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一样的灯光和序曲,不同以往的是,这一天,走进《艺术人生》演播室的四位客人,都曾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但他们的姓名或面孔,对于观众来说都算不上熟悉。
不知不觉间,春晚已经陪伴我们度过了20多年。经过了岁月的打磨,正渐渐从“明星大结集”的形式,返璞归真到“联欢”的本义上来。这几年,我们常发现,荧幕上越来越多的面孔,我们不熟悉,然而,却透着几多亲切——没错,因为他们来自我们,他们就是我们。
刘仁喜:掰碎的笛子,掰不碎的梦想
虽然刘仁喜一直感叹着“参加过晚会后变化太多了,有三多”,但晚会过后,他还是要回到家乡忙碌新一年的农活,果树该修剪了,很快又到谷雨,就该种地了。在他看来,农民就是以田地为主,唱歌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农活不忙时,出去唱唱自娱自乐就很满足了。
“每天4、5个小时,用大石头压在丹田的部位练气”,这是刘仁喜在春晚现场透露的秘诀。在家的时候,只要想起来,刘仁喜随时开唱,他唱《十五的月亮》,也唱《图兰朵》。亲友听不懂,也不理解:那么大岁数了唱歌有什么用,赶紧养你的奶牛种你的地,这个好听吗?
但这是刘仁喜从小的爱好和梦想。刘仁喜的父亲是读私塾的一代人,封建思想严重,有一次甚至掰碎了刘仁喜练习用的笛子。梦想从此深埋了。直到42岁,生活条件也好起来了,刘仁喜决定找回小时候的梦想,正式学习唱歌。
10月中旬,正忙着割草的刘仁喜接到了春晚剧组的电话邀请。1月4日进组,直到26日才回到家。虽然演唱已颇具专业味道,但第一次站在春晚舞台,还是免不了紧张。朱军在《艺术人生》的现场揭了刘仁喜的“底”:
“哥哥求你了,就两句词你记住了。”直播前朱军对刘仁喜说。春晚的时间安排都是以秒计算,并没有随意发挥的余地,从彩排到直播,演唱后紧随的采访环节中,按照朱军的形容,刘仁喜和马广福“哥俩在台上没有一次把话说对过。”
马广福:错过颁奖,更多是愧疚
忽略了元宵晚会录播与春晚直播的差别,马广福没赶上元宵晚会暨春晚颁奖的录制,对他来说,不仅仅是遗憾,更多是感到愧疚:这么多人投票选他获得了歌舞类二等奖,他却没有出现,辜负了大家的厚爱。
春晚的舞台上,马广福还感觉是在自家地头,不懂得控制,音乐没停他的歌声就不停,手拿着麦克风还有点抖。来到后台,刚才还激情高歌的汉子哭了。
祖辈几代都在农村种地,兄弟姐妹9人,马广福排行老三。小时候连吃饱也不是容易的事,更别说唱歌。十四、五岁上,马广福接触到了样板戏,也只有样板戏,开始跟着学唱。18岁上,马广福去了林场栽树,歇息的时候喊两嗓,领导说,姓马的小子唱得挺好,去宣传队吧。从此就算真正走上了唱歌的道路。林场宣传队、县青年歌手比赛、黑龙江省农民歌手大赛再到星光大道,马广福就这么一路走来,走上了春晚的舞台。
和他的搭档刘仁喜一样,录完中央台的节目,马广福又要赶回去,家里100多亩地还等着他。“如果是农闲的时候,有人说愿意听我老马唱,老马唱歌能给他带来高兴,什么都忘了,愁事没有了,我可以。
杨光:力争每次演出都崭新
2007年的春晚过后,杨光的活动比过去多了很多,生活分成了四大块:演出、创作、上课和玩。汶川地震后,杨光一天也没闲着,去了很多地方参加公益活动:拍摄电视音乐片、残奥会上的演出……
在《艺术人生》现场,杨光透露,上春晚之前,和其他孝子一样,他的心愿朴素得很——“攒钱开个小店,能养活母亲,让她安度晚年”;走上春晚以后,他的想法有了变化:“我就想,应该一直演下去,争取在每次演出中都把崭新的杨光送给大家——这样我妈妈看到我这种状态,一定会过得更好。”为了这个心愿,他尽量使自己的表演形式更多样:模仿秀、即兴创作、用美声唱法诠释流行歌曲。
获得星光大道的月冠军后,杨光接到了春晚导演的电话。头一次进剧组,屋里冯巩、蔡明、董卿都在,杨光的表演逗乐了一屋子的腕儿。但之后的过程有些波折,从语言类调到歌舞类,为配合春晚整体时间,杨光将节目的时间不断压缩。
在《艺术人生》的现场,朱军回忆起当年春晚幕后的细节仍然很动容:“我必须要说,杨光虽然年轻,在舞台上不是一个老演员,但他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艺德,与这种大局观念值得很多老演员学习。”
在为春晚删改节目的同时,杨光一面还要准备《星光大道》的总冠军比赛,压力很大。总决赛的前一天,内热导致外感风寒,杨光的嗓子出不了声了。一位熟识的中医朋友说“最重要的是你的心理。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其实就是自己心里上的一种感觉,你站再一个很空旷的舞台上,没有人给你喝采,即使舞台再华丽也是失败者,你给一个人演出,这一个人给了你最热情的掌声,可能这个掌声就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茸芭莘那:珍惜机会,展示家乡文化
从她生长的地方走上6、7小时,来到乡上,再坐上2、3小时的车到县城,赶12个小时的夜班车到达省城昆明,再搭上3小时的飞机,茸芭莘那才能来到北京,这个在她心目中既遥远又亲切的地方。
2006年,16岁的茸芭莘那第一次来中央台,那年的青歌赛,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位怒江的姑娘。此前,她并没有太多的机会锻炼,这场比赛中,她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对于茸芭莘那来说,最大的收获则是接到了陈老师的电话。陈老师是春晚的音乐编辑,邀请茸芭莘那和才旦卓玛、宗庸卓玛一起,分别代表老中青三代共同演唱《雪莲献北京》,一首寄托了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对祖国的赤子之情的老歌。
在《艺术人生》现场,茸芭莘那透露,去年5月她刚刚签约了中国舞剧院。“能够来到国家级的舞台上,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锻炼,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舞台展示自己家乡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业务。我现在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希望以后通过更多的努力,回报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们,我觉得对他们最大的回报是——好好唱歌。”
朱军在节目中画龙点睛般地总结:“真正的艺术流淌在我们心里。”不论你将像茸芭莘那一样,尽情徜徉在专业的音乐殿堂,还是像刘仁喜和马广福怀揣着不变的梦想,继续快乐的高歌在自家田间。
在春晚之前,他们或是忙碌在东北的田间地头,或是行走在西南的怒江水畔。他们如何结缘春晚?春晚带给了他们哪些?春晚过后,他们又要为什么忙碌?
《艺术人生》2月18日(周三)中央三套20:36《放歌春晚的民间歌手》,真诚与您相约,听他们讲讲,春晚的背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重播:2月20日(周五)22:22、2月22日(周日)06:20 。 撰稿\杨杨 摄影\张炜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