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吕逸涛谈文艺创作:守正创新担文化使命

政协委员吕逸涛谈文艺创作:守正创新担文化使命
2020年05月26日 19:15 央视

他围绕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源头和方向,生动诠释了文艺工作者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用明德引领风尚。

全国政协委员吕逸涛全国政协委员吕逸涛
《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导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吕逸涛导演作了题为“为人民创作文艺精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大会发言,他围绕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源头和方向,生动诠释了文艺工作者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用明德引领风尚。

  去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改版工作,着力实现内容布局的全媒体重构。作为中国文艺的“旗舰”,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自正式亮相以来,深度融入总台改版进程,大力推进创新创优和生态重组,翻开了国家文艺的新篇章。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助力“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总台文艺不断以文艺力量彰显国家级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切实当好价值导向的引领者、优秀文化的传播者、社会共识的凝聚者。

  近几年间,吕逸涛先后推出了《朗读者》《国家宝藏》《一堂好课》等节目,采访中,他结合总台文艺节目自去年以来的新气象、新作为以及新成效,分享了自己的深刻体悟:“‘守正创新’,是总台文艺直面互联网浪潮和信息化革命、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根本路径;‘不负韶华’,是我们对当下文艺创作的使命感、迫切感油然而生的炙热情怀”。在去年主题发言的基础上,他建议文艺创作要“加大新闻性与艺术性的充分融合”,让文艺精品更好地展现“行进中的中国”。

  守正创新担文化使命

  不负韶华锻时代精品

  2019年,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是“大考之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活动的创作报道,固然是一次文艺创作能力的巨大考验和综合检阅,今年春天的这场战“疫”行动,更是对所有文艺工作者一场空前的精神洗礼,尤其是让无数年轻一代的创作者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说“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也更加坚信“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文艺创作中向来强调紧跟时代脉搏,但相比起新闻战线,文艺战线的确是要偏“静”一些的。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席卷了武汉,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安人心、暖人心才是保证大局稳、人心稳的重要举措,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快速响应、高度重视、集体动员。回头来看,在这场战“疫”中,文艺战线展示了不逊色于新闻战线的行动力,并充分发挥出文艺节目感染人、鼓舞人的优长特质,激发公众树立众志成城、战“疫”必胜的信念。

  此次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以“文艺战疫”为主题,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要在“文艺战场”打好抗击疫情的精神战役,所以这首先是一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信念之战”;第二层含义,是要求我们拿出“战必有我,有我必胜”的紧迫战斗意识,集合全平台力量、全媒体资源攻坚克难,坚持用生产新闻的速度生产文艺精品,这对总台文艺战线的同仁们来说又是一场“信心之战”。围绕“文艺战疫”,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紧扣重要节点,传递战“疫”强音。

  在春晚、元宵、清明、五四青年节、“5·12”护士节之际,总台将节日文化和战“疫”精神高度结合,将新闻性与艺术性充分融合,推出了多档特别节目,为全民战“疫”提供有力舆论保证,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欢乐祥和的基调上,特别增加了疫情防控节目《爱的桥梁》,以及四段防控疫情主持词、公益广告片《大爱无疆》等。《爱是桥梁》是春晚历史上准备时间最短,也是唯一没有经过彩排的节目,一经播出即登上话题热搜榜。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等超过100家媒体在新媒体端对节目进行了转载。路透社、美联社、德新社等众多西方媒体也作了报道和评论,晚会在全球近600家媒体平台上传播。

  《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完全打破传统节庆晚会的形态,首次采用空场录制,在万家灯火的新春佳节,向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在武汉的普通老百姓们,传递了全中国人民抗击疫情、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心与决心。情景报告《相信》《你的样子》《中国阻击战》金句频出、令人动容,新闻中心、文艺中心等主持集体发声。特别节目并机总收视率达6.50%,境外网民正面评价比例超92%。

