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2004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专题 >正文
制片人2004电视专业制片人23日圆桌会议实录(1)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31日00:08 新浪娱乐

  “创新、创意、制片人2004”——电视专业制片人圆桌会议

  时 间:2004年7月23日上午

  地 点:北京新世纪饭店二层海南厅

  主持人:高晓虹(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院长、教授)

  主持人: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早晨好,我们的研讨会现在开始!今天上午研讨的题目主要是围绕专题类节目展开,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上午主要的演讲人,主要有三位,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制片人梁红女士,她演讲的题目《打造栏目的DNA》,第二位是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栏目制片人,题目是《为市场定位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 新浪交友一展您的才华
,为观众制作》,第三位是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制片人李利影女士,她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法治进行时的成长之路》,这是今天三位主要的演讲人。

  今天上午参加会议的很多同志是来自全国各地各台非常好的栏目的制片人和负责同志,今天将围绕专题类题目作很好的研讨,专题类节目近几年经历起起伏伏,栏目不断被调整,,栏目的定位、名称也是不断调整,今天定位这样,明天名称又是那样的,另外栏目的时间长度,今天二十分钟,明天三十分钟 ,后天变成五十,今天放到一套,明天放到二套,栏目不断变化,最善变的就是栏目,娱乐节目也是这样的,栏目不断变化,在大变革和调整的时代,栏目的问题更需要做进一步的研讨,今天围绕这样的题目展开。

  梁红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94年进入中央台,先后在中央台《半边天》栏目做编导,到《今日说法》做主编,现在是《讲述》制片人,而且她任编导和制片人期间,有多部作品获得国际的奖项,还有就是中国政府很重要的奖项,而且个人的业绩也非常突出,多次评为中央电视台先进个人和巾帼标兵。

  梁红(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制片人):

  我想先请大家看一下,我带来的几个《讲述》和《周末讲述》宣传片,因为等会要用我们的栏目来举例。

  大家从片花可以看出,每个日常和《周末讲述》是以故事性的思路、悬念性的思路作为预告的方式。

  这次广博会把创新、创意、制片人2004作为主题之一是非常好的开端,因为没有电视市场的竞争,就没有制片人角色的凸现,的确在2004年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像一把随时掉下的剑一样悬在制片人的额前,制片人对收视率负责,对节目的品质负责,克服体制和机制的制约,率领自己的团队往前突破。加强品牌的影响力,理想和现实、挑战与荣誉,制片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也面临着抉择,听了几位制片人的发言挺有感慨的,制片人要把一个个事实包装成拉动观众眼球的真实,而且能够卖钱的,能够带来广告利润的真实,所以在这场电视大战中制片人面临很多的困惑,平时做节目中,我学新闻出身的,在过去我们不用顾及市场和收视率,现在很明显,制片人要把收视率、市场份额作为第一因素,显然不能适应现在形势的要求,我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究竟是事实本身离真实更近还是我们离真实的距离更近。因为有人说,比如说媒体采访,展现并不是采访者最想让观众听到的声音,而是我们让观众能够提高收视率的声音,我觉得从品质到收视率有很多的困惑。因为这个主题非常好,成为我们思考的开端。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打造栏目的DNA,这也是我在实践中从《讲述》的开创到现在想到的问题,因为大会的主持让我讲一讲《讲述》的背后,这些不一定能够作为经验传承给大家,只是给大家一些分享吧。

  我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什么是栏目的DNA,为什么需要锤炼栏目的DNA,锤炼栏目DNA中的两个误区。我把生物方面的用语跟电视结合,应该注册一个专利,其实可能不太成熟,但是能表达一个意思,现在竞争比较激烈,大家会想我为什么没有赶上这么好的题材和这么好的播出时间,为什么我们的栏目不能迅速成为品牌呢?《讲述》到今年7月9号是三年,《周末讲述》和《讲述》市场份额和收视率是央视十套的第一名,在业内和业外赢得一些口碑,去年我们囊括央视几乎国内国际所有纪录片方面的大奖,一个是在四川金熊猫国际电视节上获得最佳长纪录片奖和最佳创意奖,我们花了两万块钱的成本,跟国外花四千万美元的领奖人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他们拍的叫战争摄影师花了四千万美元,给记者的保险,包括设备,运到伊拉克的摄影器材几大车,我们的片子是编导坐了火车,拍了一个星期完成的,算是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大炮。

