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湖南的电视荧屏,娱乐、星光总是占据第一印象。但在热闹的综艺之外,也有一类节目和主持人,以朴实的姿态记录普通人的真实情感、将社会的冷暖娓娓道来……他们不算光鲜耀眼的明星,却是万千百姓心中的“民星”。我们在今日推出“非常主播”系列报道,便是以这些民生主播们为主角,以他们的经历和讲述,为你呈现湖南电视荧屏生态的另一面。 新青年
不想当众挨批才努力干下去
1999年,王燕第一次去录《新青年》,这个机会她等了三年,而一起进入电视台的同学早就是主持人了。
“最早只是说试镜,不是说要我,就给个机会试一下。”她没想到这会是自己主持生涯的开始。“第一次和我搭档的是《湖南新闻联播》的老主持人,录之前我腿肚子直打哆嗦,我悄悄问他紧张吗,他说不紧张啊,结果我更紧张了。”
这是一档高端谈话节目,对话的都是各路精英。“压力很大,不过不是因为身份,这种压力主要是知识层面的,你要去跟他们对话,不能太让人家觉得你不懂。”就是那时候王燕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确定了下一期的话题,她就会跑图书馆找资料恶补。
逼着王燕往前走的,还有害怕当众丢脸的压力。“当时的制片人要求很严格,她会在现场当着嘉宾和观众的面,大声说,王燕你这么做不对。那时候年轻啊,也好面子,一做节目就想着,千万不能丢脸,可以说我是因为不想挨批才努力干下去的。”
1999年入行,2009年拿到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等级的“金话筒奖”。
十年间,王燕已是湖南荧屏的一个熟脸。她曾是各种大事件现场的播报者,也是百姓情感的代言人。对自己的主播人生,王燕说:“整体来说,我还是很感恩的,一个资质平平,长得也一般的女子,能走到今天,这让我明白坚持和努力是有意义的。”
本报实习记者沈参 记者展娟娟 长沙报道
新闻联播
一件黑衬衫连穿了3天
《新青年》后,王燕主持了《湖南新闻联播》。
2008年汶川地震,她在成都演播室负责连线,每天从7点到晚上11点,逢整点连线,结束就是十一点半。“每天都累得脑壳发晕,睡不足四个小时。”有一天晚上发生了余震,很多同事都感觉到跑了出去,王燕却完全不知道。“他们都跑到宾馆的坪上去了,结果我睡得可香了。那时候,唯一想的是睡觉,太累了,我一定要在床上睡,大不了当因公牺牲了。”
因为突发事件编排完全混乱,随时可能需要连线,王燕只能守在机房旁。去汶川时碰上了国家哀悼日,没有带全黑、衣服的王燕,托同事买了一件全黑的衬衣,结果那件衬衣她就穿了三天,“一天连线十几个小时,三天都没换。”
寻情记
受琼瑶影响,最崇拜“未来老公”
2009年,她接了另一个节目《寻情记》,之前做的是新闻类节目,而到了《寻情记》采访对象变成老百姓,话题也不一样。“我原来的经验不适用,不能很好地打开话匣子,也苦恼过。”
于是每次进演播厅前,她都跟自己说,“你是来听故事的,而且还是别人最隐私最宝贵的故事,能收获到很多人生的经验。”
在《寻情记》里听过了那么多“爱恨情仇”,但生活中王燕依旧对感情充满了期待。在被问到最崇拜的人时, 她的回答透着一种小女人的气息:“未来的老公。”
“因为上学的时候深受琼瑶小说的影响。”她说上初中时琼瑶小说正好盛行,“琼瑶的所有的小说我都看了,里面对男性的爱都是仰视的,我受她的影响很深。所以我一直相信有浪漫的爱情存在,也一直相信婚姻可以给人依靠。
[生活方式]
她发明了“倒计时法”
十多年来,王燕的生活里除了工作,没有太多的私人空间,甚至接受采访,对她来说已经是一种休息了。“忙的时候,周一早上醒来,想到接下来要做的事,都想着睡过去吧,不要再起来了。”
为了让自己积极起来,她发明了一种“倒计时数数法”:“每天先想着到底有多少事情要做,然后解决一件,就来个倒计时:已干掉一件,又少了一件,距离成功还有多远。”
仅有的放假时间,她最爱做的是找人来家一起做饭吃。“我把这个叫饭聚,不是饭局。找几个朋友一起来自己做饭,然后聊聊生活,这样是种减压的方式。”她说最多的时候可能请七八个人来,“每次我都会发短信说,今天休息,来‘燕窝’饭聚,然后一帮人就来了。”
[同题问答]
Q1.天分、勤奋、运气,你怎么排序?
我会把运气排第一,然后勤奋、天分。
Q2.如果不做主播,有想过去做别的吗?
没想过,还是做电视吧,除了这个我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了,就像索尔仁尼琴说的,人到中途再来改道是很痛苦的事。
Q3.做新闻主播收入高吗?
还可以,我挺满意的,虽然不能说像做生意的人一样多么富有,但能够保证我过上曾经想象的独立女性的生活。
Q4.你理想中的民生新闻应该是什么样?
很简单,贴近老百姓。
Q5.你对民生新闻的责任怎么理解?
就是为老百姓说话。
Q6.用两个词语来描述你现在的工作。
忙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