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头文字D》专题 >正文

新京报:从《头文字D》票房争议看中国电影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10:24 新京报

  《头文字D》在全国刮起一股“飘移”旋风,暑期观片热潮是肯定的,但到底有没有发行方喊得那么响“四天3500万”?在前天的广州庆功会上,发行方义正辞严地表示绝无虚报,而中国电影票房统计的权威机构,即电影局所属的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请允许我罗列这么长一串的名字,尽管此前根本没有听说过中国还有这么一个机构)则表态误差不会达到1000万元。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心底里大概会倾向于后者,毕竟对官方机构的信任是多少年的传统。但这代表不了什么,这场风波最终会在《头文字D》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就悄无声息地
落幕,和以往发生的一切一样,没有最终的明确说法,没有任何的责任需要谁来负,也根本没有人去关心,更遑论解决这场风波带出的中国电影不甚健全的体制里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就是票房数字公布的公信力和相关监察机构的缺乏。

  一个比较讽刺的事情是,尽管我们身在中国,但每周好莱坞上映的大片票房排行榜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清晰无误地拿到数字,并且是精确到个位数的,而不会是虚晃一枪几千几百万那种。好莱坞不会拿票房来作假是因为竞争的激烈,对手根本不容许你公布虚假的票房数字来打击它的实际成绩,你的实际数字对手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任何形式的炒作都是允许的,但虚假手段不仅低幼而且也不可能做到,好莱坞的分工之细使得每个部门合作的同时也彼此制约,数字是最底层的信息,电影公司不可能从底层就开始作假,然后层层上报,这中间牵连到太多的环节了。同时好莱坞还有第三方的监察机构来确保数字的真实性,它既不属于官方,也不属于电影公司,它是独立经营有自我价值和权威的机构。但在中国,没有这样的监察机构。一个普通观众想要查询一部影片的票房数字,根本找不到其门而入。当然,中国电影的商业化体系完全无法和好莱坞相提并论,但在大片制作和噱头炒作模式日益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人家体制上的先进和完善,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电影目前的经营体制内,发行方和院线是目前获得票房数字的最主要渠道,所谓的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掌握着目前所能获得的可信终端数据,但他们从来没有大范围地公布过相关数字。而发行方和院线两方都与电影本身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若是取得的票房不佳,公布后是否会使影片成绩更加恶性循环,这必然会使他们有所顾虑,而一旦影片获得良好成绩,那么让它尽快打破以前的纪录则更加鼓舞人心,推动票房继续前进。在这样的目的驱使下,发行方一定程度上夸大影片的票房是完全可能的,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相关机构来公布和监督数字的可信度,所以即使发行方夸大了也没有后果,甚至只会为它的影片获得更多眼球而贡献票房。业内人士取眼前利益而舍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这一点不禁十分让人忧虑,尽管中国电影取得高票房是谁都期望和乐于见到的,但如果是以公众的信任度为代价,那么这个代价恐怕谁也支付不起。表江(北京影评人)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