  此外,《战“疫”正清明》清明节特别节目以“五件疫情见证物”为切入点,展现和塑造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干部、普通民众、志愿者、公安干警等“五类人群”的典型故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组织了几十位抗“疫”一线的青年工作者、近百所高校学子以及青年演员参与云录制,呈现战“疫”背景下当代青年的奋斗姿态和蓬勃力量;《天使礼赞》5·12慰问医护工作者特别节目以“十二时辰”为关键词,全方位展示医护工作者的临危不惧、无私奉献、抢救生命的风采。

  这些次第亮相的重点特别节目均以战“疫”为核心主题,不断把“为武汉加油,为英雄礼赞,为中国祈福”的全民情绪共鸣推向高点,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网友纷纷点赞“节目用坚硬的内核、简单的形式传递有力的情感”“热泪盈眶,这是国家大台的温度”!

    第二,整合文艺资源,讲好战“疫”故事。

  近几个月来,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在频道、频率、新媒体矩阵上融合发力,共计打造了《战“疫”故事》《呼叫027》《希望搜索词》《抗疫英雄谱》《战疫情——央广文艺云课堂》《“为白衣天使唱首歌”Live云唱会》等近40档抗疫专题、特辑、特别节目,除传统制作形态外,还应时需时,大胆创新,广泛涵盖了短视频、MV、公益广告、在线音乐会等短平快的轻体量表现形式。

  以中宣部文艺局指导、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的专题系列节目《战“疫”故事》为例,这档节目共计3季,一共36期,播出跨度历时一个多月。某种程度上,这是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自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一次“集体作战”,《朗读者》和《国家宝藏》两大现象级文化节目的主力团队坐镇,众多央视主持人、文艺工作者热力加盟,在创作上充分嫁接了长视频生产团队深厚的功底和短视频传播样态灵活的形式:第一季以“人”入题,讲述平民英雄的感人事迹;第二季从“物”着眼,用“疫情见证物”重温动人瞬间;第三季通过解读十二个主题词,致敬战“疫”中的铭记时刻。这档系列节目将细碎片段凝练为全景叙事,将个体感知升华成集体抒怀,呈现一个国家的非凡之举,凝聚上下同心的磅礴力量。

  历经此“役”,我和我的同事们对文艺工作的价值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回望过去,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在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这个春天,“号角”是嘹亮的动员,是坚定的引领,是奋进的鼓舞——对我们来说,这每一档饱蘸情怀的文艺节目不纯粹是节目,而是苍劲有力的集体见证,也必将融入不容忘却的时代记忆,我们对此满怀敬畏和敬意。同时,这次宝贵的经历也激励我们,要在今后的创作中保持这样的敏锐洞察和行动效率,进一步将新闻性与艺术性融合,更好地展现“行进中的中国”。

  2019年,还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改版的一年,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创作契机和传播优势。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积极投入改版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改版方向。第一,以“守正”为基本点,永葆初心使命,做到“两个维护”,坚守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之魂,切实担负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创作职责,汇聚民族复兴、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第二,以“聚变”为发力点,推动从传统节目制播模式向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扎实开展“四力”实践,以效果为导向讲好中国故事,做到精准传播、生动阐释,让重要思想和优秀文化春风化雨“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三,以“融合”为破局点,加快融入“5G+4K/8K+AI”战略格局,拿出“大象也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充分实现文化与科技、传统媒体与新兴业态的合而为一。

  对于我们文艺一线的工作者来说,关键是要把握大势、精准施策,着力提升传播能力和创作能力,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不断加大主流传播引导能力,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结合过去一年来的实践,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关键词值得分享:

  第一个关键词:爱国主义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总台推出了一系列主打爱国主义的精品节目,以国家大台的风范,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引导大众自尊自信,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其中,大型文化节目《一堂好课》用“户外课堂”的节目形态展开大众教育的全新探索,让主流价值和青年人群亲切对谈。整季节目邀请12位名师大家,分别走进12座校园,从思政、文博、时代影像、艺术、文学、体育、舞蹈、表演等各个领域,为青年学子讲授启迪心灵的人生之课,同时激发全民的向上好学之风。