  去年中央电视台在中国政府奖长篇类第一名也被我们拿来,中国记者节的风云榜获得了中国政府奖特别节目一等奖的第一名,中国政府奖的特别节目花大概三十万左右,在全国特别节目评奖里面有几百万的或者千万的特别投资。在央视里面从十套的落地情况各方面不算最好的,去年是我们栏目比较丰收的一年,经过这些思考,把这些经验融入我今天讲的题目里面。

  什么叫栏目的DNA呢?在我看来生物的基本构成很接近,猴子和人类在人体的化学成份上没有很多的区别,从生物学可以得到认证。因为DNA不同,有脑有四肢有躯干有内脏的两种哺乳动物有了物种意义上根本的区别,不同的媒体像不同的生物种类,不同的栏目像不同的鼠和科,不同自然化的演化物种适应能力完成的,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打造一个独特的品牌需要更多的主观努力,只有真正与众不同的DNA,栏目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栏目的DNA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栏目在思想上的DNA。栏目在思想上的DNA是栏目对世界和社会的看法和角度,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对世界的看法怎么样,决定你在节目的思想走向,这是栏目在思想上的DNA。每个人对万事万物的反应不一样,每个媒体的从业者对同样的新闻报道有着不同的反应,这是媒体不同属性决定的。作为一家媒体作为一家栏目,应该对这种要求非常明确。在现代传播理论里面,立场和观点似乎不重要,每个从业人员说出责任心、道义感之类的话,好像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探讨的必要了,但是我们似乎更加关心方法的问题,这是基本被强调的问题,如果你对世界和社会的看法违反了基本的规律,你的栏目不会成功,而且会出大问题。对《讲述》而言,在创办之时,当时真情、聊天、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为主要的内容的栏目很多,当时我们在创办十套的时候,领导给我们一个任务,在十套有一个道德方面德育方面的栏目,道德在大家的印象中说教感比较强,怎样能够把它做得生动活泼,非常好看,打动老百姓的真情、聊天、百姓故事等非常多,怎样从栏目的定位上区别于它,我们分析了一下,这些栏目,趋同的特点是倾听老百姓自己的声音,我们想做这么一档节目,不能是模仿他们,我们决定了我们的定位在于我们的故事不应该是塑造人物的表面特征,反应人生转折几步甚至一步,跟其它栏目不同,表现不是漫长的人生之路,而是人生关键的转折点带给我们的故事和思考这是一个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因为热爱纪录片的同志可以注意到,纪录片近几年的趋势,外在的纪实感为主要表现方式,如果不记到这个人从起床到睡觉每一个细节就不算纪录片一样,但是其实去年为什么我们得到纪录片国内国际很多的奖项,我们栏目在纪录片的打造方面理念上已经跟传统的纪录片不一样了,我们认为口述最能反应人的内心激荡的情感,人生最难忘的一种故事作为情感的,不以外在的纪实镜头作为表现方式。

  过去传统的纪录片说到什么东西,会插相应的画面,以追踪纪实,有多少比例作为纪录片好不好的主要的特点。从一开始《讲述》的定位,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彻底抛去过去纪录片的追求,把外在纪实作为主要的记录,挖掘人的内心情感和经历,这些是作为口述主要的特点。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做了《讲述》的定位。刚才看的是《周末讲述》,用完全的口述为主的纪录片为表现形式,星期一到星期六在演播室两个人对谈,独特的人生经历是《讲述》思想DNA一大支柱。

