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临几乎每年都上春晚,他的节目虽然不像赵本山那样稳坐头把交椅,但是每次都有经典流行语出炉,比如“有事儿您说话”、“冲动是魔鬼”等等。而郭冬临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幕后推手——著名编剧王承友。这位为郭冬临创作过《有事您说话》、《实诚人》、《新闻人物》的作者,是原沈阳军区话剧团艺术室主任。和郭冬临合作了十几年之后,他也成了春晚语言类节目不折不扣的大腕编剧。而王承友写的小品第一次上春晚的时候,他本人居然还在家里看直播呢。
□特派记者梁巍
上春晚 靠的不是关系
1987年王承友开始接触小品,“那时央视刚开始举办小品大赛,我还是艺术室的创作员,写小品是上级派下来的任务。”1995年10月份,王承友突然接到央视春晚导演组的电话,找他到北京参加春晚预备会,要求编剧们提供小品素材,请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当年的喜剧编剧队伍中,王承友名气并不大,最大腕的还是梁左、梁欢兄妹俩。王承友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汇报了三个本子,“导演组相中了《一技之长》,就是后来的《有事您说话》。”
开完会王承友就回到了沈阳,10天之后剧组又找他回去,住进梅地亚酒店。到了北京王承友才知道,导演组把演员都找好了,是郭冬临、李文启和买红妹三人。真正开始磨剧本时,王承友才发现,写晚会小品和写参赛小品太不一样了。“参赛小品结构严谨、完全按照传统戏剧的要求做,而晚会小品要求的是喜剧效果,拼的是包袱,必须得‘大雷子’、‘大咔嚓’,‘小龇牙’都不行。这些我完全不懂,两眼发直,每天跟演员反复讨论、反复改,10天憋了四稿出来,才得到肯定。”写完本子之后,王承友又回沈阳了,此后就再没音信,连他自己都快把这件事忘了。到临近春节时,接到了春晚导演组的电话,通知他这个节目能上春晚。“大年三十晚上,这个小品真的演了。当时确实挺激动的,自己都有点儿不敢相信。”而此时的王承友还留在沈阳的家里过年呢。
后来王承友才听导演组的人说,这个节目是导演力保的。“那一年郎昆是总导演,金越是语言类节目负责人,他俩很看重这个节目。这些年总有人传上春晚是不是要走后门托关系,但是我没感觉到,我没有任何关系,谁也不认识。”
写本子 得到老百姓共鸣
王承友和郭冬临搭档其实是后来的事情,因为第一次这个节目《有事您说话》上春晚的时候,王承友和郭冬临还都是新人,两人也没什么交情,唯一的一点接触就是讨论本子而已。王承友对于头一回上春晚也没抱多大希望,因为他并没有想着通过上春晚就能飞黄腾达了,毕竟他也不是演员。后来发生的两件事情,也让王承友觉得,参与春晚最大的乐趣就是替老百姓说话。
就在《有事您说话》上了春晚之后,郭冬临遇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郭冬临那时候在春晚还算是新人,正月他坐车出去办事,那时候还是‘面的’,司机左打量右打量,问他‘你是不是演《有事您说话》的那位?’搞得郭冬临还挺激动,连忙点头。司机就说:‘你怎么把我演了呢?我出差就总往家拿宾馆的牙刷,我媳妇总说牙刷掉毛。‘然后说什么也不要车钱,俩人在大马路上拉扯半天,搞得郭冬临扔下20元钱赶紧跑了。”多年以后,王承友也遇到一次这种事:“我打车去影视之家,司机知道影视之家是春晚剧组的驻地,就好奇地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参与创作过《有事您说话》。没想到他也挺激动‘那演的就是我呀,我就总往家拿牙刷……’当时我也挺激动,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观众们还能记得,这说明我们的人物创作是成功的。”
最头疼 节目审查和换演员
春晚节目审查,总是充满浓浓的火药味儿,时不时就传出某某被“毙掉”的消息,作为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创作者来说,王承友的压力则更大。就说审查节目吧,王承友发现央视领导的笑点都比较高,没有观众那么容易就笑出声来,所以节目审查的现场十分紧张。对演员来说更是如此,王承友和郭冬临也曾探讨过这个问题:“演员在舞台上都是脆弱的,他们需要从同观众的互动中得到信心,头两个包袱不响,他们心里完全就没底了。最近导演组天天都开会,反复讨论反复修改,我们都很怕接到导演组电话。每次接电话就意味着要改,要砍包袱。”
改稿对于王承友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改稿也不是最麻烦的事儿,因为郭冬临他们都是很成熟的演员,很多包袱自己都会修改。所以我常说,作者提供‘清水房’,演员完成‘精装修’。同这些比起来,最揪心的是换人。”去年,王承友为郭冬临创作的《新闻人物》就遭遇了好几次换人风波。“《新闻人物》前后换了四个人:杨童舒、王红梅、姜岩,最后是周涛。杨童舒和王红梅都不错,但她俩排练时间相对不是很长。最长的是姜岩,审查、联排全参加了,到最后给人家换下来,结果大病一场。”
王承友透露说,换人都是导演组的意思。但是换来换去心理压力最大的还是郭冬临,因为每次换人都要再三地解释和安慰。“就像那年《我和爸爸换角色》,闫妮跟着排了好几个月,最后被导演组换掉了,搞得冬临心里过意不去,同时也担心人家误会。”
一身汗 被道具饺子吓得腿抖
很多上过春晚的演员,在直播时都怕出差错。王承友也不例外,他就曾经被道具饺子吓得魂儿都没了。当时郭冬临和黄晓娟、魏积安表演《实诚人》。之前设定的开门包袱是郭冬临吃饺子,一上来一口就吃五六个,将那种热闹喜庆的气氛烘托出来。而那次差错,就出在郭冬临吃的饺子上。“彩排的时候,我们用的都是小饺子,所以郭冬临一口能吃进去五六个。等到直播那天,我接到道具组送来的饺子一看就傻眼了,全是大饺子,这种饺子郭冬临最多能一口吃两个,原先设定的热闹劲就肯定没有了。我当时两腿都发抖了,冷汗全都下来了,心想这小品肯定够呛了。”王承友急得在演播大厅外面直转悠,突然就发现在桌子上不知是谁吃剩下的半盒小饺子。他端起来就往回跑,把小饺子摆在盘子中间,周围还是用大饺子掩盖一下。端上去之后,郭冬临的表演才得以顺利进行。
有了这次教训,王承友在今年的创作中就更加细心了:“我得把可能出现错误的环节减到最少,不容易掌控的道具就尽量不用,不好把握的细节也能避免就避免。好在我和郭冬临合作这么久了,很多时候我们的创作理念都很一致,也不会有什么矛盾,一直都很顺利。”A2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