  比如在第一堂课上,金一南教授开讲“我们为什么要爱国”和“怎样才能真正地爱国”两大话题,他通过串联丰富的史料和热血的故事,讲述中国百年救亡的苦难斗争史和百年复兴的辉煌奋斗史,节目在抖音、微博、微信、B站等新媒体平台引发热烈反响,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受众,获赞“有价值、有营养、有意义”。

  在我们既往的创作实践中,这类节目最大的特质就是“燃”,因为无论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还是致敬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那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层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我们不断告诉自己,国家平台的文艺节目,一定要对标时代的高峰,做到站位上有高度、思想上有厚度、传播上有烈度。本次两会上,众多提案都在呼吁继续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上,国家级主流媒体责无旁贷。

    第二个关键词:融合重构

  过去,以《国家宝藏》《朗读者》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总台节目,吸引了大批年轻的观众,深厚的文化内涵、时尚的表达语态,让这类节目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网爆款”。2019年,按照总台“台网融合、先网后台”战略布局,各大节目加大了融合传播力度,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理念、新视角。

  其中,由央视综艺频道、央视网联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你好生活》,既是总台首档主打自由体、散文诗风格的户外慢综艺,也是“先网后台”模式的试验田,它所革新的不只是播出模式,更是跨平台、跨资源、跨优势的深层相融。节目先在央视网上线,次日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在电视大屏播出时,屏幕下方会根据节目内容节点实时滚动网友的真实留言,呈现出“电视弹幕”的效果。节目通过网络热度先行发酵,然后反哺大屏收视,不仅在各新媒体平台热度不减,还对电视收视起到了明显拉升。事实证明,做好了融合传播的“乘法题”,“先网后台”完全可以实现双屏受众的有效聚拢。

  本次实践直观体现了总台全媒体产品丰富、全媒体思维活跃、全平台传播势头旺盛的发展特点,是一次真正形成了融合质变的“化学反应”。可以看出,总台的节目生产已经摆脱了“唯收视率论”的传统观念,改而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融合传播下功夫,并希望在未来打造更多横跨台网、击穿圈层的“融媒爆款”。

  第三个关键词:好感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强调“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如何将中国声音传出去?文艺可能是最为轻盈的“使者”。在这一点上,《国家宝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就。去年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以国际合拍、合作的方式与BBC世界新闻频道、英国野马制作公司制作的纪录片《中国的宝藏》,在BBC世界新闻频道面向全球首播,为BBC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5亿户家庭呈现中国顶级文物的故事,超过30家的中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媒体对节目进行了报道。

  中英合拍制作团队历时1年,行程7000多公里,走遍8座中国城市,拍摄了8家博物馆,5个世界文化遗产,20多件顶级文物。这部纪录片邀请英国著名节目主持人阿拉斯泰尔苏克带领观众踏上博物馆寻宝之旅,试图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捕捉到回响,寻找古代文明的现代传承。旅途中,阿拉斯泰尔苏克亲身感受中国的历史悠久和幅员辽阔,倾听各行各业中国人的故事,他在节目一开始就提到,“惊奇于她的美和数千年文明的深度……如果不了解中国的过去,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今天的中国!”

  《国家宝藏》从火到海外、到落地海外,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上,留下了一个扎实印记。值得期待的是,第三季节目将于今年四季度正式回归。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要向世界讲好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拓国际视野,精心构建话语体系,主动加强媒体合作,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有力有效地传递中国声音、中国主张,增强国际传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者,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人民故事,是责任,也是义务。此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打造的《朗读者》、《国家宝藏》,正是文艺创作者紧扣时代脉搏,守正创新,扎根生活所交出的答卷。今年,文艺节目中心即将推出的首档非遗服饰文化传播节目《衣尚中国》将会聚焦在中华传统服饰上,将中国传统元素与时尚潮流相结合,助力中国文化远航世界。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之年,同时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工作者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更须奋鞭策马!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惟有只争朝夕,不断攀登文艺的新高峰!

(责编:小5)

吕逸涛新冠肺炎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