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细腻唯美的“韩流”叱咤国内荧屏,成为电视台赢取收视率的法宝。时下,“韩流”式微,摇曳着异域风情的泰剧悄然走红,颇有迎头赶上之势。
2009年、2010年,安徽卫视先后播出两部泰剧《天使之争》、《明天依然爱你》,成为泰剧在中国走红的起点:纠结动人的剧情,俊男美女的阵容,加上东南亚美丽的风景,这两匹收视黑马俘获了大批“粉丝”的心,也让泰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陡然飙升,多部泰剧接连亮相各大省级卫视、视频网站,在荧屏内外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泰风潮”。
曾经多坎坷
如今粉丝追着跑
对资深泰剧迷大薇而言,她的泰剧启蒙来自2003年的央视。“那会儿我还在上高中,央视八套播《俏女佣》,觉得女主角漂亮得不行,和男一号的感情太让人揪心了,我和闺蜜从此爱上泰剧。”
大薇所说,就是国内荧屏正式引进的第一部泰剧。这部《俏女佣》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泰米”(泰剧迷的别称),却没有真正走俏。2004年,湖南卫视重金宣传泰剧《出逃的公主》,也让大薇印象深刻,“晚上每隔十几分钟就来一遍广而告之”。但《出逃的公主》最终收视成绩却不如人意,一向喜欢重播剧集的湖南卫视在播过一遍后就把它锁入箱底。
此后,央视还陆续播出过《凤凰血》、《卧底警花》等泰剧,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响。“多数电视台对泰剧并不看好,一听就摆手。”华策影视负责引进剧业务的副总余海燕很能理解,“他们主要担心泰剧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和我们太不一样,国内观众难以接受。”
转机初现于2009年,安徽卫视推出泰剧《天使之争》,收视率数度跻身全国前十,百度还在贴吧首页位置上进行推荐,“感觉泰剧突然就火了,连央视都开始重播之前放过的泰剧,我记得光《卧底警花》前后就播了三四次。”大薇回忆,“很多人开始谈论泰国明星,贴吧里的‘泰米’也是那时候多起来的。”
2010年,安徽卫视首播《明天我依然爱你》,这是华策影视引入的第一部泰剧。“它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期播出的港剧《宫心计》。”余海燕对此十分吃惊,而大薇更是惊喜交加:“《丘比特的圈套》《我家的天使》《征服太阳》……屏幕上泰剧越来越多,好多视频网站还专门开出泰剧专区,‘泰风’真的来了!”
仿佛为了印证她的话,2011年,华策影视一口气引进6部泰剧,安徽卫视更是大手笔买入8部泰剧,宣布打造屏幕“曼谷之夏”;网络上,大量泰剧论坛、字幕组应运而生,更新时间紧跟泰国播出时间,丝毫不逊于日、韩等传统海外热播剧。在前不久落幕的上海电视节上,泰剧推荐会成为唯一以“出品国”划分的主题活动;只要泰剧明星来华,都能引起“粉丝”疯狂追捧,不久前,《爱在旅途》男主角Bie造访国内,数百名影迷甚至包机迎接,最终Bie不得不延长在华行程。
观众瞧热闹
虐恋情深是王道
追泰剧《爱在日落之前》时,大薇最爱看其中的“虐心”桥段,她自嘲“被折磨得不亦乐乎”,用掉三大盒纸巾,但总是擦擦哭红的眼睛又继续看:“虐得深,爱得真啊!”
