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Isabella)是什么东东?是一部电影的名字,是影片中死去的母亲的名字,是一只西施狗的名字,是女主角的英文名,中文意思是“我们对上帝的承诺”。
彭浩翔:回归的承诺
从《买凶拍人》到《AV》,当我们自作聪明地认定彭浩翔就是那么个离经叛道的“
怪鸡”导演时,他却给我们奉上了一部相当“严肃”的文艺片《伊莎贝拉》,以往无处不在的戏剧性变成氛围营造至上。而且彭导演发话了,说《伊莎贝拉》才是他最想拍的,并认为《伊》片是他拍的最好的一部戏。
但我觉得,《伊》片更是新锐导演彭浩翔一个颇具野心的诺言故事———以一对父女重逢、家庭重圆来寓意澳门回归祖国的宏大叙事。
《伊莎贝拉》有着王家卫的声色(唯美迷离的画面、音乐都别有小布尔乔亚韵味)和陈果的草根(具有普罗大众意义的本土下层民众的生活),更有着两者对殖民城市回归前人们心态的折射,流露出浓厚的“根”或“无根”意识。
王家卫曾经承认自己的作品中有着“九七”情结,从1988年的《旺角卡门》到1997年的《春光乍泄》大都隐隐透着港人面对回归“去”与“留”的各种感受;陈果早期的三部曲(《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更可以看作是关于香港回归前后的“过渡期三部曲”,写实地表现港人直面回归的真实生活状态。实际上,由于历史、文化以及长久缺乏交流的隔阂,影片中所流露出的港人面对“九七”问题的错乱迷茫,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同为“没有自己历史”的殖民城市,澳门与香港可以说有着高度的同质性。彭浩翔的《伊莎贝拉》就是把视点落在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上,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有关承诺的国家寓言。一如王家卫片中对“时间”的强调,使用倒计时的方式来直观体现香港回归前夕港人的集体焦虑,彭浩翔在《伊》片中同样通过不时插置的间隔字幕来点明目前时间正向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日期的逼近,并不断曝光着本来是正义代表的警界的一系列罪恶行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类似香港“九七大限”所谓的澳门“九九回归大限”,充满着期限将至的不安动荡。男、女主人公与这个格局似乎发生着大变动的城市一样,有着“找不着过去,看不到未来”的迷失、困惑、孤寂、茫然、彷徨……。
男主角马振成(杜汶泽饰)是个因涉及非法活动成为替罪羊而被停职的“不幸”司警,正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风流腐朽生活,是逃亡还是留在澳门接受法庭审判牢狱惩罚一直困扰其内心;女主角张碧欣(梁洛施饰)是个缺乏父爱的问题少女,如今连母爱也失去了,成为一个被遗弃的人。彭浩翔以自己富有戏剧性的方式让男、女主角“意外”地相逢相认,原来“一夜情”的嫖客与妓女竟然是一对未曾相识的“父女”(不过,最后才揭开两人的真正身份不是父女还是很有捉弄人的味道)。
片中,男、女主角“父”“女”重逢开始重建“家庭”一段,导演花了不少篇幅描绘父女为了母亲生前的许诺而全城“寻犬奇遇”就有着明显的“寻母”(寻根)隐喻,“认父、寻母、组家”真切地反映着澳门人(非葡国人)的回归渴望。
到影片的最后,男主角最终把“枪”扔掉了,也解决了全片最大的矛盾与悬念———“是逃亡还是留在澳门”。为了停止那种“无根”的漂泊状态,男主角放弃了逃离故土(移民外地),选择了承担,哪怕是付出牢狱之灾(前程未卜)的代价。《伊》片大大减少了先前王家卫等导演作品中的那种悲观、逃离的情绪;而这也正与回归祖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谋而合。(谢世明)
图:梁洛施凭《伊》片在影坛站稳脚跟
图:拍父女醉酒戏时,杜汶泽偷偷在洛施的汽水中掺了酒
图:杜汶泽一改“傻强”戏路,常眼泛泪光
梁洛施:转变的承诺
《见鬼十》中爱玩见鬼游戏的Apri、《虫不知》里懂得与昆虫沟通的魔法少女小月,其实是一张英皇为梁洛施特意打造的“少男杀手”外壳,《伊莎贝拉》中那个带点神经质,带点疯狂但又很卑微的张碧欣才是真实状态下的梁洛施。
张碧欣身上有太多梁洛施童年生活的印记———从小没有父亲,靠母亲拉扯大,过着四处借钱东躲西藏的日子。她还未成年,但历经沧桑。记得导演彭浩翔曾说过,自己第一次见梁洛施时,便诧异她跟张碧欣的性格和成长背景是这么的相似,为角色的吻合拍手叫好时,他还把电影的名字改成梁洛施的英文名———“Isabella”,“你可以这样看,《伊莎贝拉》就是关于梁洛施的事”。
很多人看《伊莎贝拉》,都诧异梁洛施的转变,佩服彭浩翔的点拨,其实细看去年的电影《情癫大圣》,你就会发现那时梁洛施饰演的红孩儿,就已流露出一种不同于“玉女”的豪放气质,所以看她在《伊》片中穿着小背心小短裤“勾搭”杜汶泽,就不奇怪了。
戏里,“梁洛施”抽烟逃学泡夜店,为了引起风流成性的警司“杜汶泽”的注意,她甚至跟他回家,因为她认定这是她的亲生父亲。她不想再被人像狗一样遗弃。为了能留在父亲身边不被赶走,她故作老成地跟“杜汶泽”的各种女人“讲数”,劝她们离开父亲;看到父亲跟别的女人在房间“翻云覆雨”,她一气之下拉下空调开关,为的是要赶走父亲的女人,她的敌人。看过电影的人都对梁洛施与杜汶泽在大排档喝啤酒的那场戏印象深刻。破落的街头,钢琴和手风琴诉说着往事,吉他轻快地弹奏青春,趁着微醺的酒意,梁洛施扯开喉咙手舞足蹈地唱起梅艳芳的《梦伴》。大三巴下,两人用啤酒瓶敲击铁柱,互相比试“破樽”。对比于生活中的窘迫,这份洒脱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记得《伊莎贝拉》中,黄秋生对杜汶泽说: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东西,因为这个地方太小太让人忽视了,我们不怕没有自己,是怕别人不注意自己。从影以来,梁洛施演戏不多,但每个角色都很搏命,她一心想证明自己不仅能拍抽烟喝酒戏,还可以拍丑戏甚至拍床上戏。这位17岁的小女孩出人头地的欲望很强。或许真像戏里所表达的那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上帝的承诺”,只有不辜负岁月中最好的时光,才能“不被抛弃”。
去年在香港影视博览会上见到梁洛施,她是偌大舞台上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色;今年再见梁洛施,她已被众影帝众星捧月地抬上舞台。娱乐圈就是这么现实,凭着这部《伊莎贝拉》,今后谁还敢忽略梁洛施在影坛的位置?(恭子)
图:《见鬼十》中的丑样
图:《虫不知》打造“少男杀手”形象
(夏天/编制)
|