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令》和《司藤》最初都不是平台S级的项目,都体现了在有限的预算下适当取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重要性。
一季度最火的两部剧莫过于《山河令》和《司藤》。年初播出的《山河令》市场影响力延续至今,片中的服装、道具被争相拍卖,演唱会一票难求。4月20日,大麦数据显示《山河令》苏州演唱会共累计60万人次参与抢票,14秒内被抢空。《司藤》则胜在类型和人设的创新上,这部剧在题材上属于国内比较少见的奇幻悬爱题材,女主角司藤傲娇又独立的人设也颇具稀缺性。
《山河令》和《司藤》都是优酷的定制剧,4月23日,《山河令》总制片人马韬、周照中,《司藤》总制片人伍星焰、闫丹丹在优酷媒体沙龙上介绍了这两部剧在制片层面的实践以及关于剧集工业化的思考。
成本意识
“工业化就是‘适配’。”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表示,“优酷在每个工种、每个环节不选最贵,要选最合适的。”
《山河令》和《司藤》最初都不是平台S级的项目,都体现了在有限的预算下适当取舍,把钱花在刀刃上的重要性。
《司藤》最早从2017年开始前期筹备,到2018年原来的剧本被推翻重新开始,因此省钱的意识刻在了导演、造型、美术等主创人员的骨子里。最终这部剧提前两天杀青。“提前杀青相当于省钱了,我们相当于在预算范围内省了几百万,导演如释重负。”总制片人伍星焰透露。
预算有限,这部剧首先要保证的是实景拍摄。最初的预算只够在棚里拍,制作方在与平台沟通后增加了一部分预算,支撑团队完成了实景拍摄和特效部分——从香格里拉、大理、西双版纳到无锡和横店,1.3万公里的路,全程没有制景,基本上都是大自然实景。为了省钱,在云南当地转组时工作人员都是乘坐大巴,只有跨省才会坐火车。
《司藤》播出后,女主角司藤的民国旗袍造型吸引了很多人,这部分服装造型的钱自然也不能省。此外,还原大场景的钱也必不可少。“司藤上岛去找白英尸骨那场戏是在晚上拍摄的,用灯和发电机把整个小岛都照亮了,很多特效大家看不出来,但其实岛上面的塔都是做的,悬崖基本都是后期做的,这些钱我们一定不会去省的,所有钱都是用在保证拍摄效果上。”伍星焰表示。
《山河令》则在筹备期间遭遇了疫情,突然的停工让总制片人马韬担心剩下的钱能不能把整部戏拍下来。重新开拍之后,一方面,这部剧的场景比较多,需要协调的地方比较多,另一方面,当时横店好多组在拍摄,导致景、棚等纷纷涨价。
两位主演张哲瀚[微博]和龚俊[微博]当时的价位不算贵,作为一部讲究意蕴的武侠剧,《山河令》主要的花费在于服化道和特效。
“一开始剧本里有400多个场景,看预算的时候我们很担心会拍不完,后来我们对很多场景进行重复利用,比如同一条河用了很多次,同一个山洞也用了好多次。另外,我们要营造江湖感,有很多老戏骨的群戏,为了节省经费,我们就潜入到别的剧组,问那些老演员能不能过来我们剧组演一两天。”《山河令》优酷总制片人周照中透露了该剧的省钱“秘诀”。
国剧工业化的可能性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工业化水准有了显著提高,比如2019年的《长安十二时辰》就因为精致的服装、化妆、道具和场景被观众评价为“无限接近历史上曾被幻想了无数次的大唐盛世”。《山河令》和《司藤》也都尽可能还原了原著中的名场面。
谈及国剧工业化,伍星焰认为,国内影视后期的工业化已经慢慢成熟,特效流程也更精细化,当这些头部企业成长起来,就会成为国剧工业的中坚力量。在她看来,工业化、流程化主要指向的是科幻剧,但国内的科幻剧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相应的,诞生于中国本土的武侠、东方奇幻类型则有望形成自己的“国风工业化体系”。
《司藤》的筹备拍摄过程中也涉及到一些工业化流程,比如优酷有云尚制片系统,每一天的花销、每一天拍多少页等都可以在云尚制片系统同步,剧组和平台的人能一目了然。“今天拍了什么内容,因为什么问题这页少拍了,因为什么问题加戏了,还有当天的剧照,这些素材我们都会上传,在北京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了解我们在剧组发生的事情,从而随时调整工作安排。”在伍星焰看来,这些都是“品控”的一部分。
《山河令》优酷总制片人闫丹丹认为,工业化应该是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一些产品可以服务于整个拍摄和项目管理,比如优酷的云尚制片可以支持管理几十部甚至上百部处于拍摄中或者后期的剧组,让制片人更轻松的管理项目。而在成片阶段,使用A-B-Test产品上传和管理不同剪辑版本,配合观众前测调研,则让片方和平台更容易推出符合观众口味的内容。
“这不是为了数据化评估操作,我们只是借助这么一个软件上传和管理项目,同时收集观众的意见反馈。比如说在《司藤》的前几集涉及到男性、女性观众的比例问题,我们可能会通过他们评估的报告去调整最终的精剪版,调整之后的最终版本我们都比较满意。”闫丹丹透露。
而在更早期的剧本阶段,优酷的评估中台会起到为剧本保驾护航的作用,从立项开始到分集内容都会提供评估意见,保证剧本达到80分以上的水准。“现在很多观众都在吐槽剧本质量,优酷所有定制剧本都是这么一个过程,剧本达不到我们心目中的标准是不会开机的。但具体的创作我们从来不干涉,我们只是说这个类型定位如果明确,故事情节和人物相符,那就可以拍了。”在周照中看来,平台在这当中的作用主要是保下限。
目前国内已经一部分剧本工作室会借鉴国外的工业化流程,有人专门负责大的结构,有人专门写台词,不同的人专注于自己强项共同创作一个作品。但对于平台来说,工业化不是唯一的维度,而是会从适配性、IP的市场关注度等多个维度去评估一个剧本。
尤其在源头的创意环节上,工业化不是全部。在闫丹丹看来,具体项目的改编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工业化流程,因为像《司藤》这样的小说要重新搭建世界观,过度强调工业化反而会限制创作,只能做出一个很笼统、没有新意的东西。“《司藤》《山河令》为什么好,其实是因为人设创新和世界观创新,我们不得不承认剧作有一些基础的框架和方法论,但是创新实际是要脱离这些框架才能产生。”
眼下,国剧工业化距离好莱坞还有差距,但也有走出自己道路的可能性。好莱坞分工细致,各司其职,在马韬看来,照搬西方模式不一定适用于国产剧,还是得中西结合。“他们铺轨道的人专门铺轨道,我们恨不得一个人多用,做各种工种,发挥更大的能量。”
(责编:拾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