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四十八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目前正在央视一套黄金强档、四川卫视、深圳卫视三家平台强势热播。拒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剧的平均收视率已接近2%,大约每天有6000万观众收看该剧。作为一部反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导演吴子牛一直坚持“一定要千方百计再现时代气氛”、“细节是最有说服力的”,除了在一些重要的史实方面直言不讳,在细节处也从严把关,务求“贴近真实”,其中一些历史影像的运用,以及演员口音的精准把握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
为了真实再现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风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除了严格按照图片和影像资料“再现”一系列场景,比如邓小平宽街住宅、叶帅故居、人民大会堂台湾厅等,还采用了大量历史影像资料,通过“无缝嫁接”的方式呈现在剧集中,如邓小平复出后在工人体育馆观看足球比赛的画面,邓小平访问日本时的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和70年代末东京街头的面貌,以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长安街景等,而剧中毛主席的画面则直接取自开国大典的素材。通过这些历史影像的巧妙运用,不仅原汁原味再现了当年的社会风貌,还增加了一些观众的带入感,而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前后对比,也令人唏嘘。
除了道具和影像资料的运用,导演吴子牛在选择演员时也从严要求,除了外形外,口音也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为了贴合史实,剧中马少骅从头到尾都是一口四川话。导演吴子牛表示,虽然马少骅从小在贵州长大,有讲四川话的底子,但还是每天都要练习,“我们一见面的时候,我就问他会不会讲四川话,他马上就用四川话回答我。不仅这样,在拍摄的过程中,他天天都要听邓小平的原声录音。”
此外,吴子牛对一些串场的演员也毫不放松要求,“成都的农贸市场里,买菜的演员一口重庆话,我们又专门找了成都人把配音矫正过来,尽量贴近真实。邓小平在四川到装了沼气的农民家看望,我们专门从四川人艺请来讲四川话的演员。黄山上的老太太则是专门从合肥请来的。”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