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推荐二:《拙匠随笔》 大师手笔赤子之心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9:23 南方都市报

  李怀宇

  (本报书评人)

  半个世纪前的北京,无数人沉湎在拆旧建新的狂热中。建筑学家梁思成明知无力回天,却不甘心地提起笔来,撰写一篇篇深入浅出的建筑科普文章,这便是《拙匠随笔》。文章
写得很平实,不像他父亲梁启超“笔锋常带感情”,但一样为了开启民智,唤醒人心,也为中国文化保存一份起码的尊严。

  时间过得真快,几十年后,人们渐渐理解了梁思成的良苦用心,清华园里有了第十二座雕像。时间也过得真慢,当年梁思成说:“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放眼今天无数新建的住宅区,仿佛为了印证这种担心似的,要么千篇一律,要么千变万化,“和谐”二字,尤显难能可贵。重读梁思成的这些随笔,剔去一些那个时代不得不写的陈词滥调外,感觉如沐春风。

  1950年,拆除北京城墙的主张得到万人欢呼之时,梁思成很冷静,更痛心。在那年5月7日出版的《新建设》上,梁思成发表了重要的文献《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借助“主张拆除”与“主张保存”者之间的讨论,阐明了自己保存城墙的理念。梁思成在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的深情,原来与梁启超的文法一脉相承:“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草地,种植草花,再安放些园椅。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这样一带环城的文娱圈,环城立体公园,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然而,时代容不得梁思成的脉脉温情:“毛主席说,将来从这里望过去,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看看那时的豪迈诗篇,郭小川赞美“烟囱吐豪气”,郭沫若更歌唱“一支支烟囱都开着黑色牡丹呀”。在大量批判文章的轰炸下,梁思成变得沉默寡言了。

  在“破旧迎新”的滚滚洪流中,梁思成没有停止思考,更没有放弃梦想,时刻想着如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一些建筑学的“常识”。写《拙匠随笔》时,梁思成心中有“假定”的读者对象:建筑界人士、青年学生、文化爱好者。他想做最基本的科普工作。每写一篇文章,梁思成所花的心血不亚于建一所房子。在他心目中,建筑和语言文字道理相通,都有“文法”:“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为了使文章好看易懂,梁思成不忘用一些引人入胜的例子来做纵横深入的分析,行文顿时有了山水园林的清丽气象。相形之下,今天许多学者“干枯”的文章让人不忍细读。谈到北京城和故宫造成气势雄伟的艺术效果时,他引古例:汉高祖刘邦还在打仗的时候,萧何已为他修建了未央宫。刘邦曾发脾气说,战争还未完,那样铺张浪费干什么?萧何却不这么看,他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这说明萧何知道建筑艺术是有政治意义的。又如吴王夫差为了掩饰战败,却要“高其台榭以鸣得志”,建筑也被用作外交上的幌子了。谈到点缀性的建筑“小品”时,他作比较:中国有狮子、影壁、华表、牌坊,在别的国家也有类似的东西。例如罗马的凯旋门,同琉璃坊基本上就是相同的东西,列宁格勒涅瓦河岛尖端上那对石柱就与天安门前那对华表具有同一功用。石狮子不仅在中国有,在欧洲,在巴比伦,它们也常常出现在门前。从这些点缀性建筑“小品”中,可以看到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格来处理这些相似的东西。

  在梁思成看来,建筑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一个建筑师必须同时也是一个美术家。从书中附录的梁思成手绘图看,他的美术才华不可忽视。而从这些随笔中流露出的修养看,梁思成还是一位品位高雅的艺术鉴赏家。为了论述建筑中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关系,梁思成说,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可以听到持续贯穿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层出不穷的变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李公麟的《放牧图》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是一首乐曲,用“骑”与“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有这番领悟者,绝非“拙匠”,而是“大师”。

  梁思成谈建筑,谈的也是艺术,是文化,是一片“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赤子之心。

  图:

  《拙匠随笔》梁思成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版,22元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