和“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治不好”一样,泰剧也被调侃总结出三样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只不过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绑架、禁锢、女配凶”,也有人说“虐待、误解和床戏”,还有“绑架、床戏与冲澡”的说法。无论如何,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虐恋情深,这也是“泰米”们奉为王道的“至理名言”。
所谓虐恋情深,就是“爱你就要折磨你”。泰剧大多将故事背景设置为豪门恩怨或家族累世情仇,以白马王子遇见灰姑娘开始。听上去挺浪漫的,但这位白马王子可能是“咆哮派”,内心对女主角情根深种,手段却十分暴力:嘴上刻薄、怒吼很寻常,扇耳光也不鲜见,碰到女主角和男配角有来往,他一定狠狠误解,然后,半路杀出,把女主角一绑,带走关起来了事。在这期间,总会夹杂一个痴情但愚蠢的男配角,一个面恶心黑的女配角,前者好心办坏事,后者摧残女主角无所不用其极。受苦受难的女主角就在一连串打击里发挥野草精神,并由怕生爱,依恋上男主角,最后误会解除,善恶有报,皆大欢喜。
“泰剧最大的优势就是以曲折离奇的情节抓人,相对日韩剧的含蓄,泰剧对感情的描写更直接,而且在短短十几集里,就快节奏地把‘虐心’二字发挥到极致。”余海燕一针见血,“这比较符合大陆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目前的收视习惯,她们看得很过瘾。”
熠熠生辉的偶像明星同样是泰剧走红的重要原因。泰星多混血,高鼻深目外形俊美,“泰米”们往往自豪于自己的偶像是纯天然“原装”,不像日韩明星多有整容嫌疑。而且,泰星多半身材上佳,影迷们甚至详细分析哪位明星适合穿军装,哪位穿衬衫最出彩,泰剧中大量的出浴戏、海边戏,也往往是为显露男星身材,由导演刻意安排。
此外,泰剧的布景、造型、化妆、服装都洋溢着浓郁的东南亚风情,画面色彩艳丽,加上时不时出现令人垂涎的泰国美食、旖旎的泰国风光,更让吃惯了日韩大餐的观众倍感新鲜,欲罢不能。
公司数钞票
物美价廉最重要
既然有市场需求,电视台和相关影视公司自然闻风而动。引进泰剧,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买卖。余海燕爽快表示,投入产出比是公司运营最要考虑的,买泰剧,自然是希望“小兵立大功”。近年来,引进剧价格水涨船高已不是秘密,2004年时,港剧一集可以卖到一万美元,2008年涨到两万美元左右,“现在最好的港剧要五六万美元一集,真的十分昂贵。”余海燕说,“韩剧也是如此,最早几千美元就能买到不错的韩剧,现在已经飙升到三四万美元一集。”安徽卫视的工作人员小P表示,这个价格虽然比国产剧要低,但已经堪比电视台自制剧的成本,与其买这个价格的引进剧,倒不如去做自制剧了。
相比较而言,泰剧就划算得多。一般泰剧几千美元一集可以轻松购入,虽然眼下行情看涨,泰剧价格也有提升,余海燕透露,最好的泰剧目前可以到2万美元左右,但一线泰剧的价格也不过二线韩剧的水平,和它所产生的收视与口碑成绩相比,实在算得上物美价廉。
公司买入版权,重新进行配音、上字幕(有时这项工作也由电视台完成),电视台选择中意的剧本,再向广电总局申请立项,得到批准后购买播出,这是引进剧的一般流程,也是为什么众多观众抱怨“电视台播放的泰剧都太老”的原因。“影视公司过海关买来,已经滞后了几个月,申请立项再花费几个月,后期还要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校对和编辑。”小P解释,“再者,选片时台里也会比较谨慎,会选择在泰国播过的,比较经典的老片”。
小P还介绍,电视台引进外片有限定配额,一般省级台一年只有20集左右的引进剧指标。像安徽卫视这样的大台,指标往往不够用,只能到地方台去买别人不用的空额,或者在今年指标用完时,先用明年的指标。如果是后者,片子也只能延续到明年再播出,所以,“一部泰剧晚于其国内两到三年在中国播出,是很自然的。”
圈内析门道
取代韩流还嫌早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泰剧,反正我瞧不上。”说这话的老C,多年在央视负责引进剧的工作。和他一样,圈子里对泰剧“瞧不上”的人并不少。在这些专业人士眼中,泰剧存在着模式化严重、制作粗糙等诸多问题。正是基于这些理由,他们对国内的“泰风”能吹多久,能否再现“韩流”鼎盛时的风光,都抱怀疑态度。
“从头到尾一根线剧情,看起来曲折离奇,其实,折腾来折腾去就那么三四个人,一件事儿。”老C认为,平铺直叙已经让人难以忍受,最可怕的是洒狗血式的平铺直叙:暴君式的男主角、忍气吞声的女主角、激烈的对抗戏份,丑小鸭最后一定蜕变成白天鹅,女主角总在被强吻后莫名其妙地对男主角产生好感,这种脱离生活逻辑的套路,被老C斥为“离谱”。他瞠目结舌,也被“雷”得够呛:“你看美剧、日剧,情节紧凑但不忽悠,主题又有深度,相比之下,泰剧题材单一,又天花乱坠,反而显得太假。”
