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前线》中有两条主线,有政府军、反政府军的冲突,同时也安排了一条钻石走私的传奇故事线。
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小国卡巴利亚突然暴发,中国医护人员去往非洲展开防疫和救治工作,中国援助卡巴利亚抗疫医疗队队员郑书鹏(罗晋[微博] 饰)和调查记者、自由撰稿人何欢(毛晓彤 饰),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反政府武装控制的疫情中心……
为了增强剧集的可看性,电视剧《埃博拉前线》中有两条主线,有政府军、反政府军的冲突,同时也安排了一条钻石走私的传奇故事线,这些都跟医疗队日常救治穿插在一起。
和许多类似关于瘟疫和灾难的影片一样,《埃博拉前线》也有真实的故事原型:以2014年中国医疗队奔赴非洲西部多国参与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这一事件为核心原型,同时也把中国援非医疗几十年间的各类故事浓缩与融合进去。
该剧将于12月8日起每天19:30在浙江卫视、北京卫视播出,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每天22点跟播卫视。
筹备三年:实地采访,真实呈现
据总导演杨文军介绍,《埃博拉前线》是一个关于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同时也要呈现每一个人的选择。而为了让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足够扎实,剧本做了三年多,采访了各个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和亲历者,积累了几百小时的采访素材和近千万字的采访记录,尤其这样一个基于真实的故事,更需要“武装到细节”。
比如关于口罩的戏,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观众可能会觉得,面对传染病,不戴口罩很奇怪。但是真实历史上,当年的西非没有那么多的医疗物资,而埃博拉病毒虽然是烈性传染病,但却是通过接触传播,而不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剧中有很多让大家捏一把汗的不戴口罩的戏。同时,剧中涉及眼睛取眼内液、妇女分娩、外科手术等情节,也经过“剧本采访—写作—相关专业专家逐字校对—定稿”这一流程,拍摄现场也有当地医生指导。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工作生活,《埃博拉前线》主创人员组成考察组去往非洲实地采风,先后去到塞拉利昂和坦桑尼亚,就当地市场、医院、村落、渔港、街巷等地,就医疗卫生、传统文化、风土民情、自然风貌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考察的一个重点就是位于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郊的中塞友好医院——2014年中国援塞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疗队就驻扎于此,五年过去了,当时抗击埃博拉疫情时留下的痕迹仍然有迹可寻,包括临时隔离的痕迹、相关宣传画等。
考察组也参观了埃博拉疫情暴发期间由中国援建的项目——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中国国家疾控中心CDC的阚彪在此负责,调研中,他也向考察组详细介绍P3实验室的工作过程,并且带领考察组隔着玻璃窗观看P3实验室的检测过程。
总制片人茅熠也介绍道,剧中跟病毒相关的P3、P4的实验室的美术搭建、美术设计都是一比一进行实景还原:“P3、P4的实验室是在水、气、废弃物等等方面都是有高标准要求的,(剧中)基本上肉眼可见的各类设备和系统全是真的,包括消毒的喷淋系统产生的气雾,也是真的,不是特效做的。”
埃博拉出血热:不作为“奇观”的残酷段落
虽然我们已饱受新冠病毒的折磨,对于传染病已不陌生,但或许我们仍旧很难想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恐怖。
埃博拉出血热的感染者会严重发烧呕吐,且呕吐物里都夹杂了血水和脏器碎片,严重者甚至会全身融化,成为一具“血尸”,埃博拉感染者的死亡率在50%-90%之间不等,最快可在感染后一天内死亡。
在《埃博拉前线》中,也正面呈现了埃博拉出血热的恐怖:一位前去援非的医护人员被一位感染者吐的血喷满了面罩,当即愣住;在疫区,跟随着镜头,将会面对随时看见混着内脏碎片的血的“正面暴击”。大概没有什么比这样一场天灾降落在人身上所造成的悲惨更让人动容:《切尔诺贝利》中,一个年轻的消防员因为最靠近辐射核心,变成一具黏糊糊、悲惨死去的僵尸,被拿出来当作一个近乎奇观的桥段;而谈及埃博拉,感染者几乎普遍有极容易让人产生生理不适的出血症状。
《血疫》中曾对于埃博拉疫情的发病机制进行描写:“莫内俯下身,头部搁在膝盖上,随着一声痉挛般的呻吟,胃里涌出巨量血液,泼洒在地上他失去知觉,向前倒在地上。房间里只听得见他喉咙里的哽咽声,他已经昏迷,但还在继续呕出血液和黑色物质。这时响起了床单撕裂的声音,那是大肠完全打开,血液从肛门向外喷射。血液里混着肠壁组织,他排泄出自己的内脏。肠壁组织脱落,随大量鲜血一同排出体外。”
真实参与过救援工作的人介绍,四级病毒是一个非常高等级、全新的病毒种类,剧中呈现的内容是对刚接触到这个病毒的人的反应的真实体现——大家不会那么无畏,首先是恐惧。
由物到人:真实的“战疫”故事
总制片人茅熠谈道:“2018年是中国援非医疗55周年,有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叫《医道无界》,它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援非医疗的点滴,其中有一集讲的就是2014年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这样一个核心的事件。我想,将近60年的长河肯定有非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另外它还将是一个非常紧张的故事,它有可能形成一个点、线的联动,这是我当时最初的想法。”
关于故事的设置,总导演杨文军介绍:“一条是跟钻石走私有关的故事线,另外一条是拯救生命的线,听起来都很激烈紧张,但其实在医疗队和检测队这边,可能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每天都是头破血流的救治,它是有很多的规则,比如咱们医疗队刚到的时候,因为当地执行的是另外一套医疗体系,不允许马上救治病人和诊疗,只能留观。我觉得恰恰是这些潜藏在我们认知表面之下的细节和故事,更有动人的力量。”
剧中有一位当地医生叫盖斯姆,而这个非洲医生也是《埃博拉前线》的原型人物曹广在几内亚援助的时候真实遇到的。曹广谈道:“我的搭档医生就是叫盖斯姆,他最后也是因为埃博拉去世了。大家在片子中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衣服上都有编号,我的编号是3481,剧里是3281。包括病人的床号也做了还原,我们援几内亚时第一个去世的病人与剧中一致,也在第18床。当然可能对于很多观众来说18床和10床没有区别,但是这个数字对我来说却是非常敏感的数字。”
剧中罗晋饰演的医生长期需要穿着防护服,拍摄时使用探针镜头生动地呈现厚厚的防护服后面医疗队员们汗如雨下、毛孔翕张的细节状态,观众也可以直观体验到那种闷热,同时拍摄也使用了头盔摄影机,构建第一视角,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剧情的紧张氛围。
(责编:珞小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