  还有一个我们当时比较大胆,前几年媒体把揭黑、曝光作为新闻媒体的主打产品,对正面报道不屑一顾,打了这个空档,我们希望把正面报道做得大智大勇。最开始请普通人作为主角,讲述生命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青藏高原铁路一期工程的故事,很正统的题材,第一次审片在夏天的早晨,讲述的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理着平头,回忆铁路建设点点滴滴,风沙来的战友都不停地跳,以免被沙埋掉。我当时还在笑,为什么在笑,这是经验系统以外的东西,觉得非常新奇,当时审片只当成平常一期节目,没有期待从这期节目得到什么震撼,但是风沙过后,他们发现这些战士发现炊事班长不见了,这些战士最高的沙丘挖出炊事班长的遗体,班长是躬着腰,手紧紧抓住一袋大米,当时粮食供给非常非常少,一袋大米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的东西,随着战士的回忆还有很多的战士像炊事班长永远在青藏高原上,这个讲述人既不是应用也不是模范,在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庆功会录像很难找出他的身影,但是在他的记忆力,留存着这么多鲜活的生病和永远凝固在战友的心里,这一切足以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为几分钟此前对情感上的模式感到内疚,学会用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身边个体生命。学者写信读到了奉献无私等,所有的词汇都是这期节目没有使用的,所有的解读观众感动基础之上,通过审片的经历,知识可以通过学校完成,人的心灵世界最复杂的,很多真善美的东西存在人的本性,通过教育唤醒。《讲述》一开始的定位上针对学校之外人的心灵的教育完成的,以讲述精彩的故事为表现形式,以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为目的。马加爵学校的教育和导致感的教育成正比,在十套里,一开始做正面报道,包括道德类的定位在收视率并没有形成很高的期望值,觉得不高不低,事实出乎我们的意料,十套《讲述》在整个收视率的前茅。《讲述》栏目用阳光的导向抢占心灵高地,大家对正面报道不屑一顾,显示挑战意识。三年来,制作九百多期节目,为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努力着,也是我们媒体工作者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讲述》的实践证明,当前新闻传媒界之所以淡出正面报道,不是观众听众读者不接受正面事物,而是做报道的人没有按照受众者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做,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类共有的崇高情感成为《讲述》栏目思想DNA两大支柱。

  第二,艺术手段的DNA。因为在我认为栏目选择题材的构成方式确立,我们所说的构成方式,当然是指栏目对一个新闻事件观察角度,采访对象的选择,关心的问题以及对题材的反应和表现方式,表达方式跟栏目理念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构成方式的设计来自于栏目思想,来自电视制作的运动,不仅有传播学的理解,还有社会人文心理的表达,这就是艺术手段的DNA。在胡同听大爷大妈聊天,他们各自说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就是信息交换的平台,传播者展现传播能力的平台,观察时间长会发现,这其中有的大爷大妈的话比其它人有感染力同样的观点同样的话题,不同人表达出来效果就是不一样,久而久之,观点正确的大爷信息充分的大爷分析独到和表达的大爷成为这群老人的舆论领袖,这是传播理论应该研究的问题,包括朋友在一块说话有一个人表达独特非常有感染力比较爱听他的话,这应该得到传媒的启示。

  在形式的DNA,《讲述》栏目区别于其它的纪录片栏目,纪录片只有摆到现代进行时多少为品质的表现,《讲述》栏目有一个独特的选择,不是过去的故事还不讲,基本上选择的是存在于大家记忆深处的一些题材和故事。有的人认为《讲述》是反式的,《讲述》广播也可以办,为什么还要在电视上播送呢?我们并不是哗众取宠的标新立异,很多人生的记录无论用照相机摄像机除了口述任何一种表现形式记录过去,电视美学意义上追求,《讲述》魅力不仅仅是简单的传达一个故事,讲述个人表情,比如说嘴角一丝蠕动,一行似流非流的眼泪,包括面部表情,包括语流节奏,包括说话状态,都是一种画面的反应,东方卫视电视之后有一个广播版,包括主持人的表现非常有意思,通过广播会掩盖画面很多的表现,对《讲述》来说,在口述的时候,也有美学感,追求单一,单一蕴含着一种丰富和深刻,把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口述和表情,通过语流端到你面前,而且这样更具有冲击力。我们认为一个物种的发生发展,取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个栏目的发展壮大,要求积极主动体味环境。大家可以知道,一个新闻题材发现了以后,有七八家媒体,全国、地方的各种各样媒体采访,这些媒体如果反应前不是同一样角度和方法,我想电视就不需要有全国这么多的频道这么多的栏目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栏目,一个频道应该有它自己独特对艺术方式的DNA的追求,从思想的DNA和艺术的DNA,决定这一个是一个,才不能跟别人重复,并不是说题材撞车不是好事情,而是题材撞车以后,这个栏目有你自己什么样的反应角度和方式,跟别人区别的是什么。


评论 | 电视剧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mp3 明星美图 
 赵薇 鹏菲恋 好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