的那一关,从头到尾我就不喜欢‘做坏人’,每天到了片场就想尽办法做坏事、害人、杀人,做的都是让我不开心的事。哪怕这是在演戏,我都不太愿意。”
他认为,表演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让自己有认同感的角色。他甚至一度执拗到“宁可少拍不挣钱,也要等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九品芝麻官》后,吴启华为了等来正面角色,决定不再出演反派。那两年,无戏可拍的他,生活变得异常拮据。尽管日子清苦,好在他的内心更加沉静、踏实,也会觉得朴素的生活挺好。
终于,他遇到了港剧《900重案追凶》,有了人生第一个正面角色。
好角色源于好剧本
谁演《妙手仁心》程医生,都能成经典
因为《900重案追凶》中的精彩表现,吴启华得到了监制邓特希的赏识,于是有了后来的《壹号皇庭5》以及他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港剧《妙手仁心》里的程至美。
外界形容,程至美一出,彻底给吴启华“开辟”出一条血路,他可以在这条戏路上一直走下去。他不单医术高明,而且性格随和,做事认真有自信,对感情专一,迷倒了不少观众,也让吴启华斯文、正气、可靠的形象广为流传。即使过了再多年,观众看到他也能喊出这个角色名,甚至把这位医生称为“人间理想”。
对于塑造经典,吴启华一向谦虚,他将功劳归功于剧本,甚至笑言“谁去演程至美应该都能成为经典”。但外界从不吝啬对他的赞赏,“其实,每个角色我都会想很多,哪怕没有完整的剧本,没有详细的框架,我必须把来龙去脉想清楚,再给角色加入自己的理解。做演员需要将自己带进角色,一定要了解他,设身处地思考,他遇到什么事情会怎么想,会怎样做,无论什么角色,投入进去,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好的演技总能在影史上留下点儿什么,他从未让人失望过:“很多人问我演戏好有什么绝招,对于这个评价我不敢当,但我清楚自己不喜欢‘演’,只是尽力用真实的感情和感觉表达出我的感受,这就是我演戏的方法。”
努力往前看
港剧是人生良药,我要往前看
2001年吴启华获得了出演港剧《倚天屠龙记》的机会,他想都不想便答应了。“金庸的戏找我,我怎么都要演。我从小就是金庸迷,《倚天屠龙记》也是我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说,印象太深刻了。我第一次看就被深深吸引,看了五六遍,每一次看都有新的认识、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每一个阶段,张无忌的内心世界我都了如指掌,这个戏我不能拒绝。”
彼时,吴启华已经37岁了,要从张无忌十多岁开始演起,年龄差会让他有压力。但这是他的梦想,他对自己能把张无忌演好没有一点儿怀疑。在那个年代,没有好的拍摄条件,没有办法在外景地实拍,服装造型相对粗糙,整个拍摄周期都在酷暑之中,演员们每天顶着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在武侠世界里游走。但吴启华对这部戏的喜欢早已超越了身体的疲惫:“虽然每天的拍摄任务很重,但都享受得不得了。当时有很多媒体喊我‘无忌叔叔’,我特别开心,因为张无忌是我的偶像,他武功又好长得又帅,能和这个角色融为一体多开心啊(笑)。”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遇到一些剧迷,他们会说起这个角色,甚至这部戏在内地的反响比香港还要好。大家记住了,我也圆梦了,真的很高兴。”当人生经历和角色交织在一起时,表演在很多时候会成为托举吴启华的力量,他说自己的成长很多是跟角色学来的,也渴望自己的表演给观众带去正能量。
作为港剧时代的重要参与者和亲历者,这些年,吴启华将工作的重心也转向内地。如今,他没有了繁重的生活压力,也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剧本,进行创作:“港剧是我人生里的一剂良药,可能现在大家的生活太多姿多彩了,有时候会觉得港剧有些江郎才尽,但我们还是能拾回那个年代的精神。市场大了,如今的观众需要更专业、更精彩的制作,我们这批演员也需要往前看,努力向前。”他笑着说,自己有一个心愿是把内地和香港的文化进一步融合,还希望做一家制作公司,多拍点儿喜剧,创作出更多经典的作品。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作为香港演员,你心中的港剧是什么样的?
吴启华:陪伴大家一起成长的精神食粮。
新京报:在你看来,哪个角色最能代表港人精神?
吴启华:我觉得所有的香港演员都能代表港人精神,大家从不计较工作时间,在艰辛的工作环境、有限的资源配合之下坚持做好角色,完成表演任务。
新京报:香港回归25周年,你个人在生活上和事业上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吴启华:现在我整个人的事业、生活都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
新京报:你觉得在内地生活(或往来于香港与内地之间),最深刻的体会是?
吴启华:很放松,在内地没有在香港的生活压力大(笑)。
新京报:学说普通话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词?
吴启华:我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字分不清读音,我会继续努力好好练习的。
新京报:来内地发展后,掌握了哪项新技能?
吴启华:在内地生活久了,深刻体会到这里的变化实在巨大。平时生活中。我也会在网上购物,也会自己叫外卖。
新京报:作为很多人的“回忆杀”,最想和当年的剧迷说什么?
吴启华:非常感谢大家多年以来的支持,我现在还在努力中,希望能再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新京报:用一句话形容你现在的生活状态?
吴启华:正享受着强大的祖国给我们带来的轻松生活。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责编:k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