部分业内人士对泰剧不仅评价不高,他们对“泰风”能否取代“韩流”,登上引进剧顶峰,也持怀疑态度。“一是韩剧毕竟有这么多年的国内基础,他们整体的制作水平也比泰剧要成熟;二是近年来国产剧发展较快,从文化认同上,观众还是最爱看自家的故事。”央视八套的何姓制片人这样分析。而有些“泰米”也认同这一观点,“总体而言,泰剧没有特别让人震撼的作品,而且,现在很多‘泰米’都是冲着明星来的,一部两部看着新鲜,再多那些套路都会背了。”大薇很坦率。
不过,余海燕还是很乐观,她深信套路弊端是任何一种剧都会有的问题,即便是当初如日中天的韩剧,也一直存在争议,而泰剧刚刚进入中国,甚至刚刚走向国际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目前泰剧已经注意到题材雷同等问题,并开始改进,我们这次引进的《花环夫人》,就是一部由文学名著改编成的泰剧,讲述一个女人的史诗。”
没有大陆剧的山寨,没有韩剧的拖沓,又没有日剧的复杂,无论能否称霸引进剧,看着养眼又放松的泰剧似乎还将保持一种迅猛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不少电视台和影视公司也因此受到启发,准备开拓新的市场,央视八套就瞄准了奥地利、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的电视剧,而华策也在考虑引进新加坡、马来西亚、土耳其、巴基斯坦等更加“冷门”的电视剧了。
链接
泰剧在泰国
泰剧在泰国同样是最受百姓欢迎的电视娱乐节目。泰语中电视剧叫作Lakorn,其准确定义为:使用泰国语言演出的浪漫爱情连续剧,由此可知,言情偶像剧在泰剧中占绝对主流地位。Lakom通常改编自畅销的言情小说,其余种类的电视剧还有鬼神类和暴力类。由于信仰和传统原因,泰剧中很少出现喝酒、抽烟的画面,就连吻戏也往往是男女演员“借位”完成,床戏虽多,通常几秒钟空镜头一带而过。
泰国电视台比较著名的有三台、五台、七台和九台,目前国内引进的泰剧也都是从这四个台播出的作品中挑选的。泰国人习惯从晚上8点半开始看电视剧,这一活动可以持续3至4个小时,这源于泰剧有趣的播放方式:通常情况下,每个频道会同时播放三部电视剧,但每部每周只播两到三集,每集两个小时,一部连续剧可以播出三个月——这是电视台为最大限度吸引观众采取的办法。
泰剧走向世界的时间并不长,此前多局限在老挝、越南等周边国家。中国可谓泰剧海外发行的最大市场,尤其近年来,泰国十分重视与中国的电视交流和交易。早期泰剧没有“国际声”即除去剧中本国语言对白之外的所有声音,主要包括背景音乐和动作效果。而一般引进剧都自带“国际声”,方便引进国直接添加翻译对白。由于与中国的合作增多,2005年后,泰剧普遍出现“国际声”,一些电视台甚至会把母带对白先翻译成中文再卖出。泰剧的另一特点,都是标清画质,没有高清作品,在中国播放时经常会遇到画质不清晰的问题,在中国“泰风”的推动下,泰国方面已经宣布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制作、播出一些高清制作的电视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泰国华人不少,中华文化的影响也很深远,泰国也有了不少关于华人的电视剧。譬如泰国三台2008年制作的《牡丹花的最后一瓣》,就是描写上世纪50年代泰国华人的奋斗史,其中华人女性角色有这么一句台词:“勤劳、坚韧、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由此也可看出泰国电视台对华人的尊重。
现在,越来越多的泰星在学习中文,频频造访内地,力图开发中国市场。他们对自己在中国走红,先是惊讶,而后也有自己的理解。因《天使之争》而为国内观众熟知的泰国当红艺人Pong,就曾如此解读泰剧走红中国的原因:“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韩剧,是真的苦情,最后结局总是很凄美;而泰剧则好人坏人,善恶分明,通常苦尽甘来,最后是大团圆结局,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
2009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当天,泰国总理阿披实在会晤中国总理温家宝时曾表示,两国政府将就泰国电视节目在中国频道播出签署意向书,并表示,泰中两国文化联系密切,两国人民有共同的喜好,这一合作将为泰国文化在中国的展示创造良好机会。这一政策导向,势必也将助力“泰风”愈刮愈猛。
(责编: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